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氏父子密派李次白回大陆试探和谈

国共对话秘录:1949-1979 作者:刘丕林 著


  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在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乘胜向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进军的时候,就已谋划解放台湾的事宜了。

  新中国建国前夕,1949年7月,一个由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出发去苏联。这个代表团携带着一封中共中央给斯大林的信,由于当时解放军缺少空海军力量,信的内容是向苏联提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请苏联出动空海军参战。刘少奇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共准备1950年解放台湾的设想,要求苏联提供200架战斗机并代训飞行员。对于刘少奇的具体要求,斯大林很痛快地答应了,但对于中共中央在信中的请求,斯大林却没有首肯,苏联不愿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时候派出空军和海军参战,是担心美国一旦无法坐视而介入将诱发苏美战争。斯大林说:"苏联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磨难,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毛泽东理解斯大林的顾虑。这位农民出身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中树立了一个影响他一生性格的信念,那就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办自己的事情,其实毛泽东并没把苏联的援助视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这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向沿海各岛推进,并准备一鼓作气,渡海解放台湾。

  毛泽东电令三野和中共华东局,要他们认真研究以较少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的方略。

  要攻台,必先占台湾的屏障、距厦门10公里之遥的金门岛。

  金门共分大、小金门两座岛屿,大金门形似哑铃,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4.5公里,但便于登陆的地段仅16公里。为增加该岛的防卫,国民党迅速调集部队,使原有的二万守军增至三万。

  10月24日,也就是厦门解放后仅一个星期,人民解放军三野叶飞兵团向金门岛发动进攻。当晚战斗打响,叶飞兵团第28军中的3个加强团近6万人,先后乘木造帆船进攻金门西北古宁头阵地。此时海面上刮的是侧逆风,大大延缓了船速,在敌军的炮火打击下,解放军伤亡很大。此时座镇在成都指挥国民党西南战事的蒋介石认为金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金门失守,马祖亦势必难保,而台湾的堤防亦将崩溃,于是除命令驻守金门的汤恩伯死守外,急电台北调孙立人青年军和胡琏兵团星夜乘军船赶赴金门增援。25日凌晨,解放军好不容易登上金门岛,但又赶上退潮,渡船全部搁浅,被敌机炸毁,使第二梯队无法实施增援,这时国民党胡琏援军很快赶到,切断了解放军后路,并以优势兵力将登岛部队重重包围,激战到28日,解放军登岛部队弹尽援绝,一部英勇战死,一部被俘,此次战役以解放军失利而结束。首次金门失利说明人民解放军缺乏必要的渡海工具和海上作战经验,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的能力,毛泽东毅然下令放缓攻打台湾的步伐。

  毛泽东决定亲自到苏联去。

  1949年12月,莫斯科最寒冷的季节,出生于中国温暖的南方的毛泽东乘火车横穿西伯利亚覆盖着茫茫冰雪的荒原来到苏联的克里姆林宫。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毛泽东率领的代表团是庞大的,名义上是来参加斯大林70寿辰庆典。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访问很重视,礼仪规格很高,特意安排毛泽东的专列在中午12时莫斯科车站大钟刚刚敲响时进站,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斯大林素来对世界各国的领袖大都是看不起的,对毛泽东却完全不同,十分尊敬。当毛泽东于当天下午6时去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时,据说斯大林一般是不到门口迎接外宾的,这次却破例,亲率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站成一排欢迎毛泽东。在毛泽东第一次会见斯大林的时候,便把希望苏联援助解放台湾的事情提了出来,但得到的只是斯大林十分含糊的回答:"这样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该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挥和军事人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斯大林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是否可以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进攻呢?"毛泽东在与斯大林正式会谈时出乎斯大林意料之外主张搞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拿毛泽东的话讲,搞一个"既好吃又好看的东西"。当时他这样一说,引起了全场的人哈哈大笑,表示这话充满了哲理和幽默,但还是不明白这是指什么东西。毛泽东解释说:"所谓好看,就是形式上好看,要做给世界上的人看;好吃,是要有实际内容。"但斯大林认为签订这样一个条约违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议》。斯大林不想也不能破坏在雅尔塔会议上对战后远东政治格局形式的共同承诺,也就是说承认战后远东甚至整个中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也许就是这个时候,毛泽东内心里对苏联的对立和对美国的蔑视同时产生了。毛泽东从来不信邪,他坚持要签订这个条约,表示这件事不做好,他就不离开苏联。

  正当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要求忧虑忡忡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抢先采取了行动,早在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美国国务院紧急召开了远东圆桌会议,会议确定了一个事实,蒋介石已经永远地被赶出了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军队很快会占领台湾。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要尽快从中国脱身,结束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国务卿艾奇逊甚至还主张,至少暂时不向国民党政权提供军事援助,而且也不应该试图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离开,否则,只有利于苏联,使毛泽东更靠近斯大林,而危害美国的远东利益。于是,1949年12月23日,也就是蒋介石从炮火连天即将解放的成都刚刚逃亡到台湾的时候,美国国务院发出第二十八号密令:《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文中确定了美国官方关于台湾问题的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同时文件确定了任何支持台湾的做法都是对美国利益不利的,都会使美国卷入一场危险的战争,都会使美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强调了一个至今依旧十分敏感的重要观点,即台湾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不能够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国家。美国的态度十分明确,在不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也不再支持已经没有希望的蒋介石。

