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朝鲜与美国侵略者较量

国共对话秘录:1949-1979 作者:刘丕林 著


  作为国民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蒋介石此时也很关切朝鲜的战局,密切注视着国际风云的变幻。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早上他正在用早餐时,负责给他递送情报的蒋经国匆匆走来向他报告:"我们收到一些情报,说南北韩之间发生了战争。"他顿时敏锐地预感到国际形势将发生与台湾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变化。他激动地立即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命令所有情报部门加紧对韩战的情报收集,通知美国和日本使馆密切注意美军及远东美军的动向,有什么情况立即报告。"直到深夜10时,蒋介石始接到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韩大使邰毓麟的首次报告,才了解大致的战况。他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大致与邰毓麟在报告中的分析不谋而合。邰毓麟认为:"韩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中共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有利南韩,亦必有利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统一,我们还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顺利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蒋介石在收到邰毓麟关于朝鲜战争报告的同时,也收到了"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由其驻台湾大使面交的告警救援急电。蒋介石一扫昔日的愁容兴冲冲地当即向李承晚致电声援并予以鼓励,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蒋介石立即在"总统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会上决定从6月26日零时--即当日午夜后起,台湾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动。台湾岛顿时处于弓上弦、刀出鞘的临战状态,蒋介石命令蒋经国通知胡伟克叫李次白停止向中共试探和谈的活动,他深信此刻美国会采取有利于台湾的行动。

  果不出蒋介石所料,美国主动地对台湾热乎起来了。据当时美国驻远东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捎到台湾担任联络的费尔德上校和汉斯上校透露,当6月25日一早蒋介石得知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麦克阿瑟在东京就得到美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布朗和驻南朝鲜大使穆西奥德雷的战况报告,立即和正在东京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美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举行紧急磋商。这几位美国政府中的鹰派人物认为朝鲜半岛上燃起的战火,绝非南北朝鲜之间的内战,而是揭开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向东扩张的序幕,严重威胁着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由于二战以来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始终在欧洲,对于远东,美国没有大规模介入的计划,因而面对当前的局势措手不及十分被动。中午和下午麦克阿瑟又陆续得到了朝鲜战况的进一步报告,获悉南朝鲜第1师在瓮律、开城被歼,第7师被击溃,春川被围,江陵失守,北朝鲜共军主力指向汉城。麦克阿瑟、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斯林再次开会到深夜,就在蒋介石在台湾"总统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决定台湾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的同时,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的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份"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经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斯林研究赞同后,交由约翰逊向杜鲁门转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立即援助南朝鲜。因眼下美国不便直接动用地面部队,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李承晚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2、重申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3、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4、保卫日本的安全。当即麦克阿瑟征得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斯林的同意,背着杜鲁门擅自连夜派出以费尔德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进驻台湾,同时致电蒋介石,通报朝鲜战况和向台湾派驻联络组的决定,并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个军驰援南朝鲜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并请蒋介石严密监视大陆中共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蒋介石接到此电欣喜若狂,兴奋得通霄末眠。这是绝处逢生由衷的喜悦,他甚至感觉到因长日焦虑干涩的眼里开始湿润了。他为台湾在反共阵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欢心鼓舞,他深信从此台湾已转危为安,他盼望朝鲜战争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好借助美国的力量反攻大陆。

  6月26日晨,南朝鲜的李承晚再次向蒋介石急电求援。中午稍过,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在费尔德率领下由东京飞达台北向蒋介石面交麦克阿瑟的亲笔文件。

  当蒋介石"得悉北朝鲜发动了全面武装进攻",断定南朝鲜难以进行有效的抵抗。他出于把朝鲜战争引发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从而借助美国的力量反攻大陆的谋图,当日下午,蒋介石分别向李承晚、麦克阿瑟复电,决定派出精锐的52军约三万三千人经空中或海运赴朝鲜战场,投入战斗。同时通过外交程序向杜鲁门提出了这项建议。他等不及杜鲁门的回答,急不可捺地于当晚摆出当年同盟国三巨头的架式通过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表讲话,公开声称为反击共产势力在东方扩张,对南朝鲜将进行军事援助,派兵驰援李承晚。

