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新注 作者:(汉)司马迁原著


  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 林小安注译 陈胡公满者,〔1〕虞帝舜之后也。〔2〕昔舜为庶人时,〔3〕尧妻之二女,〔4〕居于妫汭,〔5〕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6〕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7〕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8〕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9〕以奉帝舜祀,〔10〕是为胡公。

  【注释】〔1〕“陈”,陈国,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建的诸侯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至安徽省亳县一带,国都宛丘即今淮阳城。陈国自周武王始封,至春秋鲁哀公十七年、陈湣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四七八年)为楚所灭,存国为九百余年。“胡公满”,陈国始封君,胡公为其君号,满为其名。〔2〕“虞帝舜之后”,据襄公二十五年及昭公八年《左传》,知满父虞阏父为虞舜后裔。〔3〕“庶人”,平民。传说尧禅位于舜,此句当指尧禅位前事。〔4〕“二女”,尧之二女相传为娥皇、女英。〔5〕“妫汭”,妫水入黄河处。“妫”,音gu9,水名,传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汭”,音ru@,两水相汇处。〔6〕“姓妫氏”,有虞氏本姓姚,哀公元年《左传》称“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离骚》称“及少康之未嫁兮,留有虞氏之二姚”可证,司马迁此处说舜居妫水后其后代子孙改姓妫,与下文“及胡公,周赐之姓”自相矛盾。昭公八年《左传》称“及胡公不淫(不淫为满之字),故周赐之姓”,知自胡公始姓妫。〔7〕“舜子商均为封国”,传说舜子商均封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其子虞思事夏少康为相,号幕。其后遂公淮事商汤为司徒,汤灭夏封为遂公,号虞遂。遂的后代希,去殷入周,事周王季为宫尹。希子遏父(即阏父)事周文王为陶正,遏父之子即妫满。〔8〕“武王克殷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张培瑜据文献载是年“岁(岁星)在鹑火”,“五星若连珠”、“武王伐纣,彗星(哈雷彗星)出”等殷周天象,推定为公元前一○五七年。详见《人文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五期《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9〕“封之于陈”,《左传》称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封于陈。《诗谱》称“舜后遏父为周武王陶正(掌管制陶官吏),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于陈丘,宛丘之侧”,陈都宛丘,即今河南省淮阳县。〔10〕“以奉帝舜祀”,此言武王封妫满于陈,使其族人得以世代祭祀其先祖。武王以此手段获取有虞氏后裔对自己统治的服从和支持。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1〕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2〕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3〕【注释】〔1〕“皋”,音g1o。〔2〕“圉”,音y(。〔3〕“幽公宁”,陈幽公十四年即周共和元年,为史可确知的公元前八四一年。案:胡公既为武王所封,传四代即到厉王,于情理相悖,其间必有脱漏。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1〕【注释】〔1〕“周厉王奔于彘”,史载周厉王施暴政,遭国人驱逐,逃奔于彘。“彘”,音zh@,在今山西省霍县。

  二十三年,幽公卒,子釐公孝立。〔1〕釐公六年,周宣王即位。〔2〕三十六年,釐公卒,子武公灵立。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说立。〔3〕是岁,周幽王即位。〔4〕夷公三年卒,弟平公燮立。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5〕周东徙。〔6〕秦始列为诸侯。〔7〕【注释】〔1〕“釐”,音x!。〔2〕“周宣王”,宣王在位时不断对淮夷、徐戎、狁用兵,加深了西周统治的危机。〔3〕“说”,音yu8,同“悦”。〔4〕“周幽王”,任用虢石父执政,残酷剥削人民,加以地震与旱灾,民众流离失所。因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被申侯联合犬戎杀于骊山之下,西周遂亡。〔5〕“犬戎”,周代少数部族名,又称鬼方、昆夷,战国以降,又称曰胡、匈奴,游牧于泾渭流域(今陕西省彬县、岐山县一带)。〔6〕“徙”,音x!,迁移。幽王被杀后,太子宜臼在秦襄公的护卫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在晋国、郑国的辅助下立国,史称东周。〔7〕“秦”,嬴姓,相传是伯益后代,非子作部族首领时,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东北),善养马,被封于秦(今甘肃省张家川东)。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受赐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地。

  二十三年,平公卒,子文公圉立。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1〕十年,文公卒,长子桓公鲍立。〔2〕【注释】〔1〕“佗”,音t1。〔2〕“桓公鲍”,桓公鲍与佗为同父异母兄弟而年长于佗,故得继位。

