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汇与汇率

7. 汇率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外汇投资一点通 作者:胡日东,赵林海 编


  是什么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又是什么使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改变的呢?这涉及到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汇率的形成机制是指在一定的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是如何确定的。在不同的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决定的基础是不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以英国为首的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度。典型的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是用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的。金币所含有的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被称为含金量,金铸币的含金量是其所具有的价值。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由于铸币平价反映了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因此铸币平价便成为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美国都实行金币本位制,英国货币1英镑含纯金7.3 22 4克,美国货币1美元含纯金1.504 656克,因此,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即1英镑=4.8 665美元,这是英镑和美元汇率决定的基础。在典型金本位制下,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是由外汇的供求直接决定,并围绕着铸币平价作窄幅波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1973年春,国际货币体系处在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规定了所谓的"双挂钩"制度,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每个会员国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各会员国政府都参照过去的金属货币的含金量,规定了纸币的法定黄金含量,不同货币的单位纸币的法定含金量的比值称为金平价。因此,金平价便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决定基础。例如,1946年1英镑的法定黄金含量为3.58 134克黄金,1美元的法定黄金含量为0.888 671克黄金,则英镑兑美元的金平价为即1英镑=4.03美元,这是确定英镑与美元汇率的基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外汇市场上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的变化围绕着金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不是随意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44年曾为其规定了波动界限,即不能超过金平价的±1%,到1971年底,又将波动界限扩大为金平价的±2.25%。由于该波动界限主要是由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实现的,因此,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波动的幅度也加剧了。

  1973年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主要的发达国家普遍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此时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纳了美国为首的推行黄金非货币化的主张,其理事会于1976年4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改草案,正式将黄金非货币化政策列入第二次修正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从此以后,各国不再公布本国货币单位的金平价。从表面上看,似乎两国货币之间缺乏可比性。但从纸币的实质看,它是作为货币符号,纸币是以黄金代表的身份反映商品的价值量,而且纸币的发行受到了流通中所需货币流通量的制约。如果纸币的流通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流通量是一致的,则说明物价平稳,货币的国内购买力稳定。如果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流通量,则表现为物价上涨,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下降。若汇率仍保持不变,则意味着本币的对外价值高估。从长期来看,本币的对外价值是不能一直高估的,否则会影响其国际收支,因而应使其与国内购买力基本一致。所以,在黄金非货币化后,汇率决定的基础是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强的货币汇率高,购买力弱的货币汇率低。由于在黄金非货币化后各国普遍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通货膨胀,纸币币值不稳,同时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各国政府减轻对汇率的干预程度,使得汇率波动剧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