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上册)

第九章 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第一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九章 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第一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1895),日本为了吞并中国邻邦朝鲜,并向中国扩展,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发展迅速,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大陆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以征服朝鲜为其“利益线的焦点”,并进而吞并中国的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随后,日本政府即按此政策对中国、朝鲜进行侵略扩张。从同治末年起,日本多次武装侵略朝鲜,攫取了通商、驻兵等特权,使朝鲜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光绪十六年(1890),日本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异常尖锐。日本统治阶级为了转嫁危机,大肆扩充军备,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并且不断派遣间谍潜入中国,窃取各种情报,秘密绘制了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详细地图,着手准备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得到了美、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①。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年7月16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提高了英货进口的关税税率。次日,日本大本营举行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开战,并制定了作战计划。

  光绪二十年(1894)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封建统治阶级极为恐慌,要求清廷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乘机诱使清廷出兵朝鲜,并声称“我政府必无他意”。李鸿章听信了日本的保证,在接到了朝鲜政府“恳请北洋大臣酌遣数队,速来代剿”的文书后,即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等选带淮军1500人,乘船东渡朝鲜。同时照会日本,表示“派兵援助,乃我朝保护属邦旧例”,并声明“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②。但日本却以护送驻朝公使赴任和保护侨民为借口,乘机出兵侵入朝鲜,把部队部署到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

  当中日两国陆续派兵赴朝时,东学党起义已经平息。清廷按原议提出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军的方案,同时命令正准备增援的后续部队停止出发,并电令在朝清军向牙山集结,准备订期内渡回国。但是,日本不仅拒不撤兵,反而命令驻扎仁川的日军开进汉城,把朝鲜政府置于日军的监督之下,并继续增兵入朝,使侵朝日军增至万余人,数倍于清军,战争迫在眉睫。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日本舰队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突然袭击中国军舰,中国雇用的英国运兵船被击沉,船上兵士700多人死难。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①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上册,中译本第96页。

  ②《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日战争》第2册,第548—549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