  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初立。〔1〕二十六年,卫杀其君州吁。〔2〕三十三年,鲁弑其君隐公。〔3〕【注释】〔1〕“鲁隐公”,鲁隐公元年即《春秋》记事的第一年。〔2〕“吁”,音x&。卫州吁杀桓公而篡位,后被国人所杀。因其非法篡位而自立,故此处称“杀”不称“弑”。〔3〕“弑”,音sh@,古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君”、“弑父”。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1〕桓公鲍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2〕是为厉公。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3〕【注释】〔1〕“甲戌己丑”,古以干支记日,甲戌至己丑共十六天。《春秋》时,各诸侯国凡遇大事必互相通告。桓公死后,公子佗杀太子免而立,因其内乱,故再次通告,所以记下甲戌、己丑两日。本书此段采自《春秋》。因记下甲戌、己丑两日。〔2〕“五父”,桓公弟。“免”,音w3n。〔3〕“赴”,赴告。《春秋》时,各诸侯国遇大事皆相互通报,谓之“赴”。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1〕周太史过陈,〔2〕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3〕卦得《观》之《否》:〔4〕“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5〕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6〕其在异国?非此其身,〔7〕在其子孙。若在异国,〔8〕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9〕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10〕【注释】〔1〕“敬仲完”,又称陈完、田完(陈、田古音同,通用)、公子完。〔2〕“太史”,周王室史官,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卜筮等。〔3〕“《周易》”,周人占卜书,以变易为说。汉以后所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卦辞、爻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为传。以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常以《周易》作为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预言的理论根据,以说服别人服从天命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筮”,音sh@,用蓍草占吉凶。〔4〕“《观》”,六十四卦之一,卦画为,坤下巽上,即地下风上,喻“先王省方观民设教”。“《否》”,六十四卦之一,卦画为,坤下乾上,喻天地不交,上下隔阂,闭塞不通。凡筮占皆占两卦以观其变化。此占得《观》变《否》。“否”,音p!。〔5〕“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为《周易》之《观·六四》爻辞。周人筮法,或以前卦为说,或以后卦为说,或掺和两卦为说,均以需要而定。本句以前卦为说。“光”,此处指圣德。“用”,于。〔6〕“此”,指陈国。〔7〕“此其身”,此人之身,指敬仲完。此卦为厉公替敬仲完所卜。“其子孙”,指敬仲完子孙,“此其代陈有国”以下为筮者根据《观·六四》爻辞所作的占辞。〔8〕“异国”,此指姜姓之齐国。〔9〕“太岳”,即四岳,相传为尧时掌四时、主方岳之官。《国语·周语》云“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知姜姓出自四岳。〔10〕“陈衰,此其昌乎”,周敬王三十九年,齐简公被田常(陈完之后)所杀;四十一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此句为筮人据筮卦所作的预言,谓后世陈国衰亡后,必有其在异国子孙代之昌盛。司马迁此文采自庄公二十二年《左传》。《左传》多有此类与后世史实相合之预言,实非预言之灵,乃后世撰写者所加。

  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1〕厉公数如蔡淫。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2〕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3〕是为利公。利公者,桓公子也。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注释】〔1〕“乱”,指淫乱。〔2〕“好女”,美女。〔3〕“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公羊传》作“淫于蔡,蔡人杀之”。

  宣公三年,楚武王卒,〔1〕楚始强。十七年,周惠王娶陈女为后。

  【注释】〔1〕“楚武王”,《楚世家》谓名熊通,《左传》等书皆谓名熊达。楚国自武王始自尊为王,显示了其实力的强大,以及其对周王天下独尊的传统观念的蔑视。说明了周王室的衰败、诸侯势力的强大。

  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1〕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2〕完惧祸及己,乃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3〕完曰:“羁旅之臣,〔4〕幸得免负檐,〔5〕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6〕齐懿仲欲妻陈敬仲,〔7〕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8〕有妫之后,〔9〕将育于姜。五世其昌,〔10〕并于正卿。〔11〕八世之后,莫之与京。”〔12〕【注释】〔1〕“嬖”,音b@,宠爱。“姬”,妾。〔2〕“爱”,亲近友爱。〔3〕“卿”,西周、春秋时,王朝及诸侯国的高级执政官。〔4〕“羁”,音j9,寄居。“旅”,客居。羁旅,同义连绵词。〔5〕“檐”,通“担”,负担,此处指戴罪的负担。〔6〕“工正”,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的官。〔7〕“齐懿仲”,《左传》作“懿氏”,杜预谓陈大夫。〔8〕“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于”,语词,无义,常置动词前。“和鸣”,雌雄鸣声相和。“锵锵”,音qi1ngqi1ng,和鸣之象声词。此两句喻夫妻和谐欢愉。此卜人借喻“妻陈敬仲”必吉。〔9〕“有妫”,古人每于国名、族名、氏姓前加一“有”字,“有”字无义。此“有妫”即指妫姓之族。〔10〕“五世”,据《田敬仲完世家》,敬仲生稚孟夷,稚孟夷生湣孟庄,湣孟庄生文子须无,文子生桓子无宇,则“五世”当指陈无宇。〔11〕“正”,长。正卿,卿之长。〔12〕“京”,大。绝高之处也称京。

  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1〕还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2〕诈齐令出东道。〔3〕东道恶,〔4〕桓公怒,执陈辕涛涂。〔5〕是岁,晋献公杀其太子申生。〔6〕【注释】〔1〕“召陵”,楚地名,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召”,音sh4o。〔2〕“辕涛涂”,即辕宣仲,又作袁涛涂。“恶”,音w),憎恶。据僖公四年《左传》,辕涛涂认为齐军过陈必定给陈国带来祸害。〔3〕“诈齐令出东道”,据《公羊传》,辕涛涂对齐桓公说:既然您已经征服南夷(指楚国),何不在回师时,往东沿海边走,征服了东夷再返国。辕涛涂此番话实是诱使齐军避开陈国返国。〔4〕“恶”,音8,恶劣。据《公羊传》齐军往东滨海返国,陷于沼泽之中。〔5〕“执陈辕涛涂”,据《左传》,这一年秋天,齐军伐陈,讨伐辕涛涂的欺诈行为。〔6〕“晋献公杀其太子申生”,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杀太子申生,逼使公子重耳、夷吾出奔他国。详见僖公四年《左传》。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穆公五年,齐桓公卒。十六年,晋文公败楚师于城濮。〔1〕是岁,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是为穆王。十一年,秦穆公卒。〔2〕十八年,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

