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儒家与现代化2

台湾地区的宗教现象

儒家与现代人生 作者:傅佩荣


  笔者于1988年6月8日赴中国香港参加为期一周的"国际儒家与基督教研讨会",除了依例发表论文之外,还应主办单位之邀,为与会学者介绍台湾地区的宗教现象。我的介绍扣紧文化危机的脉络,说明文化与宗教的表里关系,再提出相应的化解之道。

  我们有文化危机吗?这要看文化指的是什么。就器物实用的层次来说,科技提升,经济繁荣,带来日常生活大幅改善;就制度结构的层次来说,民主、法治、人权保障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是就理念的层次来说,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理念是指理想与信念,前者涉及人生奋斗之远景,后者则界定吾人判断价值之标准。今天的社会并非没有理念,而是理念混淆,以致大多数人以赚钱与享乐为人生理想,同时以自由与多元化为价值信念的基础,造成价值中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气。

  理念层次的危机显然与宗教现象息息相关。为什么?除了一般人都认定的宗教与人生信念不可分离之外,更重要的是台湾地区的宗教现象特别蓬勃,以致对于文化的理念层次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好是坏?为了答复这个问题,必须察考一下现有的数据资料。

  宗教可以简单分为二类,一是制度宗教,二是民间宗教。台湾地区的制度宗教一直没有重大的突破,目前仍以佛教信徒最多,但总数不过一百万人。基督教方面,包括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各派的信徒,总数只有七十万人。其他具有普世性格的制度宗教未能超出上述两教的信徒人数。相对于此,民间宗教则广受欢迎。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台湾地区成人受访者有百分之六十五相信民间宗教。

  原因何在?在于台湾地区过去两百年以来是一个初步塑成的社会,由大陆沿海移民聚居而成;移民面对生活与环境的各项挑战,特别需要宗教信仰的支持。几乎所有早期渡海来台的人都相信民间宗教,也带来各种神明偶像、崇拜仪式与教会组织。换言之,民间宗教所信的神祇,主要属于"功能神"的范畴,可以满足移民对生存、安定、发展上的需要。诸神之间的兴衰存亡是个有趣的研究题材,目前较为兴盛的四位大神则为佛祖、观音、关公与妈祖。

  经过日据时代、台湾光复,然后是大步迈向现代化的过程,台湾地区的居民所受的挑战未曾稍歇,因此在宗教上的需求照样十分迫切。目前各地庙宇神坛总数已经超过一万座,大都香火鼎盛,信徒日增。此中原因,一是承续功能神,演变为功利神,对于当前浮动不安、追逐功利的社会风气,可谓正中下怀,如响斯应。二是民间宗教的折中教义与混合仪式,对于现世福报的俗化目的是完全符合的。如果宗教沦入功利与俗化而不自觉,信仰将立即变质为迷信,像某些大家乐与六合彩的赌徒以宗教为得遂私人欲望的手段,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然而,没有人可以抹杀民间宗教的积极作用,就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现在需要的是,消极方面发挥理性以节制迷信;积极方面使民间宗教走向制度宗教,在教义、仪式、规范、合理四个层次,清楚界定自身的意义,进而真正帮助信徒安身立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