  在美国布莱尔大厦,杜鲁门在召集的晚餐会上宣读麦克阿瑟关于"在亚洲遏制共产党扩张的战略计划"时宣布了蒋介石的建议。当时,约翰逊、布莱德雷、柯斯林都主张接受蒋介石的建议。杜鲁门也表示,当他听到蒋介石愿意派兵援助南朝鲜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蒋委员长的这番好意",他并希望看到有尽可能多的联合国成员积极地参加"对朝鲜的行动"。

  国务卿艾奇逊则对台湾出兵南朝鲜一事坚决反对,他说:"当前台湾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区,所以我们才决定第七舰队去保卫台湾,怎么反而叫台湾跑到别处去保护他人呢?况且蒋介石的军队并不见得比南朝鲜军队高明,这样就不如把需要给蒋介石的装备直接送给南朝鲜,其效果是可以预期的。"约翰逊马上进行辩解,说台湾只是缺乏海空军,其地面部队在亚洲地区的反共国家中却是最强大的。约翰逊认为在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从台湾调出一个军是可取的。杜鲁门见双方相持不下,争论不休,遂宣布暂予搁置,待下次会议再从长计议。

  6月27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告急,并再次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而艾奇逊却对"这头不断地说谎和不断地惹是生非,让人捉摸不定,狂妄而难以驾驭的公牛"嗤之以鼻,把此电擅自扣压,并继续反对讨论蒋介石派兵援助南朝鲜的建议。

  6月28日,南朝鲜的首都汉城被北朝鲜人民军占领,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趁苏联代表不在时通过介入朝鲜战争的提案。在台湾急不可耐的蒋介石委派驻美大使顾维均和颇亲美的胡适去白宫会见杜鲁门面交他建议派兵驰援南朝鲜的电报副本。杜鲁门显出对台湾十分友好的姿态,当即表示他是十分愿意接受蒋委员长的意见,同时答应扩大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6月29日,麦克阿瑟从朝鲜前线视察回到东京后,第三次急电杜鲁门,详细阐述了南朝鲜军队的处境,说这个军队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唯一的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并再次请其从速采纳蒋介石的建议。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也向杜鲁门进言,应当接受麦克阿瑟的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

  6月30日上午9时30分杜鲁门在白宫召开战争委员会会议。这时杜鲁门、约翰逊、布莱德雷等人都主张动用蒋介石的52军,而不急于使用在日本的两师美军。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争取时间,及时稳定战局,并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损失,使有限的美国地面部队能够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到别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可是,艾奇逊和国务院却再次一致反对。艾奇逊用一种歇斯底里的神情提醒约翰逊和布莱德雷注意中共周恩来6月28日关于台湾问题声明所包含的严重性和蒋介石关于援助南朝鲜讲话发表后在西方盟国中所引起的震动和惊愕。艾奇逊说:"中共声明不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而且是他们出兵干涉朝鲜的预兆。如果蒋介石的军队开进朝鲜打击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打击。那样一来,朝鲜战争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也必然难于控制,其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们的盟友吓跑,使美国孤立。"杜鲁门终于被艾奇逊说服了否决了蒋介石的建议,要其保卫台湾,并对国民党的军队有所限制,不准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同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由十六国参加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官",以美军为主体的联合国军入朝参战。