  【注释】〔1〕“晋文公败楚师于城濮”,晋楚城濮之战为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大战之一。晋国以弱胜强,打败了称雄多年的楚国,晋文公由此称霸中原。城濮,春秋时卫国属地,在今河南省范县南。〔2〕“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因用百里奚、蹇叔等励精图治,国势日强,遂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为西方诸侯伯。

  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1〕六年,楚伐陈。〔2〕十年,陈及楚平。〔3〕【注释】〔1〕“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乘晋国内乱与郑国合兵攻打陈国、宋国(晋国的与国),与晋国争霸中原。又观兵于周疆,问周王室鼎之大小轻重,又灭掉东方舒、蓼小国,成一代霸业。〔2〕“楚伐陈”,据《年表》,这年秋,楚以陈、宋背叛自己而听命于晋国为理由,联合郑国讨伐陈、宋两国。〔3〕“平”,求得和平。

  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1〕衷其衣以戏于朝。〔2〕泄冶谏曰:〔3〕“君臣淫乱,民何效焉?”灵公以告二子,〔4〕二子请杀泄冶,公弗禁,遂杀泄冶。〔5〕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于夏氏。公戏二子曰:“征舒似汝。”〔6〕二子曰:“亦似公。”征舒怒。灵公罢酒出,征舒伏弩厩门射杀灵公。〔7〕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征舒自立为陈侯。〔8〕征舒,故陈大夫也。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

  【注释】〔1〕“孔宁”,又名公孙宁。孔宁、仪行父,杜预以为陈卿,宣公九年《左传》洩冶谏曰“公卿宣淫”,似以卿为是。“通”,通奸。“夏姬”,郑穆公之女,陈大夫御叔之妻,夏征舒之母。一说御叔食采于夏,一说征舒之祖字子夏,因而以夏为氏,故称夏姬、夏征舒。〔2〕“衷”,贴身内衫,这里“衷”当动词用,指将衣穿在贴身处。“其衣”,指夏姬的内衣。〔3〕“泄冶”,《左传》作“洩冶”,陈大夫。〔4〕“二子”,指孔宁、仪行父。子,指男子。〔5〕“遂杀泄冶”,《大戴礼·保傅篇》及贾谊《新书·杂事》尚有“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徙”句,《左传》无。〔6〕“征舒似汝”,意谓征舒的容貌长相与孔宁和仪行父有相似之处,实谓征舒是孔宁或仪行父的私生子。〔7〕“弩”,用机械射箭的弓。“厩”,音ji),马棚。〔8〕“陈侯”,征舒自立之次年,被楚庄王所诛杀,又因其为大夫篡位,故未见谥号。

  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征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1〕谓陈曰:“无惊,吾诛征舒而已。”已诛征舒,因县陈而有之,〔2〕群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3〕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4〕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5〕是为成公。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6〕【注释】〔1〕“率诸侯伐陈”,楚庄王以夏征舒以臣弑君为由,率诸侯伐陈。〔2〕“县陈”,以陈国为己县。此处“县”,名词作动词用。〔3〕“申叔时”,楚臣。〔4〕“鄙语”,俗语。〔5〕“君”,此处名词当动词用。“如故”,此指按往昔惯例由胡公满的子孙作为陈国的君主。〔6〕“轻”,看得轻。“重”,看得重。“轻”“重”皆形容词当动词用。“乘”,音sh8ng,四匹马拉的兵车。

  八年,楚庄王卒。二十九年,陈倍楚盟。〔1〕三十年,楚共王伐陈。〔2〕是岁,成公卒,子哀公弱立。〔3〕楚以陈丧,罢兵去。

  【注释】〔1〕“倍”,通“背”,背叛。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中原,其间诸国,时而叛楚附晋,时而叛晋附楚。〔2〕“楚共王”,名审,又作恭王、龚王。“伐陈”,楚国因陈国不听命于己而伐之。详见襄公四年《春秋》经传。〔3〕“哀公弱”,《春秋》作“哀公溺”。

  哀公三年,楚围陈,〔1〕复释之。二十八年,楚公子围弑其君郏敖自立,〔2〕为灵王。

  【注释】〔1〕“楚围陈”,据襄公七年《左传》,这年冬,楚公子贞(子囊)率兵围陈。晋、鲁、宋、卫、曹、莒、邾等国会于■(郑地,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以救陈。〔2〕“公子围弑其君郏敖”,公子围趁郏敖患病时,借探视而缢杀之。“郏敖”,楚康王子熊麇,因死后葬于郏,故称郏敖。郏,音ji2,原郑国地,后为郏敖封地,在今河南省郏县。敖,马融、郑玄以为通“獒”,酋长。

  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1〕少姬生偃。二嬖妾,〔2〕长妾生留,少妾生胜。留有宠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招。〔3〕哀公病,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4〕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杀。〔5〕招卒立留为陈君。四月,陈使使赴楚。〔6〕楚灵王闻陈乱,乃杀陈使者,〔7〕使公子弃疾发兵伐陈,陈君留奔郑。九月,楚围陈。〔8〕十一月,灭陈。〔9〕使弃疾为陈公。

