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专题->辽金简史-> 第五章辽朝与国内其他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辽同五代各割据势力的关系

辽金简史 作者:李桂芝著


  第五章 辽朝与国内其他政权的关系 阿保机继任联盟首领后,契丹社会迅速发展,不断向外征伐,扩张境土,掠夺了大量人口、财富,实力大增。此时,中原地区正陷入混乱之中,各割剧势力为了战胜对手,常常借助契丹兵力,这就为伺机南下的契丹人提供了契机。辽与五代各政权都有联系,北宋建国后,辽又先后控制北汉和联结西夏,使自己在与宋的对峙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与高昌回鹘、喀喇汗国等也先后建立了宗藩关系。

  第一节 辽同五代各割据势力的关系 一 同河东李氏的结盟与争战 契丹人南下,首当其冲的是割据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和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刘仁恭习知契丹情伪,常选将练兵,乘秋深入,逾摘星岭击之,契丹畏之。每霜降,仁恭辄遣人焚塞下野草,契丹马多饥死,常以良马赂仁恭买牧地”①。刘守光守平州,则以欺诈手段陷契丹于被动。终刘仁恭之世,契丹人在燕蓟不曾取得重大进展。

   (一)阿保机与李克用结盟 阿保机取代遥辇时,刘守光囚其父自立,刘氏骨肉相残。守光弟、平州刺史守奇率众降契丹,兄守文以讨逆为名,发兵击幽州,并以财物赂遗契丹,请其相助,使契丹人得以参与幽蓟地区争夺权力、土地的斗争。911年,契丹人乘幽蓟混乱之机,从刘守光手中夺取了平州。及刘守光为李存勖所逼,也遣使契丹求援,阿保机因刘守光为人无信,坐视不救,守光终为存勖所败。

  早年,李克用曾联合契丹,与刘仁恭和朱温对抗。905年,李克用为报刘仁恭木瓜涧役之仇,曾遣人与阿保机联络,双方盟于云州,易袍马,约为兄弟,开创了割据势力联合契丹打击对手的先例。阿保机乘机击刘仁恭,虏掠数州。907年,李克用再会阿保机于云州东城,约以共击朱温,同收汴、洛。

  河南的朱温与契丹没有直接冲突,也曾遣使奉书币、衣带、珍玩,与之通好,以期牵制和削弱李氏、刘氏的势力。朱温篡唐自立后,又遣使相告。于是,阿保机转而向梁求册封,朱温则以“共灭沙陀”为条件。又值李克用死,河东、契丹联兵之议遂寝。次年(909年),李存勖向契丹借骑兵以抗朱温,契丹不应,关系恶化。

  辽政权建立后,继续向河北、河东用兵,并将攻占黄河以北作为军事、政治目标。这时,燕、蓟与河东都已为李存勖所控制,辽军的南下导致了与后唐之间的多次军事冲突。

  神册元年(916年),辽政权一经建立,就在虏掠突厥、党项、吐浑、小蕃、沙陀诸部后,进军朔州,虏掠蔚、新、武、妫、儒、幽、涿、定等州,并改武州为归化州,妫州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讨司,为管理所占州县和向西南发展势力的机构。此后,辽与晋及后唐发生了几次大的争夺。

   (二)新州、幽州之战 李存勖率军南下征后梁,以弟、威塞军节度使李存矩守新州。神册二年(后梁贞明元年,917年),存勖令存矩招募山北部落和刘守光亡卒,支援南讨晋军,又令民出马,激起不满。新州兵杀李存矩,拥副将卢文进降辽。辽命卢文进再攻新州,并派30万大军增援,大败晋军,乘胜围攻幽州达半年之久。

  李存勖遣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率军增援。三将自易州北行,距幽州六十里与辽军遇,“存审、嗣源极力以拒之,契丹大败,委弃毳幕、毡庐、弓矢、羊马不可胜纪,进军追讨,俘斩万计”①,辽不得不仓卒撤军。阿保机之弟撒剌也乘机背辽奔晋。

  辽以卢文进为卢龙节度使,常居平州。此后,奚、契丹兵不时南下,而卢文进每以汉军为向导。晋之卢龙所属诸州,不断遭到辽军的袭扰。同时,辽军也不断袭扰云州等地,伺机大举南下。

   (三)望都之战 神册六年(后梁龙德元年,921年),辽太祖趁镇、定混乱之机,率军南下,与李存勖再次交锋。

  十二月,阿保机亲率辽军入关,下涿州,围定州。李存勖自将亲兵往救定州。天赞元年(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正月,双方战于沙河,辽军败,阿保机率众退保望都。李存勖又引兵追至,辽军又败。退至易州,“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②,辽军北撤。

