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十四章 扬麾氛雾静(4)

贞观长歌:大唐盛世创业史 作者:胡晓明著


  “秦公爷天纵英武,明礼知义,我等得遇真主,实乃天幸。”长孙无忌忙说道。

  房玄龄、杜如晦也跟着颂扬了李世民一番,神情和刚进厅时的傲然相比,竟似是两个人一样。

  李世民心中高兴,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同坐在一张席上,虚心请教,道:“何为天时、地利、人和,我已明白,得天下须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我亦明白。请问三位先生,当今天下群雄,有谁天时、地利、人和齐备?”

  “我三人遍观天下英雄,无一人能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长孙无忌答道。

  难道我父子也是不能三者齐备吗?李世民心中这样想着,口中却问道:“听三位刚才所言,对李密颇为推重,难道他也不能三者齐备吗?”

  “不能。天时、人和,李密各得一半,地利则全然未得。”房玄龄答道。

  “哦,此话怎讲?”李世民极感兴趣地问。

  “天意厌隋。李密顺天意投身瓦岗,出奇谋屡破隋军,名声大震,可谓得天意之顺。然李密为隋室世臣,出身高贵。隋室并未负他,而他却首发隋君杨广十大罪状,俨然以盟主自居,张势太过,群雄必不心服。今天下大势为隋室弱而群雄强,群雄强,必俱怀逐鹿之心,难容张势太过之人。李密虽有天意之顺,却不明天下大势,为群雄所忌,只能说他得了一半天意。李密乃名公巨族之后,姓氏应于童谣,为人宽厚,有大志,善决断,敢于阵前争胜,不惜金宝,不惜仓储,任贫民百姓取粮米自养,声望甚好。然而他器量太小,外示谦和,内则恃智自负,难纳良策,不善养士。固虽得兵心、民心,却不得士心。其实在士心、兵心、民心之中,唯士心最贵。士心定策,兵心争胜,民心固地,不可或缺。盖人主虽明,而天下之大,事机之变,千头万绪,绝不可能一一料定。须广聚士人之智,择其明者以定大计。士人虽不阵前厮杀,然读书多,阅历广,非赳赳武夫可比。李密以为乱世之中,唯力强方能得天下。所以对兵卒甚为爱护,对百姓多加抚慰,故其兵强人众,显赫一时。但他不得士心,胸中毫无方略,举止失当,已错过许多良机,必难支持良久。李密在民心、兵心、士心三中得其二失其一,只能算是有了一半人和。至于地利,李密开始的决断尚可——出瓦岗、夺仓城,攻占东都,据河洛而控天下。但是东都洛阳为天下第一坚城,极难攻下。一旦久顿,则四面敌势已成,必处于危难之中。当此时,就该弃坚城,入善地,以退为进,振军再起。可李密偏偏不知应时顺变,死守成见,挥大军耗战于坚城之下,甘受四面之敌,但情势有变就是想退,恐怕也无路可退,必至败亡。所以‘地利’二字,李密丝毫未得。”房玄龄侃侃说道。

  “不错,李密的确不善养士。他手下猛将甚多,徐世责力、裴仁基、孟让、王伯当、单雄信、秦琼、程咬金俱名闻天下,却很少听说他手下有什么智谋之士。”李世民点头说道。

  “李密军中读书人也不少,智谋之士定当有之,只是他不能任用。”长孙无忌说。

  “听三位先生之言,李密必败。但不知他还能支持多久?”李世民问。

  “若李密仍不知应时顺变,一年之内就可能败亡。”房玄龄和杜如晦交换了一个眼色,说道。

  “哦,他一年之内就会败亡。”李世民沉吟着,又道,“假若三位先生是李密,该当如何应时顺变?”

  “若要应时顺变,须先明时。时者,天时,天下之势也。方今天下之势,隋室虽弱,然江都尚有雄兵十余万,东都亦有悍卒二十余万,另外江南亦有些许兵马,未可小觑。中原瓦岗军雄居仓城,兵力最强。河北窦建德甚得民心,幽州罗艺、马邑刘武周手下均是边塞劲卒,此三人都有夺天下之心,亦有夺天下之力。江淮杜伏威,人众方盛,锐气难当,亦可争雄天下。还有新近起事的萧铣,乃梁朝皇室子孙,在江陵一带声望甚大,归附者日众,势必兵锋北指,攻掠中原。至于梁师都、薛举父子、东海李子通等人,虽地处偏僻,然悍勇狂妄,性喜攻掠,亦不能轻视。而秦公爷父子据关中,握汾、晋、得山川之险,欲平定天下,更是人所共见。李密顿兵于坚城之下,恰好处在群雄的中心,四面受敌。他若攻不下洛阳,则名望大损,将士离心,后退无路。他若攻下洛阳,兵力必大受损伤。则窦建德、罗艺、刘武周从北而攻,杜伏威、李子通自东南而攻,萧铣自南而攻,秦公爷父子自西而攻,他又如何抵挡?我等若为李密,当有三策可行。一、趁秦公爷父子立足未稳,留一大将围东都洛阳,率全军西行,速入关中,占据巴蜀,先得山川之利,再争天下。二、大军退致齐、鲁,背倚东海,南下江淮,先稳控半壁河山,再图中原。三、据襄阳,下荆州,略江东,先图立足之地,然后回攻洛阳。三策任选其一,都可脱离险地,得其生路,雄霸天下。”长孙无忌说道,声音里充满自负之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