  【注释】〔1〕“长姬”,郑姬姓,故哀公娶于郑,其女称长姬、少姬。又,古人嫁女往往以姊妹或同族女子随嫁,故有长姬、少姬皆随嫁生子。哀公娶郑,《左传》称“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太子偃师”,以偃、师为一人,亦无长姬、少姬事。〔2〕“二嬖妾”,昭公八年《左传》称“二妃”、“下妃”。〔3〕“属”,音zh(,通“嘱”,嘱托。“司徒”,官名,西周金文作“司土”,掌管土地和人民。“招”,又称公子招。〔4〕“立留为太子”,昭公八年《左传》称哀公将公子留嘱托于公子招及公子过,杀悼太子并二人所为。招、过皆哀公之弟。〔5〕“经杀”,缢杀。〔6〕“使使”,前一“使”,指使、指派;后一“使”,使者。〔7〕“陈使者”,据《左传》为行人干征师,因公子胜以招、过杀悼太子告楚,为楚所杀。〔8〕“楚围陈”,据《左传》,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吴,哀公之孙,悼太子之子。据昭公十一年《左传》叔向言,楚王奉孙吴伐陈,谎称奉吴复国平乱,骗取陈国人听命于己,从而轻易地占领了陈国。〔9〕“灭陈”,楚灭陈后,将陈作为自己的一个属县,指派弃疾掌管陈国。据《春秋》经传,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陈人杀过。又,《左传》称使为陈公的是楚大夫穿封戌,弃疾为蔡公。

  招之杀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吴,出奔晋。晋平公问太史赵曰:〔1〕“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2〕陈氏得政于齐,乃卒亡。自幕至于瞽瞍,〔3〕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4〕至于遂,〔5〕世世守之。及胡公,〔6〕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7〕【注释】〔1〕“晋平公”,名彪。“太史赵”,又称史赵,晋太史。〔2〕“颛顼”,音zhu1nx&,传说时代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陈的先祖为舜,舜出自颛顼,见《大戴礼·帝系篇》。《国语·鲁语》亦曰“有虞氏褅黄帝而祖颛顼”。“族”,嗣。昭公十七年《左传》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则有虞氏最初之发祥地或在后来卫都之帝丘,今河南省濮阳。〔3〕“幕”,颛顼之后,舜之祖。《国语·鲁语》称“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瞽瞍”,舜父。〔4〕“重”,音zhòng,增益。“明德”,完美的德操。〔5〕“遂”,又作“虞遂”,舜后。〔6〕“胡公”,胡公满,遂之后。有虞氏本姚姓,此言周赐以妫姓,与前文“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相矛盾。〔7〕“其在齐乎”,陈公子完奔齐,其后田乞、田常为齐相,至田和终于取姜齐而代之为齐国国君。此时,陈国已亡。

  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弃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平王。〔1〕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2〕【注释】〔1〕“是为平王”,据昭公十三年《左传》,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等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入楚,杀太子禄及公子罢敌,公子比自立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公子弃疾为司马。灵王闻太子禄及公子罢敌死,遂自缢而死。弃疾使人诈呼“灵王到了”,公子比、公子黑肱皆自杀,于是弃疾得以即位。平王,名熊居。参见《楚世家》。〔2〕“空籍五岁矣”,楚灵王灭陈后,以陈国为楚国属县,派穿封戌为陈县公。五年后始立陈悼太子子吴为陈惠公,因此陈国有五年空无国君。惠公即位后,为接续陈国纪年,故上溯到哀公去世的次年为惠公元年。

  十年,陈火。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1〕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子胥败楚入郢。〔2〕是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

  【注释】〔1〕“取胡、沈而去”,昭公二十三年《左传》载吴子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胡,古国,妫姓,故城即今安徽省阜阳市,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四九五年)为楚所灭。吴子所获胡君为胡子髠。沈,古国,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鲁定公四年(公元前五○六年)为蔡所灭。吴子所获沈君为沈子逞,所获陈大夫为夏齧。〔2〕“阖闾”,音h6l+,即公子光,公元前五一四年至前四九六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灭徐国,攻破楚国,一度占领楚都郢,后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子胥”,即伍子胥,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伍奢被楚平王杀后,伍子胥辗转入吴,帮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为父报仇。郢,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1〕陈侯欲往,大夫曰:〔2〕“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3〕怀公乃以疾谢吴。〔4〕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湣公。〔5〕【注释】〔1〕“召陈侯”,召陈侯者为吴王阖闾,本段采自哀公元年《左传》。〔2〕“大夫”,指大夫逢滑,陈臣。〔3〕“倍”,通“背”,背弃。此言陈与楚有旧谊,不可当其遇难时背弃之,而与其敌国交往。〔4〕“谢”,推辞、婉拒。〔5〕“湣公”,又作“愍公”,名周。湣,音m!n。

  湣公六年,孔子适陈。〔1〕吴王夫差伐陈,〔2〕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3〕军于城父,〔4〕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5〕十五年,宋灭曹。〔6〕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7〕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楚伐陈。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8〕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9〕袭惠王。〔10〕叶公攻败白公,〔11〕白公自杀。