  有着丰富政治经验和军事经验的毛泽东,由于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尽管北朝鲜军队正风扫残云般地胜利前进着,他预感到未来战争的复杂趋势,很可能引发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反共阵营的大较量。当然中国共产党人决不能无所作为。为能实现当初对金日成的承诺--在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后强有力的支援朝鲜同志,素不信邪的毛泽东电令当时负责东南战事的陈毅:"立即发动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務揭?。就在联合国军入朝参战的第二天--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协同陆军一举解放伶仃岛和三门列岛、大小万山群岛等30多个岛屿,击毙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齐志鸿。此举惊动了华盛顿,以为中共意在攻占台湾,忙增派美空军13航空队常驻台湾,设立前线指挥所。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珠江口外担仟、佳蓬列岛,至此珠江口外岛屿全部解放。5日,美第一批F-80型飞机进驻台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凌厉攻势下,国民党台湾军事当局见美第七舰队的舰只只是在台湾海峡巡游不直接支援华东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守军,不得不打算从金门及诸岛撤军。7月13日,对台湾特别关切的麦克阿瑟亲率16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台湾,次日同蒋介石以交换形式签订《台美联防互助协定》,由美蒋共同防守台湾,并决定驻台双方陆海空军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此时年已70岁的麦克阿瑟已经达到了一个职业军人权力和荣耀的顶峰。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赫赫的传奇名将,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换来了在远东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深深懂得将军是靠战争辉煌的。他向蒋介石发誓说:"如果赤色中国愚蠢地来进攻台湾,我将火速赶来指挥!"他甚至狂妄地喊叫道:"我每个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在那里祈祷。"蒋介石对麦克阿瑟十分崇敬而深信不疑,他立即下令"与共产党斗争,寸土不让",停止从金门撤军并又进占了刚刚放弃的浙江沿海部分岛屿。

  知己知彼的毛泽东很清楚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而此时美蒋在台海已做了充分准备,若再实施渡海作战显然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而待机选择陆地战场同美国侵略者进行较量,则能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8月11日,他通过中央军委致电陈毅,停止攻击金门和沿海其他岛屿。

  8月20日,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把敌人压在了日本海边一个极有限的空间--釜山地区,几乎已无退路了。此时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朝鲜包括百分二十人口在内的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并且在占领区开展了土地改革,举行了各级行政机关的选举,实行了北朝鲜的法令,南北统一只差一步之遥。8月30日,北朝鲜人民军在釜山发起决战,但战役开始后,由于随着战线的南移,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联合国空军的飞机对长达300多公里的后勤补给线狂轰滥炸,人民军的战时补给越来越困难了,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已经显出力不从心了!

  9月初,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柴成文从平壤回国汇报有关朝鲜战争的问题,时值釜山战局僵持阶段。柴成文向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汇报情况时,特别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美军正积极准备反攻,很可能会在北朝鲜人民军的侧后实施登陆作战,而地点很可能在仁川。柴成文对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仁川是汉城的门户,占领仁川可以直捣汉城,可以一举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又可以和釜山防御圈里的美军呼应。另外情报显示,美军最近在仁川沿海活动频繁。

  这是一个事关全局成败的判断。聂荣臻速报毛泽东。

  毛泽东注视着朝鲜的军事地图沉思了一夜,他认为柴成文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他即打电话给周恩来,通过特殊渠道向金日成报警。

  果不出柴成文所料,9月15日凌晨,以擅于登陆战闻名于世的麦克阿瑟亲率美军冒险在仁川登陆成功,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

  9月30日,新中国总理向全世界发表重要演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来也永远不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抹杀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后来史学家把周恩来的演说称之为阐述中国原则立场的重要文件,在后来的岁月里曾被反复引用。

  当时因仁川登陆成功而骄横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认为周恩来的演说是"口头上的威胁",是一种外交上的"姿态",竟在第二天--10月1日,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人民军的总指挥官金日成发出了要求人民军投降的督促书。

  10月3日,北朝鲜次帅、内务相朴一禹带着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急信到达北京,请求中国出兵援朝。

  这是金日成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请求。

  同日清晨,周恩来再次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对美国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管。"10月4日晚,美军骑兵第一师和第二十四师、英军第二十七旅、南朝鲜第一师所组成的部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进攻。不几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机轰炸鸭绿江大桥、中国境内城市安东……

  当天,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取代解放台湾,原主攻台湾的第9兵团移师北上……

  10月19日,美军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同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冒着敌机的狂轰乱炸,迎着连天的战火赴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的装备在冰天雪地艰难困苦的朝鲜战场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不到两个月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疯狂的"圣诞攻势",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

  为入朝作战一直处在焦虑之中的毛泽东高兴起来了,他手上拿着中朝军队全面向南推进的战报,在北京中南海沿着秋天的湖岸,当着周恩来的面即兴与民主人士柳亚子唱和起来,赋词《浣溪沙》: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方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新纪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此时平壤已光复,北朝鲜已恢复战前所拥有的领土。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两侧沿着三八线形成短暂的"对峙"的时候,金日成秘密地来到了北京与毛泽东会面了。战争的过程无疑使两位领袖十分满意。战争前期的那种危机现在似乎已经不存在。他们有充分理由分享联合国军狼狈南逃所带来的愉快。

