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古代旅游是有权有钱有闲人的活动(七)

旅游整合世界 作者:伍飞 著


  二、世界古代旅游

  从国外来看,旅行和旅游活动也是最早产生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还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古希腊和罗马。

  (1)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旅游活动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埃及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从陆路和水路赶来参观。贵族们有时乘着小船,沿尼罗河顺流而下,一边欣赏两岸风光,一边享用美味佳肴,欢度休闲时光;从陆路而来的贵族们或坐着轿子或赶着四轮马车,云集金字塔旁,目睹金字塔这一神圣奇观。

  在金字塔时代,埃及商业异常繁荣,农产品和手工制品都有盈余了,所以贵族们不得不去国外从事商务活动。他们或乘船,或走陆路,到达目的地后,或以物换物,或以金钱在国外采购,以满足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奢侈生活的需求。公元前2700年余年的时候,埃及同克里特岛、腓尼基、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国的海外贸易就十分盛行。

  埃及的宗教旅行也很发达。每年要举行几次宗教节日集会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布巴提斯市的阿尔铁米司祭"。每到这时,前往参加盛会的男男女女,便乘坐大型游艇,妇女打着手板,男子吹着笛子,歌之舞之,沿途经过临河的镇、市,都要靠岸表演。到达目的地布巴提斯时,便供上丰盛的祭品,进行各种热闹的仪式,男女老幼,白天黑夜,场面甚是壮观。公元前1501-1480年,埃及皇后Hatshepsut还前往punt(红海地区)旅行,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程。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伊朗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两河、地中海、波斯湾、红海等的存在为其繁茂的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公元2100年前的汉谟拉比时代,巴比伦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庞大的骆驼商队不再限于来往各大城市之间,发达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使得巴比伦商人能与外国商人进行频繁的贸易活动。由于国内外商人众多,当时有一个名叫哈兰城的商业中心,被称为"商旅城"。游客至今仍可从石头上绳索刻勒的痕迹和砖制楔形文字,想见当时的繁盛。美索不达米亚人所创造的工业、法律、政治、文化、天文、历算等文明,随着人数众多的旅游者如商人、水手和征服者的活动,传播四方。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这样写道:"今天的西方文明,也可说是欧美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系自埃及和巴比伦。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来自近东各城市。……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在希腊人之前,腓力基水手和商人就控制着地中海的大部分航权。公元前3000年时,被称为"海上民族"的腓力基,有着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造船工业也高居世界榜首,这为商业旅行提供了条件。由于多年的航海经验,腓力基人认识了北斗星,希腊人将之称为"腓力基星"。他们西越直布罗陀海峡,北至北欧波罗地海各地,东达波斯湾、印度。腓力基人对世界的贡献,突出的一点是将埃及的字母,通过他们的旅行活动传到西方世界。

  波斯帝国也是较早有商务旅游活动的国家。它处在东亚和南亚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在各种文明的融合过程中,也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的一部分就被波斯帝国所继承。

  波斯强盛时期,为了控制各地分散的总督,加快政治、军事、商务信息的传达,波斯王大兴修路之风。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兴建了两条"御道",第一条东起帝国首都苏萨(今伊朗胡齐斯坦省油兹富尔城西南),直抵地中海的以弗所,全长约2400公里。另一条道起自巴比伦城,东达巴克特里西(大夏)和印度边境。这路后来成为"丝绸之路"西段的基础。

  在古代,印度是西方人知道的最远的国家。他们认为,印度民族居住在日出的东方,从印度再往东走,就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了。尽管地理遥远和文化不同,但印度与西方的交往很早开始就从未间断过。公元前975年,推罗王希兰的船队就有可能带着象牙、猿猴和孔雀来到印度,以换取香料。据说,印度有些有知识的旅游者有可能到达过雅典,并与当时的大哲学家探讨过哲学问题。印度人问苏格拉底的研究哲学的目的何在,苏格拉底回答:"探究人世之事",而印度人笑着说道:"人不首先精通神明,又怎么能了解人世之事呢?"如果此记载属实,那么印度和西方之间的旅游交往的历史就要重写。

  希腊人也很早与印度有来往。伏尔泰曾写道:"在毕达哥拉斯以前,希腊人就远游印度求学。"据记载,当亚历山大到达印度北部时,他发现印度的道路系统和波斯的一样发达。道路两旁和今天一样,种植了树木,开凿了水井,并设有治安场所和客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