  【注释】〔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开鲁国周游卫、宋、蔡、楚等国,皆不为时君所用。据《孔子世家》,此年孔子尚在卫,湣公七年适陈。〔2〕“夫差”,吴王阖闾之子,陈湣公七年即位。或曰“吴王”前当有“八年”二字,夫差伐陈取三邑,为陈湣公八年事。〔3〕“楚昭王”,平王子,名壬(任),又名轸(珍),称熊珍。因吴王阖闾攻陷郢都,故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4〕“城父”,楚邑,今河南省宝丰县东四十里。〔5〕“时孔子在陈”,据《孔子世家》,鲁哀公六年(陈湣公十三年),孔子自楚返卫,知孔子于陈湣公七年后,曾离陈游楚、卫。〔6〕“宋灭曹”,据哀公八年《左传》,宋景公伐曹,执曹伯阳,遂灭曹。〔7〕“败之艾陵”,吴王夫差在征服越国,开凿邗沟(今江苏省扬州至淮安之运河)后,为向北方发展争霸中原,与齐国在艾陵交战。艾陵,今山东省莱芜县东。〔8〕“田常”,即田成子,又称陈成子(田、陈古音同,通用),陈公子完(敬仲)后裔。田常以大斗贷粮,小斗收进,获取人心,杀简公,立平公,自任齐相,独揽齐国大权。简公在位四年被田成子所杀。〔9〕“白公胜”,又称王孙胜,楚太子建之子。“令尹子西”,即公子申,楚平王之子,昭王庶兄,时任楚令尹。令尹,楚国最高行政官,相当后世宰相。“子綦”,又作子期(綦、期同从“其”声,故通用),即公子结,平王子,昭王兄,子西弟,为楚国司马(掌管军政、军赋)。〔10〕“惠王”,名章,昭王子,又称熊章,献惠王,在位五十七年。〔11〕“叶公”,字子高,名诸梁,又称沈诸梁,食采于叶,僭称公,楚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叶,音sh8,楚邑,今河南省叶县。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1〕是岁,孔子卒。

  【注释】〔1〕“遂灭陈而有之”,楚惠王灭陈,当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四七八年。杞东楼公者,〔1〕夏后禹之后苗裔也。〔2〕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3〕以奉夏后氏祀。

  【注释】〔1〕“杞”,音q!,周武王所封国,姒姓。《路史·后纪》谓杞后析于曹东之娄,故号东楼。东楼是其号,史失其名。〔2〕“苗裔”,子孙后代。〔3〕“杞”,今河南省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大戴礼·少间篇》称汤伐桀,封其后于杞,则武王殆因其旧封而重命之。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娶公。谋娶公当周厉王时。〔1〕谋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2〕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3〕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立。〔4〕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立。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为釐公。〔5〕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维立。湣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6〕十六年,湣公弟阏路弑湣公代立,〔7〕是为哀公。哀公立十年卒,湣公子敕立,是为出公。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8〕灭杞。杞后陈亡三十四年。

  【注释】〔1〕“谋娶公当周厉王时”,依此文,东楼公至谋娶公共四代,然封东楼公之武王至厉王则共十王二百八十余年,其间必有讹缺。〔2〕“德公”,《世本》及《古史考》皆作“惠公”,且云“惠公生成公及桓公”。本文缺成公,然庄公二十五年《左传》称“杞成公娶鲁女”,是当有成公。〔3〕“弟桓公姑容立”,依此文,武公立年至桓公卒年共一百一十三年,然《春秋》襄公六年云“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襄公至厉王约二百七十余年,是武公至桓公年又与厉王至襄公(周灵王)年岁不合,其间亦有讹缺。〔4〕“匄”,音g4i。〔5〕“釐”,音x9。“遂”,哀公八年《左传》作“过”。〔6〕“楚惠王灭陈”,依此文,湣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至简公为楚所灭,共二十四年,与后文“杞后陈亡三十四年”不合,其间尚有错讹。〔7〕“阏”,音5。“哀公”,《古史考》作“懿公”。〔8〕“楚惠王四十四年”,即公元前四四五年。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契之后为殷,殷有本纪言。殷破,周封其后于宋,齐湣王灭之,有世家言。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言。皋陶之后,或封英、六,〔1〕楚穆王灭之,无谱。伯夷之后,〔2〕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3〕陈氏灭之,〔4〕有世家言。伯翳之后,〔5〕至周平王时封为秦,〔6〕项羽灭之,〔7〕有本纪言。垂、益、夔、龙,〔8〕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右十一人者,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后皆至帝王,〔9〕余乃为显诸侯。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10〕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注释】〔1〕“皋陶”,音g1oy2o,又作“咎陶”,传说时代东夷族的首领,偃姓。“英”,国名,偃姓,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与霍山县之间。“六”,国名,偃姓,在今安徽省六安县一带。〔2〕“伯夷”,传说时代姜姓部族首领。〔3〕“太公望”,即吕尚,佐武王灭殷,封于齐。〔4〕“陈氏”,陈国公子完后裔,又称田氏,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夺取君位,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齐国国君,从此姜齐为田齐所取代。〔5〕“伯翳”,又作柏翳,古代嬴姓部族之先祖。〔6〕“至周平王时封为秦”,西周末年,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受封为秦。〔7〕“项羽”,名籍,楚国贵族后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省苏州)起义反秦,与秦九战皆捷,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一战,摧毁秦军主力,最终推翻秦王朝。〔8〕“垂、益”,文公十八年《左传》“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杜预《注》云“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若然,垂、益为高阳氏后裔。或以为益即伯益,此处误重出。“夔”,音ku0,相传为虞舜的乐官。僖公二十六年《左传》曰“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夔人答曰“我先王熊挚”云云,是知夔与楚同为祝融与鬻熊的后裔。《国语·郑语》曰“芈姓夔、越,不足命也”,知夔为芈姓族。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有夔子城,传说即古夔国。僖公二十六年《左传》云“楚成得臣、■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谯周《古史考》作“灭归”,是“夔”又作“归”。铜器有归芈伯簋,当即夔国遗物。昭公二十八年《左传》曰“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是夔为古老氏族,仅因其弱小,有关传说甚少,无世系流传。“龙”,《路史》以为高辛子,无可印证。〔9〕“五人”,舜、禹、契、稷、皋陶。舜、禹自身为帝王,契、稷、皋陶之后商、周、秦分别为帝王。〔10〕“滕”,国名,武王时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古滕城。“薛”,任姓国,奚仲的后裔,在今山东省滕县南。“驺”,音z#u,国名,又作“邹”,曹姓,初都今山东省曲阜县东稍南,后都今邹县东南,春秋后八世楚灭之。《礼记·檀弓》、《公羊传》皆作“邾娄”。传世铜器有邾公牼钟、邾公釴钟等。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江、黄、胡、沈之属,〔1〕不可胜数,故弗采著于传云。

