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定 价:¥39.00

作 者: 魏益民、刘为军、潘家荣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丛书
标 签: 食品工业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219091 出版时间: 2008-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有关食品安全控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经验,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各阶段食品安全控制的变迁特征、变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总结了食品安全系统化、综合化控制的总体趋势,提炼了食品安全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了新型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为一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学术论著,本书适合于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食品企业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教师、本专科学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魏益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德国吉森李比西大学农学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1年在德国卡塞尔大学国际农学系获得农业项目管理博士后证书。1991年初回国,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致力于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在谷物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在国内、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建设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实践,参与申报和建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博士点;在食品和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方面,受到国际同行和专家的关注,并与国际同行合作。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刘为军,男,1977年生,江西于都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食品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于2004~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期间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借调工作1年。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知识创新项目、企业横向合作等各类课题10余项,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科技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参编著作4部,编写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各类可行性研究报告20余份。潘家荣,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获农业生理物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十五”、“十一五”、“863”等研究项目,在农用化学物资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尤其在利用标记化合物进行农用化学物质残留、降解研究,以及在标记合成、放射性示踪和放射性测量中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曾获得省、部以上奖3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建立了人畜共用性腺技术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和转Bt蛋白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先后研制了畜禽E2雌二醇(E2)、Bt蛋白放免试剂盒和甲胺磷、对硫磷、乐果和多菌灵酶联免疫试剂盒,获发明专利1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全球关注
1.1.2 世界各国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
1.1.3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关于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研究
1.3.2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或因素研究
1.3.3 关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1.3.4 简要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食品安全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食品
2.1.2 食品安全
2.1.3 食品安全控制
2.2 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
2.2.1 风险分析:食品安全控制的科学基础
2.2.2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控制的现代理念
2.2.3 利益相关者:食品安全控制的主体
2.2.4 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控制的路径和载体
2.2.5 GMP/HACCP: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方式
第3章 食品安全控制的国际比较
3.1 食品安全国际组织及主要职能
3.1.1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3.1.2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
3.2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考察
3.2.1 以欧盟、加拿大、德国、丹麦、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统一控制体系
3.2.2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分类分环节控制体系
3.3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经验及一般原理
3.3.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经验
3.3.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一般原理
第4章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历史变迁及评价
4.1 中国食品安全的历史阶段划分
4.1.1 全球食品安全的历史阶段划分
4.1.2 中国食品安全历史的三阶段划分
4.2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历史变迁
4.2.1 食品安全孕育期(1949~1984年)
4.2.2 食品安全起步期(1984~2000年)
4.2.3 食品安全发展期(2001年至今)
4.3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历史评价
4.3.1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变迁特征分析
4.3.2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变迁趋势分析
4.3.3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变迁动力分析
4.3.4 中国各阶段食品安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的实证分析
5.1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的背景分析
5.2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的典型模式剖析
5.2.1 江苏苏果超市模式
5.2.2 福建银祥猪肉模式
5.2.3 陕西洛川苹果模式
5.2.4 北京物流控制模式
5.2.5 山东寿光蔬菜模式
5.3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的绩效分析
5.3.1 食品安全控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5.3.2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的总体绩效
5.4 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4.2 模型设计及数据来源
5.4.3 模型构建与分析
5.4.4 政策含义小结
第6章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目标模式选择
6.1 食品安全系统综合控制趋势分析
6.1.1 理论分析
6.1.2 实践分析
6.2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目标模式——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
6.2.1 现有主要食品安全控制模式的比较分析
6.2.2 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的提出
6.2.3 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关联分析
6.2.4 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6.3 食品安全“网-链控制”模式的协作机制设计
6.3.1 食品安全网链协作的必要性分析
6.3.2 食品安全网链协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7章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保障体系及微观策略
7.1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的保障体系
7.1.1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现状
7.1.2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
7.2 中国食品安全网链控制的微观策略
7.2.1 食品供应链控制
7.2.2 食品安全管理链控制
7.2.3 食品安全科技链控制
7.2.4 食品安全信息网控制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