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上册)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国政府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围绕着中央政府的建立,各种政治势力相互斗争,重新组合,形成了湖北、江浙等地方政治集团。

  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集团电邀各省代表到武汉商议组织中央政府。二十一日(11月11日),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为首的江浙集团也发出通电,要求各省代表到上海开会。九月二十五日(11月15日),已光复的各省代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后在湖北集团的要求下,上海方面同意将代表联合会移往武汉。

  十月十日(11月30日),各省代表在汉口租界举行会议。当时,袁世凯已向南方发出了停战议和的试探,革命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妥协倾向。十月十二日(12月2日),会议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决定临时大总统一席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归来。当天,江浙联军攻占南京。会议也移至南京继续举行。

  十月二十五日(12月15日),正在南京举行会议的各省代表获悉袁世凯“赞成”共和的消息,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待袁,先推举大元帅、副元帅。但又在人选问题上争执不下,临时政府陷于难产。

  正在这时,孙中山于十一月初六日(12月25日)从海外回到上海。各省革命党人大都主张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认为在袁世凯“反正”之前,只有孙中山堪称总统的最佳人选。十一月初十日(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阳历,当年称中华民国元年。接着,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并在南京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南京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权建立起来了。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这个政府中虽然有立宪派和旧官僚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居于领导地位。临时政府的行政首脑,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九名国务员(各部总长)组成。其中,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是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为立宪派首领,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为旧官僚,海军总长黄钟英是起义的舰长,财政总长陈锦涛是曾在清廷任职的所谓“理财专家”。按照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骨干。程德全、汤寿潜、张謇等没有到南京就职,各部多由次长代理。所以,革命派掌握了政府的实权。在临时参议院中,40余位参议员中,有同盟会员30人,立宪派不足10人。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3个月内,颁布了许多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政治权利,以及居住、信仰、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废除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废除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奖励兴办工商业和华侨在国内投资,等等。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否定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废止中小学读经;禁用清廷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但它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无法解决人民切身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所以,南京临时政府的群众基础是很薄弱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