  这时在美国朝野以费正清教授为代表的在二战中与中共人士有过交往的一批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再度推动美国承认新中国。他们认为新中国决非由苏联一手扶植起来的东欧共产党政权,中共的领导人物也决非一帮亡命的阴谋反叛者,而是中国一批很有才干的精英人物。他们早在十年前就拥有政权、军队。中共有它自己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具有民族主义色彩,意识形态不会对克里姆林宫百依百顺;中共没有原因去感谢苏联,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因为有了莫斯科,而是由于无视莫斯科的结果,中共与苏共迟早会分手。再从历史上看,早在共产主义以前,俄国世世代代就是推行统治中国北部的政策,苏联继续实行这种政策,甚至想使外蒙、内蒙、新疆和满州脱离中国,美国不应该看不清这一最为重要的事实。美国不应该因台湾问题让中国人把仇恨转到美国身上,美国应明智地从台湾脱身出来,这样中国人就会看到是谁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从而美国很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朋友,这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是十分重要的。无疑这些具有政治战略眼光的观点影响了美国政府。

  1950年1月5日,也就是毛泽东在莫斯科期间,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再次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宣布美国无条件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对台湾没有掠夺的野心。美国亦不拟使用武器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也不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和提供意见。基于这个声明,美国宣布从台湾撤走侨民。美国在台湾只留下一个领事级的代表,最高武官仅仅是一名中校。

  为了向全世界表明美国"弃台"的决心,国务卿艾奇逊干脆公开了美国在远东的防线。他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的演讲中,面对记者展开了一幅远东地图,用讲解棒边指边说,美国东西太平洋的军事防线确定为北起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的琉球群岛,南至菲律宾,台湾和朝鲜在美国的防卫圈之外。换句话说,凡是在美国的防卫圈之外的事情,美国不会去管。

  杜鲁门的声明对蒋介石是当头一棒,而对于毛泽东无疑是一个安全的信号,这促使斯大林警觉起来了,似乎美国在拉拢毛泽东,他态度立即有了转变。后来的史学家认为杜鲁门的声明是一份让斯大林"解放思想"的声明。既然美国人主动放弃了雅尔塔会议上划定的势力范围,那么苏联还有什么可需要小心翼翼的?再说,当初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即将崩溃的时候,美国都没有武力干涉,那么现在他们还会在乎那个小小的台湾吗?于是斯大林原来不想与毛泽东签定的条约签订了,最后仍定名为《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毛泽东满意了,这样苏联援助中国解放台湾的事情有了着落。斯大林同意毛泽东"对在适当的时候解放台湾做必要的准备","给予中国三亿美元的贷款",其中的一半用来购买解放台湾的海军装备。不过,直到最后,斯大林还是没有同意苏军的飞机军舰参加解放台湾的战斗。

  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在乐观的气氛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1950年5月,当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闽南的东山岛等沿海岛屿后,解放军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和对台湾的最终解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解放军进攻台湾最适宜的时间是在6、7、8这三个月内。因为,到了9月,台湾海峡就会进入台风频发季节。中共中央决定由第三野战军9兵团担任主攻台湾的任务,并指定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具体负责台湾战役的准备工作。6月,16个军在沿海集结完毕,准备于7月对台进行侦察,8月开展对台进攻。

  台湾当时人口600万,日本占领期间留下一些工业基础,而大部分岛民世代以耕作农田为生。从大陆突然拥入的国民党军队使这个封闭的岛屿骤然紧张起来。物价飞涨,物资奇缺,而解放军马上就要进攻的消息和美国"弃台"的政策使这个本已混乱的岛屿更加惶惶不安。从大陆掠夺了不少金条的国民党显贵们开始设法再次出逃,台湾政权在"保密防谍"口号的伪装下,下令禁止台湾人员出岛,大有"要完蛋大家一起完蛋"的架势,但却更加剧了全岛人心崩溃的进程。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号称60万人的军队,其实一半是已毫无斗志的散兵,飞机没有零件,汽油的库存仅够使用两个月,破旧的军舰有一半根本不能参加战斗,分散在沿海各个小岛屿上的国民党士兵衣衫破旧,饥肠辘辘,他们作战方案中最详细的内容就是当解放军到来的时候如何逃命,况且绝大部分出逃的士兵家属、亲人还在大陆,对父母妻儿的思念在风雨飘摇的时刻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于1950年3月复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虽在被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上反复强调"台湾一定能守得住"这句话,但他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军事上的简单事实:150海里的台湾海峡在300年前尚且阻挡不了郑成功的木船船队和手持冷武器的兵勇,现在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军?据送到他手上的情报说,中共几十万精锐部队、各种型号的船只皆在准备之中。最令他吃惊的是,装备很差的解放军竟然有飞机,"彼等所准备的空军,到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已有飞机四百架"、"上海的龙华机场一度为我政府炸毁者,现已借助俄人之助,修复至可以使用"、"长江以南各地约有三十个空军基地,包括对日作战时英国所修筑的若干基地,亦已恢复可供使用之程度"。在他看来危在旦夕之时唯一可以救命的稻草是美国的援助、甚至是军事的干预,但是美国人的做法却是雪上加霜把他推上了绝路。他已作了最坏的准备:"如果台湾沦陷,就以身殉国。"他所谓的国,指的是早已丧失人心的"中华民国"。

