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唐谋士传

为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繁荣献谋出力的高熲

隋唐历史文化续编 作者:郭绍林 著


  一、世事转变关头的抉择

  高熲,字昭玄,又名高敏。鲜卑族所建立的政权北周立国于北方,高熲的父亲高宾在鲜卑族大贵族独孤信的手下当幕僚,被赐以鲜卑姓独孤氏,因此,高熲又叫独孤熲。高熲自称是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何时出生,史籍失载,光知道他从小就爱读书,善于言辩,具有文韬武略。他17岁时步入仕途,在北周鲜卑族贵族齐王宇文宪手下当记室,掌管齐王府的文书工作。北周武帝时,他继承了先父的爵位武阳县伯,后因在平定北齐和镇压胡族叛乱的活动中立有战功而崭露头角。

  大象二年(580),北周天元皇帝去世,静帝继位,年仅八岁,外戚杨坚趁机矫诏辅政,先后当上总知中外兵马事和大丞相,总揽了全国的军政大权。

  杨坚是汉族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五世祖时迁居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他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的高级军事长官,被赐以鲜卑姓普六茹氏,封爵随国公。杨坚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爵位。他既是天元皇帝嫡妻天大皇后的父亲,又是独孤信的女婿,因而是与北周皇室和贵族有着盘根错节关系的关陇集团份子。这样,在北周上层的汉族官僚和鲜卑贵族中,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以杨坚为中心的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并希图改朝换代,夺取最高权力。

  杨坚既然想改朝换代,就必须取得关东籍官僚的支持和拥护,刘昉、郑译、高熲就是关东籍官僚的代表人物。刘昉是博陵望都(今河北望都县)人,郑译是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这时都是朝中命官,就是他们密劝并促成了杨坚的辅政。高熲没有参与这次策划,忠于北周政权的大将王世积曾对他煽动道:"我们都是周的臣子,现在国家沦亡,怎么办?"高熲反对他的说法,表示出对杨坚的支持。杨坚虽然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但一直认为他们是反复无常的政治投机派,对他们存有戒心。他早就听说高熲的智谋和才干,想罗致到丞相府中,就派人去同他联络。高熲欣然表示:"我愿意受大丞相驱使,即使有什么意外,也不怕牵连灭族。"杨坚于是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总领一府事务,成为杨坚倾心依靠的人物。杨坚老是把他尊称为"独孤",而不愿直斥他的名字。

  杨坚企图改朝换代,引起北周势力的强烈不满。相州总管尉迟迥是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的外甥,驻守在相州的治所邺城(今河北临漳县),管辖着北齐故地。杨坚打算派心腹韦孝宽去接替他的职务。大象二年六月,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其子尉迟惇率领八万步兵南下,开到了武陟(今河南武陟县),关东各地纷纷响应。杨坚任命韦孝宽为东道元帅,率领士兵开到了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这时,杨坚收到一份密奏,说前往领军的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三人,暗中接受尉迟迥的厚金贿赂,军情骚然不安。杨坚很忧虑,就和郑译商量,要换掉这三个大将。有人建议说:"受贿一事还没有落实,临阵换将,容易出现意外。不如派遣一位既有智谋又为诸将信服的人前去监军,看看情况到底怎样。这样,即使几个大将有二心,也不敢贸然行动。"杨坚打算派刘昉或郑译前往。但刘昉以从未当过将领为借口,郑译则以母亲年老为借口,都拒绝执行任务。这时,高熲自告奋勇,请求前往。杨坚很高兴。高熲来不及回家,派人向母亲告别,说忠孝不能两全,噙着眼泪踏上征程。

  高熲到军营后,在沁河上架设木桥,又在沁河中修筑土狗。所谓土狗,就是土堆,前面高而尖,后面低而宽,形状像蹲着的狗。尉迟惇企图烧掉木桥,阻止官军渡河,就从上游放下燃烧着的木筏,但为土狗所阻,未能得逞。韦孝宽带领士兵过桥追逐叛军,高熲烧掉木桥,使士兵无由后撤,益发勇敢作战,大败叛军,并乘胜追击到邺城。高熲又和宇文忻等人合谋定计,终于帮助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回朝后,杨坚改封高熲为义宁县公,让他接替了刘昉的丞相府司马职务,还暗中指示官属有事不得向郑译汇报。刘昉、郑译被杨坚疏远架空后,高熲便成为杨坚的无人可与比拟的依靠对象。杨坚同时还派人平定了湖北、四川的武装叛乱,改朝换代的条件完全成熟。

