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译文

史记新注 作者:(汉)司马迁原著


  译文 李将军广,陇西成纪人。祖先李信是秦朝的将军,就是追逐擒获燕太子丹的那个人。原住槐里,后迁居成纪。李家世世代代娴习弓法。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的身分从军和匈奴作战。因为他骑射的功夫好,杀伤敌人众多,汉封他为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封为郎。不久二人皆擢任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李广跟随皇帝出巡,每逢冲锋陷阵,或者拒关防守以及格斗猛兽之时,汉文帝就说:“可惜啊!你生的不是时候?如果让你生在高皇帝之际,封为万户侯,不算回事!”

  孝景皇帝即位之初,任命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改官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和吴楚军作战,在昌邑城下,斩将搴旗建立了显赫的战功。由于梁王私自授他将军印,班师后,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任命他为上谷太守,每天都要和匈奴作战。典属国公孙昆邪流着涕泪对皇上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凭借一身本领,多次和敌人作战,万一为敌人所伤害,如何是好!”于是调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又转为缘边诸郡的太守,复改任上郡太守。他先后担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和云中的太守,以奋勇作战闻名于世。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皇上派遣朝中贵臣到李广军检查训练士卒的情况。贵臣带着数十名骑兵进击,遇见三个匈奴人,展开了战斗。三个匈奴人围着贵臣发射,射伤朝中贵臣,所部骑兵被杀伤殆尽。朝中贵臣奔向李广。李广说:“那三人必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李广带领百余骑追赶三个匈奴人。三人弃马步行,追了几十里才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往左右两翼展开,独自向那三人射击,射杀二人,活捉一人。一问果然是匈奴射雕手。正在捆绑俘虏上马之时,发现前方有数千匈奴骑兵。匈奴兵也发现了李广,以为是诱敌的疑兵,大吃一惊,连忙指挥部队上山,列阵以待。李广的一百多骑,也非常害怕,想掉头往回走。李广说:“我们远离大军几十里,如果就这一百多骑兵往回走,匈奴大部队会立刻追上来,把我们一个不留地射杀。我们留下不走,匈奴必定以为我们是大军的诱兵,不敢攻打我们。”李广命令所部骑兵:“向前进”。走到距离匈奴阵地二里多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大家都下马,卸下马鞍。”部骑说:“敌人那么多,距离那么近,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敌人原以为我们要向后撤退,现在反而卸下马鞍,等于告诉敌人不走。这样,敌人就更加相信我们是诱敌的疑兵。”匈奴兵果然不敢前来挑战。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出阵发施号令。李广跨上马,带领十余骑奔向前方,射杀匈奴白马将。又驰回自己的骑队中,解下马鞍,命令部下都放倒马匹,躺下休息。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仍然捉摸不定,不敢挑战。到了夜半时分,匈奴以为汉在附近有伏兵,准备趁夜偷袭。匈奴撤走全部人马。拂晓,李广回到自己的军部。军部不知李广所去何方,没有派兵接应。

  不久,孝景帝去世、孝武帝嗣位为皇帝。左右侍从之二臣,都说李广是名将,于是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任未央宫卫尉。同时调程不识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和李广,以前都是以郡太守的身分带兵屯守边疆。和匈奴作战的行军路上,李广的队伍,没有部伍编制,也不作行列阵势的布署,选择水草丰盛的地方宿营,人人感觉方便。夜行军也不敲击刀斗警卫,简化幕府的公文簿册,但派出的侦察兵却深入敌境,行军途中没有发生过意外。程不识军,对部曲的编制,行伍营阵的布署都非常严格,夜行军一定敲击刀斗,士吏对公文簿册的处理,都有一定的成规,军中生活紧张,得不到休息,可是行军时也没有发生过意外。程不识说:“李广治军,极为简便易行,但是遇到敌人突然袭击,就无法应战了。他的部下,安闲快乐,人人愿为之效死。我治军烦琐,然而敌人也不敢犯我。”这一时期,汉布置在边境上的将领,如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卒都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不愿归属程不识。程不识在孝景帝时,多次直言进谏,任太中大夫,为人清廉,严守国家的文书法令。

  后来汉用马邑城引诱单于,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里,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归护军将军指挥。单于察觉马邑山谷有埋伏,引兵退走,汉军劳而无功。四年后,李广以卫尉的身分出任将军,自雁门出塞,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将他活捉。单于早就听说李广的才干,下令说:“一定要活捉李广。”匈奴骑队俘获李广时,李广既有病又有伤。他们把李广用麻绩网兜盛起,躺卧在马背上,夹在两马之间徐行。走了十余里,李广装作死去。他从眼角瞥见附近有个匈奴小伙子,骑着一匹好马。李广冷不防一跃而起,跳上胡儿的马背,顺手夺得小伙子手上的弓,把小伙子推下马去,快马加鞭向南飞驰了数十里,找到了自己的残部,一同回到塞内。匈奴追捕的骑队数百人自后猛追。李广便用夺取的胡儿手中的弓,射杀追骑,得以逃脱。回到汉朝,把李广交付审问,执法吏裁决,李广部队伤亡太多,又被敌人擒获,罪当斩首。出资财赎罪,回家当老百姓。