  辽军屡攻河北、河东,牵制了李存勖南下灭梁的军事力量,客观上延缓了后梁覆灭。但是在与李存勖战争中,辽方并未取得预期的进展。

  天赞二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建后唐,灭后梁。阿保机也改变了战略部署,暂时放弃了对中原的军事进攻,转而出兵渤海,为进一步南下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对中原,则采纳皇后述律氏的意见,只以少量兵力袭扰燕、赵,并不深入。①但是辽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南下中原的长远目标。天显元年(后唐天成元年,925年),唐明宗遣姚坤出使辽朝,见阿保机于扶余府,阿保机仍坚持以取得河北为条件,与后唐讲和。② (四)曲阳、唐河之战 天显三年(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后唐削王都官爵,以王宴球为北面招讨使、权知定州行州事。王都求救于奚秃里铁剌(秃馁),辽遣铁剌以万骑授王都,与王宴球战于曲阳,不胜,退保定州。辽援军至,王都、铁剌率军再至曲阳,辽军又败,死者过半。铁剌、王都退保定州。六月,辽又遣惕隐涅里兖、都统查剌援救定州,王宴球逆战于唐河北,援军再败,退至易州。“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者,不可胜数”③。败军北撤,道路泥泞,人马饥疲,至幽州,又遭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军邀击,涅里兖等数十人被擒。

  在与晋、唐的战争中,辽军屡屡失利,未能达到向南扩张境土的目标。天显五年(后唐长兴元年,930年),东丹王耶律倍浮海奔唐,唐以之为检校太师、安东都护、怀化军节度使,赐姓名李赞华。为争取后唐放回唐河之役的俘虏和东丹王,辽不再轻易对后唐用兵,并多次遣使与后唐交涉,后唐明宗也不想结怨于辽,放回了部分契丹俘虏。

   二 立后晋为附庸 (一)援立石敬瑭 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互相猜忌,移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石敬瑭不受命,并遣使至辽求援。九月,辽太宗率5万骑,号称30万,自扬武谷(今山西朔县南)南下,至晋阳,与唐兵战于汾水,唐军大败,太原四面招讨使张敬达等被围于晋安寨。末帝李从珂问计群臣,吏部侍郎龙敏请立李赞华为契丹主,自幽州送归辽境,使辽太宗有后顾之忧,必无心恋战,然后选精锐奋击,可解晋安之围。群臣恐其无成,计竟不行。

  后唐遣将自洛阳、魏州、幽州、耀州等地趋山西救晋安,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父子欲乘乱取代后唐,逗留不进,伺机兼并诸军,扩充实力。赵德钧密与辽太宗联络,要求立己为帝。晋安被围数月,城中食尽,援军不至,副将杨光远杀张敬达出降。晋安失守,唐军解体,未帝自焚死。十一月,辽太宗作册书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称臣于辽,尊德光为父,割幽、蓟、云、朔、蔚等十六州给辽,每年向辽供帛30万匹。

  从此,辽朝境土扩展至河北、山西北部。中原失去了古北、居庸等天险。后晋成了辽朝的附庸。这对辽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敬瑭依辽为后盾,稳定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他对辽太宗奉命唯谨,每有辽使至,必拜受诏敕。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太后、太子、诸王、大臣处也多有馈遗。小不如意,辽便遣使责问,石敬瑭则卑辞逊谢,故终石敬瑭之世,辽晋间少有嫌隙。会同五年(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死,侄石重贵立,辽晋关系恶化。

   (二)灭晋之役 石敬瑭死后,晋群臣在向辽奉表告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同平章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主张致书称孙而不称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崧则主张依旧称臣,以避免战事再起。石重贵终从延广议,“朝廷遣使告哀契丹,无表致书,去臣称孙”①。辽大为不满,遣使问故。景延广又口出狂言,激化了辽与晋的矛盾。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因与延广有隙,暗通辽朝,鼓励辽对晋用兵。赵德钧之子赵延寿更希望借机实现多年的梦想。

  会同六年(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十二月,辽太宗至南京,集山后(指太行山北段西北地区)及卢龙兵5万,命赵延寿等由沧、恒、易、定等州分道而进,大军继之。七年正月,辽军攻陷任丘、贝州,围忻、代,东路军前锋已达黄河西岸、北岸,与晋兵相持于澶、魏间。三月,因晋军势尚盛,撤军,留赵延寿守贝州。

  十一月,辽太宗征兵诸道。十二月,再次大举南下。八年正月,连下邢、洺、磁三州,入邺都。晋军与辽军战于漳水南,辽军撤退,石重贵下诏亲征。二月,晋诸军会于定州,取泰州(今河北保定)、满城、遂城。辽回军反攻,晋军退守定州。辽军两次出兵均无进展,辽太宗退回南京,整肃军纪,杖责出战不利者。

