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中古时代·清时期(下册)

第一节 大西军战将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一节 大西军战将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明天启元年(1621)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①。崇祯三年(1630),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张献忠有四个养子,“孙可望为长,定国次之,刘文秀、艾云枝(能奇)次之”②。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在斗争中迅速成长。

  崇祯十年(1637),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随献忠驰突豫、楚”50000053_0206_2③。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以二十骑夜叩襄阳城门而入”,“遂克襄阳”④,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这一胜利和李定国的机智勇敢是分不开的。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①。这时他才二十四岁,“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在军中“独以宽慈著”②,作战则“临阵陷坚逐,死不置”“名为小尉迟”③,“骁勇超逸,更称万人敌”④。他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清顺治三年(1646)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痛极而亡”。“献忠死后,各营大乱”⑤,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农民军在“绝粒既十余日”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卓绝的勇气抢渡长江,终于杀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⑥。在重庆,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杀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⑦,乘胜进抵綦江。四将军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①。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

  

  ①李定国的字及籍贯,从《小腆纪传》、《清史稿》。

  ②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③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④梅村野史:《鹿樵纪闻》卷下。

  ①彭孙贻:《平寇志》卷11。

  ②王夫之:《永历实录》卷14。

  ③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刺事》。

  ④邵廷采:《西南纪事》卷10。

  ⑤古洛东:《圣教入川记》。

  ⑥邵廷采:《西南纪事》卷12。

  ⑦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8。

  ①佚名:《蜀记》、顾帧:《客滇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