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家评论

神魔列国志 作者:楞严阁主


赵景深先生曾说:《千年大比》是一本大奇书。

朴凡先生说;借神仙世界,谈善恶报应,是此书立论,亦是做人根本,故读后有益世道人心。以怪异之神话而寓教育作用,为孔孟传道,作者之用心可谓深矣。本书想像力丰富,非学识渊博,何能有如此奇妙之构思。读书中故事,如入仙境,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令读者疑惑不定,正不知前途有几多怪异之事。自古以来,神怪小说多矣,但如“千年大比”这样述及神怪之事,人物之多,怪异之众,而作者总不忘褒善贬恶,所谓潜移默化,此中长处,比比皆是。与一般神怪之作不同,全文文笔老练,结构精密,足见匠心独运。

钱梁先生说:列国志文笔流畅,描绘生动,大比中出现勾心斗角的形式,刻划得淋漓尽致,令读者作为殷鉴之处实多。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温中行教授说:小说而专写神怪之事,自足使人耸动骇异,而服其巧思,但如于中插入若干劝善惩恶之义,则尤觉可贵,如再加插若干至埋名言,则尤耐人深思,格调亦较高雅。本篇叙千年大比,首先考德行科,此与孔门设教之四科,德行为首,及“士先识器,而后文艺”之理相符。蛟魔王授首始末,殊难着笔,而作者叙其丧亡之因,不仅顺理成章,且亦出人意表;又两处校场“第一”改为“第二”,“第二”改为“第一”,而事势顿殊,波澜斗起,凡此,详略互用,虚实相间之手法,皆属运思之巧,良足称道;神怪作战,已写得甚有份量,惟于百忙中,仍有时空二老之出现,且说明二者之功能,着语多含哲理,最后复以孔明求寿,嫦娥奔月两故事为证,使理论由抽象而具体,如锦上添花,最为可取。张羽再度出现,更听得秘密消息,既遥指上文,以清线索,且余音袅袅,使读者有藕断丝连之感,而欲追寻其结果,所谓引人入胜,于此见之。篇中言一字长蛇阵,谅取义干神异经所述之两头蛇名曰率然,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但作者能加以变化,如一化为十为廿,但不化为卅或廿廿,而却化为井字以困人,可谓善于运典,推陈出新,既符故实,又胜古人,最合小说之义;至于魔国在战役中阵亡勇将,虽已逐一分别说明,但较易遗忘,乃于小老先生报告方丈洲殁者之姓名时,再将蚊魔王,太古鲸神等连串点明,亦有总括上文之作用,凡此,皆笔法之足称者。

对《水金书生》:

(一)篇中多插入女主角芸儿的日记、诗文之类,描写恋爱经过,而收煞时,复殿以姜老太的信札,表示事态结束,以照应前文,使读者有线索绵密之感。至于内容,亦属老人深爱其女之所应讲的话,且将芸儿心事,己身愿望,作一总括,可谓要言不烦,最为得体。(二)末书虽属神怪小说之类,而说至芸儿申请出国的转折多端,从而涉及逃亡者甘犯生命危险的悲惨情况,均宛若社会写实,尤堪玩味。至于逃亡地势非常险阻,或其环境有特征者,古时常有精彩特出的歌谣以统之,例如:“朝发黄牛(地名),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等名句。令本书有“涛声怒,谁敢渡!”之句,其用意亦正相同。

(三)篇中叙述姜家兄弟姊妹议论芸儿婚事一章,义不可少,正如近日男女婚事,多由当事人自主,家人但略加意见,使其参考而已。本书对于此事,家人们反覆商讨研究,考虑周详,处处都为芸儿的终身幸福着想,可见这个良善的家庭之间,手足情深,似可作现代别的家庭中身为兄弟姊妹者的榜样。

(四)小说固以通俗为主,但如能插用名言隽语,则文章的韵味加浓,给读者的印象尤深。本书说至男主角水金书生“散黄金,拒美色”的事,自是常情所难,然如只平铺直叙而过,阅者亦易遗忘,令则以“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之句,则大异常见,势成翻案,顿觉生色。

(五)芸儿申请出国,久久不获批准,几欲上书国王,此欲擒故纵的笔法,诚不可少。盖所历的艰辛愈多,则成功的果实愈觉鲜美。当她前赴仙国途中,惊险重重,生命获得保全,可谓千钧一发,用意亦如上述。盖必若此,则下文“久别重逢,泪下沾襟”始有谏果回甘之味,可知有关的许多笔墨,绝非浪费,且显然得到归宿,至以相识开始,又以饮合卺酒作结,具见首尾的完全,而神仙设宴不拘俗例,尤觉顺理成章,有水到渠成之势。

(六)芸儿出关之前,所遇劫斗拦阻的事,层出不穷,且变化多端,颇得“西游记”的规模,最属本篇的精采部分,于百忙中,忽插叙钱太君名鸨一段事实,战斗方酣,却来软媚之笔,实有调剂缓和的作用。又正欲脱离魔境,而又有李十八郎的出现,其事态的迅速演变,尤属匪夷所思,写小说应用此种技巧,始足使人回味而流传。

(七)芸儿与其情人水金书生的恋情,前后达到了千年以上。在此时期中,彼此远隔关山,离多聚少,双方空怀刻骨相思。当然芸儿为了终身幸福,日夜想尽办法,要申请出国,但限于四周围的环境,她应付五个难关,在曲折奇离的阻碍之下,以及惊险、艰难、苦闷、忧愁、挫败、失望的过程中,最后依靠了坚强的意志,与百折不挠的毅力,再加上爱情专一,才能获得成功,而这种成功的故事,也可作为现在社会上许多恋爱中青年男女们的借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