  李广在家中闲居了好几年。他和过去的颍阴侯灌婴之孙,隐居田野,射猎于蓝田南山中。一天夜晚,李广带着一个随从出行,陪友人在一户庄户人家喝了点酒。回家途中路过霸陵亭,喝醉了酒的霸陵县尉,大声吆喝,不许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是过去的李将军。”醉尉说:“现任将军都不许夜间通行,故将军算得了什么!”李广只好留宿在霸陵亭下。不多久,匈奴入侵,杀害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不久徙居右北平。于是皇上召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奏请调霸陵尉同去右北平,县尉来到军中,为李广所斩。

  李广驻守在右北平,匈奴知道后,号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好几年避免和他交锋,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出猎,见到草中的一块卧石,以为是猛虎,立即张弓,一箭射去,箭镞深陷在石稜中。一看原来是块石头。他再次张弓发射,怎么也射不进石头了。李广驻守过北方,常有猛虎出入,他往往亲自射虎。后来驻守右北平射虎时,老虎腾跳起来,扑伤李广,最后,那只老虎,还是被李广射杀。

  李广清廉自守,得到朝廷的赏赐,总是分给部下将士享用,和士卒吃一样的伙食。到他去世之前,有四十余年之久官居二千石,而家中毫无积蓄。他从不过问家人生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手臂像猿臂那样长。他成为射箭的神手,也是天赋。儿孙辈及他人跟他学习射法,没有一人能达到他的水平。李广拙于言辞,说话不多,和朋友在一起,时常就地画为军阵图,用“射阔狭”的射法决胜负以饮酒。李广一辈子以射艺作消遣,直到死去。李广带兵,遇上缺粮绝水的困境,找到水源,士卒有一人饮不上水,李广从不自饮。士卒有一人吃不上饭,李广从不独自一人吃饭。他御下宽厚而不苛刻。部下乐于为他效力。李广射敌时,直到敌人逼到近处,不在数十步之内,没有一发即中的把握,他不发射。往往弓弦响处,敌人应声而倒。因为这样,在作战中常被敌人围困而受挫,其射猛兽,也时常为猛兽所伤害。

  不久,石建去世,皇上召回李广代替石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又任命李广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自定襄出塞,讨伐匈奴。许多将领多因符合军中斩获敌人首级的奖赏律令,因有军功被封为侯。而李广的部队却无功。两年后李广以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自右北平出击。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协同作战。两军进军路线不同。李广军前进了数百里,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骑兵围住,士卒非常害怕。李广派儿子李敢骑马出阵。李敢独自带领数十骑,一直冲进匈奴骑兵阵地,向敌阵左右方向穿插而回,向李广报告说:“匈奴阵地容易攻取!”士卒的情绪方才安定下来。李广布下圆形军阵,人皆手持武器,面向敌方。匈奴军猛烈进攻,矢如雨下,汉军死者过半,汉军的箭快射完了。李广命令将士引满不发。自己拉开一张大黄强力弩,瞄准匈奴裨将射去,接连射杀数人,匈奴的攻势乃逐渐削弱。天色渐暮,士卒皆面无人色,而李广却神态自若,更加镇定指挥部队。军中皆佩服李广的神勇。明天,再度奋力作战,博望侯军赶到了,匈奴解围撤走。汉军力战疲劳,不能追击。这一战,李广军几乎被消灭。打完仗归来,按照汉法,博望侯延误军期,应该死罪,出赀财赎罪为老百姓。李广功罪相当,无赏。

  当年,李广和堂弟李蔡一起侍奉汉文帝。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官秩达到二千石。武帝时,任代王丞相。元朔五年被任命为轻车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进击匈奴右贤王有功,符合军中首虏率的律令,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接替公孙弘为丞相。李蔡为人在下品之中,名气和声望远不如李广。然而李广得不到爵位和封邑,为官不过九卿。李蔡却封为列侯,位至三公。凡是李广部下军吏和士卒,也往往取得封侯。在一次宴会中,李广和占卜气象的阴阳家王朔说:“自汉讨伐匈奴以来,每次战役我都参加,我所属各部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不及中人,由于攻打匈奴有功封为列侯的有数十人。我不比别人落后,可是我却没有尺寸之功可以取得封邑,这是什么道理啊!难道是我的骨相不配封侯?还是我命中就注定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好好想一想,生平有没有做过后来悔恨的事?”李广说:“我曾在陇西郡当过太守,有一次羌人叛乱,我用计诱使羌人来降。投降的有八百人。我不讲信用,降人被我在同一天里杀死。这是我一生中唯一最大的悔恨。”王朔说:“没有再比杀降人为伤天害理了。这是将军得不到封侯的缘故啊!”