  二、新政权的制度建设者

  开皇元年(581)二月,北周静帝被迫退位,杨坚建立了隋朝,史称他为隋文帝。文帝废除了中央机构中北周时仿效《周礼》而设置的六官,参照两汉魏晋和南朝的制度,改建为三省六部制,由高熲担任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副长官左仆射,兼审议机构门下省的正长官纳言,拥有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和权力。高熲与同事苏威齐心协力,辅佐文帝。军政刑法经济方面的事务,无论大小,文帝无不同他们谋划商议,然后施行。因此,高熲赢得了朝野间的推许和赞扬。但由于高熲生前将自己所有的奇策密谋和损益时政的奏疏加以删削销毁,他的事迹现在能够知道的已经很少了。

  杨坚称帝不久,就下令由高熲主持修订刑律,具体工作由太子率更令(掌伎乐、记时等事务)裴政负责。北周时期,刑罚苛酷,条目繁琐,这次参照魏晋齐梁的刑律,修订成较为平恕简明的隋律。前代一些野蛮残酷的做法,在新律中都加以废除或限制。斩首后将首级悬挂起来示众叫枭首,车裂分尸叫轘身,这些酷刑,新律都予以废除。犯有大逆、谋叛以下的罪,一律不再株连灭族。针对前代拷打囚徒的酷法,新律限制拷打不得过二百下,枷杖的尺寸也做了统一规定。死刑分为绞和斩两种。流刑分为三等,由轻到重依次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两千里。徒刑分为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杖刑分五等,自六十下起始,情节每重一等,递加十下,至一百。笞刑也分为五等,自十下起始,每重一等,递加十下,至五十。新律规定了所谓十恶罪,即:谋反(反皇朝统治),谋大逆(毁坏皇家宫殿、陵墓、宗庙等),谋叛(背叛朝廷),恶逆(谋杀、殴打家族、家庭尊长),不道(杀害一家无辜三人等),大不敬(冒犯皇室尊严),不孝(不孝养祖父母、父母,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不睦(谋害亲戚,控告丈夫),不义(官吏互相残杀等),内乱(亲属间通奸、强奸)。凡犯有十恶罪,要从重处理,即使遇到特赦,是官吏也要除名。对于犯罪的贵族和官员,有减罪、赎罪的照顾。百姓若有冤屈,县官不予处理,新律允许他们逐级向郡、州乃至中央申诉。新律奏上,文帝很满意,十月份便开始在全国实施。从此,隋朝的法律初具规模,并为后来的朝代因革遵行。后来,文帝变得喜怒无常,经常为一些小事在朝堂拷打诛杀官员。开皇十年,高熲以朝堂不是用刑之地为理由,企图说服文帝,但未能奏效。高熲就同一些大臣待罪朝堂,请求退位让贤,文帝因此一度有所收敛。

  开皇二年,文帝同几位大臣讨论营建新都城的事。文帝嫌长安城规模狭小,宫廷内又往往出现"妖异"。大臣们认为:长安城自西汉建都以来,已有将近八百年的历史,屡经战乱,破坏很大,而且井水咸涩,不宜居住。现在既已改朝换代,就该重新营建都城。长安城东南一片地方,川原秀丽,物产茂盛,龙首山北高南低,绵延六十里,龙首北枕渭河,龙尾南下樊川,是建置都城的理想处所。于是,文帝诏令由高熲担任营建新都的大监,统领大纲,由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为副监,负责具体的规划设计事宜。新都的建设吸取了北魏都城洛阳和东魏、北齐都城邺都南城的优点,布局整齐,规模宏大,命名为大兴城,寓意兴隆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讲究、最有影响的都城。后来到唐朝,依然把这里作为都城。