  【注释】〔1〕“江”,国名,嬴姓,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及息县间。“黄”,国名,嬴姓,传说为陆终(祝融之子)之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胡”,国名,一为姬姓,哀公八年《左传》“齐侯杀胡姬”之地,在今河南省漯河市东;一为归姓,在今安徽省阜阳市。“沈”,国名,姬姓,一说姒姓,在今河南省旧沈丘。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1〕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2〕有土者不乏焉。至禹,于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兴。〔3〕【注释】〔1〕“血食”,享祭,古代祭祀皆杀牲取血而食,故受祭祀亦称血食。“三代”,指夏、商、周。〔2〕“兹兹”,繁殖生息连绵不断。“兹”,通“孳”、“滋”,孳蔓、滋蔓。〔3〕“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勾践兴”,楚惠王灭杞在公元前四四五年,勾践灭吴在公元前四七三年,是勾践之兴早在楚惠王灭杞之前。“越”,姒姓国,相传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之后。“勾”,音g#u。

   译文 陈国的君主胡公满,是虞帝舜的后代。当舜还是平民时,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住在妫水边,他们的后代子孙便用这水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妫。舜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禹,舜的儿子商均则做了诸侯。夏代时,他们的封国时断时续。到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后,才又重新寻找舜的后代,找到妫满后,把他封在陈地,用来供奉帝舜的祭祀,这就是陈胡公。

  胡公去世,他的儿子申公犀侯继位。申公去世,他的弟弟相公皋羊继位。相公去世,国人立申公的儿子突为国君,这就是孝公。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慎公圉戎继位。慎公在位时,正当周厉王时。慎公去世,他的儿子幽公宁继位。

  幽公在位的第十二年,周厉王逃奔于彘。

  幽公即位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釐公孝继位。釐公六年时,周宣王继位。釐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武公灵继位。武公在位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夷公说继位。这一年,正是周幽王继王位的那一年。夷公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弟弟平公燮继位。平公继位七年,周幽王被犬戎杀了,周王朝向东迁都。秦国在这一年开始受封为诸侯。

  平公即位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圉继位。

  文公元年时,娶蔡国女子,生子名佗。文公去世,他的长子桓公鲍继位。

  桓公即位二十三年,鲁隐公开始即位。桓公二十六年时,卫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州吁。桓公三十三年时,鲁隐公被其臣下杀死。

  桓公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两日先后通告陈桓公鲍的去世。桓公的弟弟佗的母亲是蔡国人,蔡人为了让佗继承君位,杀了公子五父和桓公太子免,而扶助佗登君位,这就是厉公。趁桓公生病,蔡人发动了内乱,国人四散避难,因此桓公的死有再次通报。

  厉公二年时,生下儿子敬仲完。在周太史经过陈国时,陈厉公请他用《周易》为敬仲完卜筮,卜得《观》变《否》之卦。太史说:“此卦爻辞说‘可见国之圣德光耀,利于臣朝见君,作王之宾’。这是说将有代陈国做诸侯的吧?此人将不在陈国,而在别的国家吧?也不在敬仲完本人,而在他的子孙后代。若在别的国家,一定是姜姓之国。姜姓,是尧时太岳的后代。世间之物,不可能两大势力并存,将来陈国衰亡后,他这一支就要兴盛起来了。”

  陈厉公娶蔡女,蔡女与蔡人淫乱,厉公也多次到蔡国寻求淫乐。厉公七年时,被厉公杀死的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大的名叫跃,次的名叫林,小的名叫杵臼,共谋指使蔡人用美女引诱厉公,伺机同蔡人一起把厉公杀了,拥立跃继位,这就是利公。利公此人就是桓公的儿子啊。利公即位五个月就去世了,又拥立仲弟林继位,这就是庄公。庄公即位七年就去世,小弟杵臼继位,这就是宣公。