  毛泽东对金日成说:"原先我一直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志愿军过江后能不能在朝鲜站住脚,经过第一次战役,这个问题解决了,二是靠现有装备,能不能和装备现代化的美军交战,交战后能不能取胜,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可以与美军交战,而且能战而胜之,看来原来的担心也不必要了。"两位领袖讨论了战争如何往下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局势、亚洲局势的大问题。

  毛泽东吸着香烟对金日成说:"既然美国人敢于诉诸武力,那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要奉陪到底,打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接着打。你敢越过三八线北进,那我为什么不能越过三八线南进?"金日成的回答是:"对,要乘胜南进!"但美国却不想打了。此时由于杜鲁门所在的民主党在美国国会选举中失败,他的政治生涯面临最艰难的时刻,民主党的对手共和党人抓住美国政府的一切失误来攻击杜鲁门,而朝鲜战争的局势正是企图把杜鲁门赶下台的那些政客们最喜欢的话题,杜鲁门急于要在朝鲜问题上有所作为。从战后很久才公开的资料中可分析,当时,杜鲁门和艾奇逊都在寻求一种既能保存美国人的面子,又能停止战争的体面的停火办法,有一个现实的理由是,联合国军即使撤退,也不过是撤退到战争前的三八线,而中国军队无非是把战线恢复到战争爆发前南北朝鲜分割的状态,停火对双方来讲都是可以接受的现实。虽然这个现实对于美国方面来讲是被迫的,但至少在当时,这个现实在美国不会有强烈的反对。在随后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美国要员们讨论了许久,最后的结论是:除非联合国军在朝鲜由于军事原因被驱逐,否则决不自动撤军。同时认为,最大的危险在欧洲,美国最好不要卷入亚洲的一场持久战争,原则是:一、把战争限制在朝鲜;二、保持对空海力量的限制;三、不向朝鲜增派军队,保持三八线战线的稳定,达成停火协定,恢复三八线战前的状态。

  居功自傲的麦克阿瑟却从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他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期望朝鲜战争能够最终演变成一场至少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他"彻底消灭亚洲的共产党势力"的目的。他不但坚决反对停火,竟擅自与台湾的蒋介石再次具体讨论了台湾抽调军队参与朝鲜战争计划。蒋介石愿意出兵50万前往朝鲜,麦克阿瑟则准备轰炸中国东北地区,掩护派往朝鲜的国民党军队在中朝边境登陆,把战争引向中国国内。他的设想和计划,超载了权限,违反了杜鲁门把朝鲜战争局限在朝鲜半岛的决定。当杜鲁门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对总统和军事最高统帅的公然违抗,是对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权威的挑战和蔑视。不久,在麦克阿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杜鲁门公开宣布撤销了其"联合国军总司令"、"驻远东美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职务。这似乎表明麦克阿瑟成了轰炸中国境内城市导致中国出兵的替罪羊。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当时中国方面同意停火,战争也许就结束了。

  就中国军队是否在朝鲜停战,周恩来按毛泽东的宗旨强硬地开列了三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二、美国侵略者必须撤出台湾;三、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周恩来特别强调:"朝鲜问题和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解决,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更让美国人惊慌的是周恩来指出:"将永远抹去三八线这一政治地理界线",只要中国军队愿意,可以一直战斗到底把美军和联合国军赶下日本海!