  九年(晋开运三年,946年)七月,再征诸道兵。九月,诸军集于南京枣林淀。辽使赵延寿诈降,约晋军接应,将晋军调往河北。十一月,辽军再举,晋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威军败瀛州。辽军自易、定趋恒州,双方夹滹沱河陈兵对阵。河北辽军“夜则列骑环守,昼则出兵抄掠”,太宗则“自将骑卒夜渡河出其后,攻下栾城,降骑卒数千”,凡获晋民,皆黥其面为“奉敕不杀”,运夫在道遇见,皆弃车惊走。杜重威等与外界隔绝,探报不通。奉国都指挥使王清率2000步卒突围,后军不继,清战死。十二月,杜重威以20万大军降辽,晋军精锐尽失。辽遣晋降将张彦泽与御史大夫解里、监军傅住儿(《辽史》作桂儿)将2000骑持诏入汴,石重贵奉表降。辽先后三次兴兵,历时三年,终于灭亡后晋,实现了占领黄河流域的宿愿。

  947年正月,太宗入汴,令石重贵举族北迁,并对群臣说:“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①二月,改国号大辽,年号大同。但是,为解决军食,契丹人四出打草谷。太宗又命判三司刘昫筹措钱帛犒军,括借都城和诸州吏民财物,群情骚动。各地吏民多杀辽所任官,太原刘知远也乘机称帝自立,辽未能真正控制中原局势。

  三月,以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汴梁。四月,太宗北归,载晋图籍、卤簿、法物等,以晋百官、方技、百工从。辽大军北归后,中原汉官、汉将多投靠刘知远,萧翰与中京留守麻答(耶律拔里得)弃汴梁、镇州,北归草原,辽灭晋所得州县旋复失去。

   三 援汉抗周 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后晋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即位,六月改国号汉。天禄五年(九月,穆宗改元应历,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灭汉建周,这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刘知远从弟刘崇不承认后周,在太原建立北汉。北汉、后周都遣使与辽结好。辽世宗选择了北汉,以“书辞抗礼”为由,留周使姚汉英。六月,遣使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北汉成为辽朝在中原的又一个附庸,并得以依辽与后周抗衡。九月,北汉自团柏谷出兵击周,辽世宗率军南下相助,诸部厌战,世宗强行发兵,至新州,为泰宁王察哥所杀。

  辽穆宗继续奉行援汉抗周的政策。十月,北汉出兵与后周争夺晋(今山西临汾)、绛(今山西新绛),辽彰国军节度使萧禹厥率契丹、奚军 5万入援。此后,仍不断派兵掠夺河北州县,并伺机兴兵南下。应历四年(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郭威死,北汉乘机大举击周,遣使向辽请兵,辽遣武定军节度使、政事令杨衮将万骑至晋阳,配合北汉军自团柏谷趋潞州,与后周激战于高平。由于刘崇轻敌,不使辽军参战,周军拼死力战,北汉大败而归。刘崇忧愤成疾,以子承钧监国。五月,崇死,承钧即位,奉表向辽穆宗称男,成为自石敬瑭之后的又一个儿皇帝。受北汉、辽联兵的威胁,后周则不得不把防线南移至胡芦河(今河北深县、冀县间衡漳水)。

  这时,后周意在灭汉,却不愿与契丹发生直接冲突。晋阳之战后,北线退守胡芦河,与辽、北汉相持。军锋则转而南向,同南唐、后蜀争夺淮北和陕南。立国于金陵的南唐希望借助辽朝的力量牵制和削弱中原势力,同辽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晋时,制造事端,暗杀辽使,嫁祸于晋,蓄意离间辽、晋关系。后周时,仍不断遣使与辽相结,约为兄弟。应历六年、七年,南唐屡遭后周攻击,多次遣使向辽求援。辽朝只重视与南唐的经济往来,对它的军事要求不过虚与周旋而已。当后周致力于淮南时,北汉与辽又联兵乘机南下,夺取潞州,依旧无功而还。八年,后周结束南征,回师北向。次年四月,周世宗亲率大军自沧州沿水路入辽境,辽益津关、瓦桥关守将和莫州、瀛州刺史举城降,辽关南二州十县地入周。周世宗改瓦桥关为雄州,改益津关为霸州。从此,辽失去了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

  

  ①《资治通鉴·唐纪八十》。

  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二》。

  ②《资治通鉴·后梁纪六》。

  ①《资治通鉴·后梁纪四》载:述律氏认为,对幽州等汉地城池,“但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阿保机数次出师无功,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从神册、天赞之际辽朝对幽州地区的军事行动看,当时采取的就是以骚扰、掠夺为主的方针,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资治通鉴》记载:“时契丹入寇,抄掠馈运,幽州食不支半年。”

  ②《资治通鉴·后唐纪四》载,阿保机对姚坤说:“吾儿与我虽世旧,然屡与我战争;于今天子则无怨,足以修好。若与我大河以北,吾不复南侵矣。”

  ③《资治通鉴·后唐纪五》。

  ①《旧五代史·景延广传》。

  ①《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