  开皇五年,高熲向文帝建议实行输籍法,被文帝采纳实行。高熲认为:政府虽然每年按照规定的数额向百姓征收田租、户调,但军事的征发,徭役、杂役的征用,附加税的征收,授田的先后,都和百姓家庭户等的高低相关。长吏的肆情作伪,户等的划分不实,影响到政府对财政承担状况的了解和控制。为了使农民感到身为豪强地主的依附户,要承担东家的高额地租,而身为国家编户,赋税负担却轻得多,以便吸引他们脱离豪强,向政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控制的编户,他建议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到各州县,每年一月五日由县令派人到乡村去,以三百家至五百家为一团,依照定样确定户等,写成定簿;中央从轻规定各等民户所应负担的赋税徭役数目,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于依附农民的榨取量,作为标准,一同写进定簿。这一办法完善了财政制度,弄清了户口状况和百姓应纳的税额,增加了大量编户,解决了国家同豪强地主的利益分割问题,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为国家统一献计出力

  文帝一直有平定江南、统一国家的志愿。当时,江南有三个政权,一是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的陈,统辖着三十州地盘二百万人口;二是割据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市)的后梁,只有一郡之地;三是割据在岭南的冼夫人,统率着十馀万部落。从西晋末年的分裂开始,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到这时,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

  开皇元年三月,隋文帝询问高熲谁人堪任将帅,高熲推荐贺若弼和韩擒虎。文帝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屯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韩擒虎为庐州总管,屯驻庐江(今安徽合肥市),负责平陈的军事行动。九月,文帝又任命长孙览和元景山为行军元帅,率军伐陈,而由高熲节度各支部队。第二年正月,陈宣帝去世,后主陈叔宝继位,遣使向隋请和。隋方这时还没有力量立即灭掉陈,再加上北方有突厥族的威胁,于是高熲就以"礼不伐丧"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奏请班师。二月,文帝便诏令高熲等撤回。

  文帝向高熲咨询平陈的计策,高熲谋划道:"我们处在长江以北,天寒地冷,庄稼成熟得晚;而陈在江南,气候炎热,庄稼成熟得早。估计他们快要收割的时候,我们调发少量兵马,扬言要去偷袭他们,他们一定会屯兵把守,这便使他们耽误了农时。等他们聚集好兵将,我们便解甲休战,三番五次这样做,他们就会习以为常,放松警惕。以后我们再集结军队,他们一定不再信以为真。趁他们犹豫之际,我们立即渡过长江,登陆作战,士气定然十分高昂。另外,江南土薄地湿,房屋多用竹子茅草修造,粮食没有地窖存放。我们可悄悄地派过去一些人,乘风纵火,烧毁他们的房屋粮物,等他们修理完毕,再放火烧毁。这样用不了几年工夫,他们自然财穷力尽,没力量和我们对抗。"文帝采纳了这一计策,果然把陈人拖得凋敝不堪。

  开皇七年,文帝藉后梁主萧琮来长安朝见自己之机,将他留下不放,同时派隋军进驻江陵,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灭掉了后梁,由高熲前往安辑后梁遗民,从而扫除了隋军向陈进军的障碍。次年,文帝下诏揭露陈后主罪状二十条,抄写三十万份,散发江南各地,准备正式伐陈。文帝任命其次子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贺若弼、韩擒虎以及其他几支队伍,共五十一万八千人,分别由各地出击。高熲担任晋王元帅长史,军务大事,全由他裁决。开皇九年正月,贺若弼、韩擒虎渡过长江,攻下建康,俘获陈后主,陈朝灭亡了。接着,冼夫人也表示归服,于是岭南也纳入了隋的版图。至此,近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最终结束。

  平陈之后,文帝在杨广府邸设宴招待群臣。高熲举杯为文帝祝寿时,文帝环顾群臣,夸奖道:"高卿平定江南,真是丰功伟绩呀!"文帝因此把高熲的爵位由渤海郡公晋升为齐国公,赐给绢帛九千段。但高熲从不居功。一次,文帝命他和贺若弼议论平陈事,他说:"贺将军先献了十条平陈计策,又在建康城内浴血苦战,我不过是个文吏而已,哪敢同大将军论功!"文帝大笑不止。当时舆论也都推崇他谦虚礼让。