  到这时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朝鲜参战,根本问题并非在一个新生的政权感到了来自边境的威胁,而在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确立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和整个亚洲局势的稳定。

  杜鲁门面对中国共产党人如此空前的强硬态度,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气急败坏地说:"如果中共越过三八线,美国有可能使用原子弹!"当时,原子弹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许多人认为是美国政府手中可以解决一切难题的王牌。

  尽管几小时后白宫新闻办公室就发布了一份"澄清声明"解释杜鲁门,"并不是说决定要使用原子弹",但是美国记者已经把这番话飞快地传遍了全世界,并且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大哗--人们普遍认为杜鲁门的话意味着,性格本来难以捉摸的麦克阿瑟已经领受了杜鲁门的授权,可以随心所欲使用原子弹了。

  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笑了。他对当时还在北京的金日成说:"这是一种恫吓,一种赤裸裸的核讹诈,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就是像对日本一样,也在朝鲜投原子弹,那杜鲁门也没有义务事先通知对方,让对方做做准备呀!说来说去,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威胁和恐吓。"作为具有独特性格的政治家,毛泽东始终相信一个哲学观点,他用这个观点解释一切事物,那就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他从来不相信某种由人发明的物质力量战胜人本身,具体到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他始终不认为武器的优劣是第一位的东西。杜鲁门关于使用原子弹的威胁对毛泽东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言论罢了。

  真正感到惊慌的是欧洲。杜鲁门的讲话刚一结束,许多欧洲驻联合国的大使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奥斯汀围住,荷兰大使含着眼泪问奥斯汀是否有机会避免战争的扩大。从朝鲜战争一开始,欧洲的态度就一直处在十分暧昧之中,很多国家甚至站在反对战争的立场上。反对的原因并不是对共产党中国的偏袒,而是欧洲认为,东西方存在的巨大意识形态分歧所带来的军事威胁的重点是苏联大量集结兵力的欧洲方向。"共产主义的威胁的火药桶"是在与苏联接壤的欧洲边境。而现在,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和可能出现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把他们拖入亚洲战争的深潭。"这个观点英国政府表现得十分激烈。杜鲁门关于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在英国议会引起轩然大波,大约100多名工党议员在一封交给首相艾德礼的信上签名,坚决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反对者中间包括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二战中曾与美国人生死与共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丘吉尔认为,战争如果在亚洲扩大,无疑会严重削弱欧洲的防御力量,严重地威胁英国的安全。艾德礼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因为议员们要求就英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立场对首相本人进行信任表决,只要表决艾德礼肯定要倒台。当艾德礼宣布要亲自到美国当面与杜鲁门总统交换意见时,辩论中的议员们向首相发出欢呼之声。

  为期三天的英美首脑会谈,没能解决两个盟友之间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歧。艾德礼认为,联合国除了通过谈判撤出朝鲜外没有其他出路,甚至认为可以把联合国中中国的席位给予北京,因为"我们不能被对方弄得难以自拔,而使西方陷入容易遭到进攻的境地。"而杜鲁门认为,停火是可以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放弃南朝鲜和台湾或者让北京取得联合国席位。如果中国不接受停火,美国就准备打下去,"进行各种军事政治和经济的骚扰,包括在中国境内煽动游击战"。

  艾德礼美国之行不欢而归,但他得到了杜鲁门不使用原子弹的承诺。

  当时感到惊慌的不只是欧洲,在国际政治立场上以中立派居多的亚非国家也惶恐起来了。他们基于自身安全的忧虑,在联合国大会上产生了一个"十三国提案",其中心内容是"提倡和平"。这些亚非国家既希望战争的结束,又不想得罪美国,于是提案特别提到"先停火,再谈判",并且对此有一个说明--"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无论"十三国提案"的动机多么善良,但客观上是在给美国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它正是美国人此刻急需的东西。提案的要害是"先停后谈",它令毛泽东不由想到当年美国人马歇尔在中国的"调停",也是先宣布"停战",然后背地里帮助蒋介石运送兵力,补充武器,这个亏共产党人是吃过的。

  周恩来召见印度大使,提出了四个尖锐问题:为什么十三国不反对美国对朝鲜、对中国的侵略?为什么十三国不宣布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为什么十三国中还有一个联合国军中的一员菲律宾?为什么美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十三国不讲话?

   换句话说,当联合国军不顾一切地越过三八线,并向北朝鲜重兵大举推进的时候,十三国怎么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而当中国军队具有了越过三八线的可能时,他们却提出一个"停火"的提案?

  中国方面的回答,仍是周恩来那强硬的三条。

  这三条显然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1950年除夕--即12月31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全线出击越过三八线,以凌厉的攻势于1951年1月4日占领汉城,又一次以光辉的战绩震惊全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