  时任国民党国防部政治部主任的蒋经国,面对台湾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局势也忧心如焚,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中,他决意抛去个人的荣辱向他父亲蒋介石进言。

  一天夜深人静时,他大胆地对蒋介石说:"父亲,我们是否和中共谈谈?"蒋介石闻言沉默不语。蒋经国按蒋氏家规只好悄然退出。

  第二天,蒋介石却对蒋经国说:"我决定派遣秘密使者前往大陆,试探国共和谈的可能性,以争取好的结局。这事,就由你负责。"蒋经国很清楚,此时已今非昔比,中共是胜利之时,国民党成了败军之将,要与中共谈判,必须选择一个能在共产党方面说得上话的人,他反复考虑,总觉得没有合适人选,当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的汤恩伯闻知此事推荐李次白。

  李次白,原国民党将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在黄埔学习时,汤恩伯也是该期学生兼任大队长,既是李次白的同学,又是他的老上司,因此李与汤的关系很好。李次白的兄嫂均为中共党员,他的妹妹又嫁给了中共大名鼎鼎的陈毅的哥哥陈孟熙。由于这些牵连,李次白在国民党内得不到升迁,极不得志,后来,国民党军统竟怀疑他是共产党员,李次白一气之下于1946年脱离了国民党军队,在台湾高雄市开了饭店,当起了老板,发誓不再介入政治。

  蒋经国认为李次白很合适大陆之行,随即派其亲信胡伟克去请李次白出山。

  胡伟克曾是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校长,与李次白有过交往。他受命后很快在高雄找到了李次白,双方寒喧后,胡伟克便直截了当切入正题。他告诉李次白:"党国目前处境非常困难,犹如在火山之颠,为摆脱困境,蒋总统想和共产党重开谈判。令妹是陈毅的大嫂子,妹夫陈孟熙也深得共产党的信任,这就是你和共产党对话的资本。你如能出山,到大陆走一趟,就等于挽救了整个党国的命运。"李次白毕竟是国民党人,他考虑到蒋经国对自己的信任,也想到这一使命的成功将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同时也想去看望分别多年的妹妹和妹夫,于是欣然接受了去大陆的使命。

  5月3日,蒋经国在台北亲自召见李次白,向李次白交待了去大陆的任务。他说:"李先生,现在谈国共合作,我看希望不大,共产党席卷大陆,踌躇满志,幸金门一仗,全歼抡滩登陆的共军,显示了我国军潜在威力,尚不容小看。你和陈毅是至亲,我看可以深谈,最低限度,希望不进攻台湾。"5月下旬,李次白离开台湾先到香港,再由香港转赴上海,并在上海很顺利地见到了妹妹和妹夫,妹夫陈孟熙得知李次白来意后,即打电话告诉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说李有要事相商。陈毅正准备赴北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得知台湾亲戚李次白有要事相商的消息后,便从万忙中抽出时间会见李次白。

  在陈毅家中,李次白受到了热情接待。一番客套后,李次白便将蒋经国所托之事直言相告,说台湾方面想与中共重开谈判,并提出了国民党的条件,通过谈判解决两党之争,将来共走美国两党制道路;最低限度要求不进攻台湾。李次白要求陈毅把以上意思转达给北京方面。

  对李次白转达的台湾方面希望重开国共谈判的信息,陈毅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作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知道目前中共中央所考虑的是如何以武力进攻台湾、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台湾的问题,还没有考虑过与国民党重开谈判的问题,因此,陈毅十分干脆地说:"国共合作的话题,现在先不提,现在提为时尚早,以后会有机会的。"但陈毅表示,愿将这一信息转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

  李次白即将陈毅的意见和在大陆的情况,按预先约定的联络地址写信到香港,再转告台湾的胡伟克。同时,李继续留在上海,表面上探亲访友,游山玩水,实际上是在等中共中央的消息,希望其能讨论国共两党重开谈判的问题,并有所决定。李次白盼望陈毅开完会回到上海,能得到中共中央关于这一问题的意向。

  当时,种种迹象表明,战也好,和也好,祖国统一大业,已是指日可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