  宣公三年,楚武王去世,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宣公十七年,周惠王娶陈女为后。

  宣公二十一年时,宣公后得的宠妃生了子,名款。宣公打算立他为继承人,便把太子御寇杀了。御寇平素同厉公的儿子完很亲近友爱,完害怕因此而遭祸,于是出奔到了齐国。齐桓公打算任命陈完为卿,陈完说:“我是个流亡寄居在外的人,能幸免于难,已是您对我极大的恩惠了,不敢再居高位当大官。”桓公于是任命他做了工正这个官。齐国的懿仲打算把女儿嫁给陈完,先占卜此事的吉凶,卜人占说:“此卜说‘凤凰双双飞翔,鸣声和谐而悦耳’,妫姓的后代,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成长。五代以后就会昌盛起来,官位同正卿一样高。八代以后,就没有任何人能与之匹敌了。”

  宣公三十七年时,齐桓公率军伐蔡,蔡国战败;齐军又向南侵犯楚国,到达楚国的召陵,齐国军队从召陵返国时要路过陈国。陈国大夫辕涛涂担心齐军路过陈国时带来祸害,于是诈骗齐军,要他们由向东的道路返国。向东的道路异常恶劣,齐桓公非常气恼,派兵把辕涛涂从陈国抓走了。这一年,晋献公杀了自己的太子申生。

  宣公四十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款继位,这就是穆公。穆公五年时,齐桓公去世。穆公十六年时,晋文公大败楚师于城濮。这一年,穆公去世,他的儿子共公朔继位。共公六年时,楚国的太子商臣杀了自己的父亲成王取代了王位,这就是楚穆王。共公十一年时,秦穆公去世。共公在位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灵公平国继位。

  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灵公六年时,楚国攻打陈国。灵公十年,陈国与楚国媾和。

  灵公十四年,灵公和他的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私通,各自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相互炫耀嬉戏。大夫泄冶进谏说:“君臣公开淫乱,百姓将效法谁呢?”灵公把泄冶的话告诉了二位大夫,二位大夫向灵公请求杀掉泄冶,灵公不加禁止,于是二位大夫就把泄冶杀了。灵公十五年,灵公和二位大夫在夏姬处饮酒,灵公同二位大夫开玩笑说:“征舒长得像你。”二位大夫说:“也像您啊!”征舒听后极为愤怒。等到灵公喝完酒出来,征舒在马厩门口埋伏下弓弩射杀了灵公。孔宁、仪行父都逃往楚国,灵公的太子午则出奔到了晋国。征舒于是自立为陈侯。夏征舒在此之前本是陈国的大夫。夏姬是大夫御叔的妻子,征舒的母亲。

  成公元年的冬天,楚庄王以夏征舒杀死灵公为理由,率领各诸侯国讨伐陈国。对陈国百姓说:“不要惊慌,我们仅仅为了诛讨夏征舒而已。”杀了夏征舒以后,便将陈国作为楚国的一个县而占有它,这时群臣全都来道贺。申叔时出使齐国归来,却独不道贺。庄王问他为什么,叔时回答说:“俗话说,牵牛踩了别人的田,田的主人就把这头牛抢走。踩别人的田固然是过错,夺人家的牛,不是也太过分了吗?现在君王您认为夏征舒杀了国君是个乱臣,因而征集诸侯之师,主持大义去讨伐他,过后又贪图陈国的土地,把它据为己有,那么,将来又靠什么来号令天下呢?因此我不道贺。”庄王说:“不错。”于是从晋国迎接陈灵公的太子午回来,立为国君,重新像以往一样统治陈国,这就是成公。孔子读史书到楚国恢复陈国旧制时,赞美说:“楚庄王真贤明通达!他能不贪求千乘兵车的大国,而重视一句有道理的话。”

  成公八年,楚庄王去世。成公二十九年,陈国背叛了与楚国的盟约。成公三十年,楚共王出兵讨伐陈国。这一年,成公去世,他的儿子哀公弱继位。楚国因陈国举办国丧而撤兵退回去了。

  哀公三年,楚国围攻陈国,继而又放弃了攻打。哀公二十八年,楚国的公子围杀了自己的国君郏敖,自己继位,这就是楚灵王。

  哀公三十四年时,陈国发生了内乱。当初,哀公娶了郑国女子,大妃生悼太子师,次妃生公子偃。另有两个宠爱的侍妾,大的生子留,小的生子胜。公子留很受哀公的宠爱,哀公把他嘱托给自己的弟弟司徒招。这一年三月,哀公正在生病,司徒招杀了悼太子,立公子留为太子。哀公知道后很生气,想诛杀司徒招,招派兵把哀公包围监守起来。哀公遂自缢而死。招终于立留为陈国的国君。这一年的四月,陈国派使者去楚国报告陈国的君丧。楚灵王听说了陈国的动乱,于是杀掉陈国的使者,并派遣公子弃疾发兵讨伐陈国。陈君留逃奔郑国。九月,楚国军队包围了陈国。十一月,灭了陈国。楚国派公子弃疾做了陈公。

  陈司徒招杀死悼太子时,名叫吴的太子的儿子出奔到了晋国。晋平公问太史赵说:“陈国从此就要亡了吧?”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陈氏在齐国获得政权后,陈国才会灭亡。陈国的先人,从幕到瞽叟,没有哪一个违背天命。舜的功德更加显赫,一直到遂,世世代代维持不变。及到胡公时,周王朝赐给他姓,让他祭奉虞舜。况且,有大功德的后代,必能百世享祭其祖。有虞氏的后代还没有完结,恐怕将在齐国获得发展吧?”