  两年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大举进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出征,武帝因他年老,不同意。过了好久,才答应他,任他为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越过边境,卫青从捕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驻地,便亲率精锐,直趋单于的营地,而命令李广与右将军军合并,自东道出击。东道迂回遥远,缺水草,不适宜大部队宿营和行军。李广主动请求说:“我部本为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改命我自东道出击。我李广自束发时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方才得到和单于对阵的机会,愿充前锋,不获单于,愿先效死。”大将军曾私下受到武帝告诫:李广年事已高,一生遇事不顺,不要让他单独和单于对阵,恐怕他得不到他所期望的。其时,公孙敖新失侯位,朝廷起用他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有意让公孙敖和自己一道与单于对阵,所以调走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有所察觉,来到大将军前,十分固执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封好文书和李广一道回幕府去,对李广说:“快点回去,按照文书执行。”李广不向大将军辞谢,起身就走,非常懊恼地回到自己的幕府,率军和右将军食其的部队合并,自东道出发。行军途中向导逃走,迷失了方向,延误了和大将军会师的军期。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遁逃,未能擒获单于而班师。南归途中,渡过沙漠,才和前将军、右将军的部队会合,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自己的军中。大将军派长史送来干饭和酒浆慰劳李广,就此查询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正要上书武帝报告作战的经过,李广不表态。大将军命令长史立即与李广到幕府受审对质。李广说:“我部各位校尉没有罪,迷失道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到大将军幕府接受审讯。”

  李广回到自己的幕府,对部下说:“李广自少年束发和匈奴作战,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次仗。这回有幸随从大将军和单于的兵接触,不料大将军改令我军远道迂回,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我今已六十多岁,不能再和刀笔吏对质了。”说罢,拔刀自刎而死。全军将士人人都哭了。老百姓听到李广的死讯,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壮年人,没有一人不流泪。剩下右将军一人交付审理,应该死罪,出资财赎罪,回家当老百姓。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仕为郎官。天子和韩嫣作戏,韩嫣稍有不恭,当户打韩嫣,韩嫣逃走,天子夸奖当户勇敢。当户早死,武帝拜椒为代郡太守,他俩都比李广早死。当户留下遗腹子,名叫陵。李广在军中死去时,李敢正随从骠骑将军。李广死后的第二年,身居丞相的李蔡,公然侵占孝景陵园的空地,被交付审理。李蔡自杀,审判中止,封邑撤消。李敢以校尉随从骠骑将军进击匈奴左贤王,奋力作战,夺得左贤王指挥作战的鼓旗,斩敌首级很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接替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李敢埋怨大将军卫青不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刺伤了大将军。大将军没有向外张扬,未过多久,李敢扈从武帝幸上雍前往甘泉宫狩猎。骠骑将军去病和卫青有亲,射杀李敢。霍去病当时正显贵受宠,武帝讳言其事,只说李敢是被鹿触杀的。又过了一年,霍去病死。李敢的女儿充当太子的宫女,为太子所宠爱。李敢儿子李禹也有宠于太子,可惜爱财,李氏家族从此式微衰败了。李陵成年后,被甄选为建章宫监,统率宫中骑郎。他擅长弓法,爱护士卒。天子以李陵家世代为将,让他统率八百骑兵。他曾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过了居延海,勘察地形,没遇上敌人就回来了。任命他为骑都尉,率领五千丹阳楚人在酒泉张掖教练骑射,屯兵防备匈奴。过了几年,在天汉二年的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同时派李陵率领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牵制匈奴,不让匈奴集中兵力进攻贰师将军。李陵到达目的地后,按照约定的军期还师,单于以八万兵马包围袭击李陵军。李陵军五千人,兵器箭矢损失殆尽,士兵半数以上阵亡,同时也杀伤匈奴一万多人。且战且走,连续战斗八天,撤退到距离居延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据险截绝了李陵的归路。李陵军中粮食已尽,而救兵不到。匈奴猛烈进攻,向李陵招降。李陵说:“还有什么面目回去见皇上啊!”因此投降了匈奴。李陵统率的部队,全军覆没。残兵散勇能够逃归汉地的只有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李陵,平素就景仰李氏将门的声望,等到和李陵交战,又佩服他骁勇善战,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以抬高李陵尊贵的身价。汉得知李陵的消息,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儿。自此以后,李氏的名声败坏了。陇西人士中的李氏门下宾客,无不以李陵的投降为可耻。

  太史公说:《书传》记载说:“身居上位的人,只要坐得正,不用下命令,人民会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如果坐不正,他的命令,又有谁去听呢!”这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吗?我见到过李将军,为人诚笃谨厚,像一个纯朴的乡下人,言辞有些笨拙。但在他死的那天,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都为他尽哀。他那颗忠贞不渝的心,取得了士大夫的景仰和信任。俗话说:“桃树、李树从不宣扬自己,观赏不绝的人,不知不觉在树下踩出一条道来。”此话虽然说的是件小事,但却蕴含着大道理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