  楚灵王灭陈五年后,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灵王取代了他的王位,这就是平王。楚平王刚继位时,想得到各诸侯国的和睦相助,于是找到从前陈国悼太子师的儿子吴,立他为陈侯,这就是陈惠公。惠公继位后,把自己的元年接续到哀公去世的那一年,实际上其间空置了五年。

  惠公十年,陈国失火。惠公十五年,吴王僚派公子光攻打陈国,掳走了胡、沈两国的国君。惠公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击败了楚国,攻入郢都。这一年,惠公去世,他的儿子怀公柳继位。

  怀公元年,吴国攻破了楚国,在郢都召见陈侯。陈侯打算前往,陈国大夫说:“吴国最近刚得意,楚王虽然亡了,但是一向与陈国有旧交,不可背弃之。”怀公于是推说有病婉言谢绝了。怀公四年,吴国又召见怀公,怀公胆怯了,去了吴国。吴王怨恨他前次不来,扣留了他,怀公因而死在吴国。陈国于是拥立怀公的儿子越继位,这就是湣公。

  陈湣公六年,孔子来到陈国。吴王夫差攻打陈国,掠取了三个城邑才离开。湣公十三年,吴国再次攻打陈国,陈国向楚国告急,楚昭王率军来救,驻军于城父,吴国军队退走。这一年,楚昭王在城父去世。这个时期,孔子正在陈国。湣公十五年,宋国灭了曹国。湣公十六年,吴王夫差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军,派人召见陈侯,陈侯畏惧,只得前往吴国。楚国攻打陈国。湣公二十一年,齐国的田常杀了他的国君齐简公。湣公二十二年,楚国的白公胜杀了令尹子西、司马子綦,并袭击了楚惠王。叶公打败了白公胜,白公胜自杀身亡。

  湣公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君位,率兵北伐,杀了陈湣公,于是灭亡了陈国,占有了陈国的土地。这一年,孔子去世。

  杞东楼公是夏代君主禹的后代。在殷商王朝时期,禹的后代有时受封,有时失国。周武王推翻了殷王纣后,寻找禹的后代,找到东楼公,将他封在杞地,以供奉夏后氏的祭祀。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娶公。谋娶公在位时正是周厉王时。谋娶公生武公,武公继位四十七年去世,他的儿子靖公继位。靖公继位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共公继位。共公继位八年去世,他的儿子德公继位。德公继位十八年去世,他的弟弟桓公姑容继位。桓公继位十七年去世,他的儿子孝公丐继位。孝公继位十七年去世,他的弟弟文公益姑继位。文公继位十四年去世,他的弟弟平公郁继位。平公继位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悼公成继位。悼公继位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隐公乞继位。隐公继位七个月,他的弟弟遂便杀了隐公自己继位,这就是釐公。釐公继位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湣公维继位。湣公十五年时,楚惠王灭了陈国。湣公十六年,他的弟弟阏路杀了湣公取代了他的君位,这就是哀公。哀公继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敕继位,这就是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简公春继位。简公继位一年,正是楚惠王四十四年,楚国灭了杞国。杞国比陈国后三十四年而亡。

  杞国国既小地位又不显要,他的政事没有值得称道的。

  舜的后代,周武王将他们封在陈国,从封国到楚惠王灭亡它的历史,有世家叙述其事。禹的后代,周武王将他们封在杞国,从封国到楚惠王灭亡它的历史,有世家叙述其事。契的后代是殷人,殷人的历史有本纪叙述其事。殷亡国后,周王朝把他们的后代封在了宋国,从封国到齐湣王灭亡它的历史,有世家叙述其事。后稷的后代是周人,从建国到秦昭王灭亡它的历史,有本纪叙述其事。皋陶的后代,有的封在英、六,从封国到楚穆王灭亡它的历史,没有世谱流传下来。伯夷的后代,到周武王时重又封在了齐国,就是名叫太公望的,从封国到陈氏灭亡它的历史,有世家叙述其事。伯翳的后代,到周平王时封为秦国,从封国到项羽灭亡它的历史,有本纪叙述其事。垂、益、夔、龙的后代,不知封在了哪里,见不到有关文献。以上十一人,都是唐尧、虞舜时代功德昭著的名臣。其中五人之后代都做到了帝王,其余的也都成为显要的诸侯。滕、薛、驺是夏、商、周之间封建的诸侯,国土太小,不能和其它诸侯并列,因此不加论述了。

  周武王时,大大小小的诸侯还有一千多,到周幽王、厉王之后,诸侯凭借武力相互攻伐,彼此吞并。像江、黄、胡、沈这一类的小国,数目繁多,无法计数,因此不再采录和述说了。

  太史公说:舜的功德可以说是达到顶点了,他把帝位禅让给夏禹,仍能在经历夏、商、周三代的长时间里,享受到子孙世世代代的祭祀。及到楚国灭亡了陈国后,他的后代田常仍能执掌齐国的政权,终于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真是百代不断,子孙绵延众多,有封地的不曾缺乏。至于禹的后代,在周代有个杞国,过于微小,简直算不上诸侯。楚惠王灭亡了杞国,禹的后代越王勾践才振兴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