  对于抗击突厥进犯,维护内地的统一和安定,高熲也是身体力行。开皇三年,文帝任命他为行军元帅,率军出宁州(今甘肃宁县)道抗击突厥。后来,突厥屡屡内犯,他又被任命为元帅,领兵迎战,打败了突厥。他打算出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深入沙漠,追击突厥,就派人向文帝请求增援人马。但有人说他这是藉机反叛朝廷,文帝还未做出决定,他已大败突厥,班师回朝。这一期间,他曾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他见文帝准备让右领军大将军宇文忻率兵出击突厥,就提醒文帝:"宇文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兵权。"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不出高熲所料,不久,宇文忻便联络梁士彦谋反,事情暴露,被文帝杀掉。

  四、摆脱不掉的厄运

  隋文帝得天下太容易,理亏心虚,为了巩固政权,就实行严厉的整肃和镇压,以各种借口将佐命功臣置于死地,致使当时很少有能全其首领者。文帝死后,继任的隋炀帝也以同样手段对付朝臣。高熲意识到处境的险恶,又见时常有人挑拨他和文帝的关系,对他栽赃陷害,诬告他谋反,就多次申请避位让贤,但一直未能获准。在当时深文周纳、动辄得罪的氛围中,他很难例外地摆脱被处死的厄运,何况还有几件得罪关键人物的事,在为他的悲剧张本。

  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嫉妒成性,后宫粉黛成群,却无人能轻易接近文帝。尉迟迥叛乱被镇压后,他的幼小孙女被没入后宫。开皇十三年,文帝诏令在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北边营建仁寿宫。后来,文帝偶然在仁寿宫遇到这位女子,见她已长大成人,模样十分俏丽,不禁怜香惜玉,在她房里过夜。独孤后得知这件事,醋意和敌忾之气交织而生,竟趁文帝听朝之机,暗中将她杀掉。文帝既怒不可遏,又百般无奈,独自骑马从宫苑出走,进入终南山二十多里。高熲和大臣杨素追上文帝,扣马苦谏。文帝长嘘短叹道:"我贵为天子,竟不能自由!"高熲听他说到自己的帝王身份,就趁势对他比较皇后和天下的轻重关系,劝解道:"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的缘故,就轻易地撇开天下不管呢?"文帝这才多少消了气,勉强同意回宫。独孤后虽然在高熲、杨素的调停下同文帝和好言欢,但对高熲把自己称作"妇人",一直怀恨在心。

  文帝和独孤后都不喜欢太子杨勇,想废掉他,改立晋王杨广。文帝对高熲说:"有神灵附着在晋王妃子的身上,预言晋王必有天下,怎么办?"高熲回答道:"嫡长子立为太子,这是老规矩,难道可以不遵行而废黜太子吗?"文帝哑口无言。独孤后知道高熲的主意不可更改,就暗下决心要整掉他。

  当初高熲的夫人去世,独孤后曾向文帝建议:"高仆射老了,又丧了夫人,陛下能不为他再娶一位吗?"文帝把这话转告给高熲,高熲涕泗交流,婉言谢绝,说:"我现在已经老迈,退朝回家,不过斋居静坐诵读佛经罢了。陛下皇恩浩荡,对我关怀备至,但我已无意再娶亲了。"后来,高熲的一个爱妾生下一个男孩子,独孤后立即抓住时机作文章,对文帝说:"陛下还能再相信高熲吗?当初你说为他娶亲,可他的心思全在小老婆身上,当着你的面撒谎。现在真相暴露,你还能信他!"文帝从此开始疏远高熲。

  文帝想把太子东宫卫士中的高手选来侍卫自己,高熲奏称东宫宿卫会因此虚弱。文帝发脾气说:"我有时出出入入,宿卫工作应该由体强艺高的人来加强。太子不过在东宫修养德性,何必要那么强的防卫力量。前代的事情我熟悉,你用不着步那些人的后尘!"原来高熲的儿子高表仁娶太子女儿为妻,文帝故意对他说这番话,防范他以外戚身份专政篡权。

  开皇十八年,高丽寇掠辽西,文帝决意出兵回击,企图趁机收复辽东故土。高熲再三劝阻,未能奏效。文帝任命第五子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但因杨谅年少,不甚懂事,就以高熲为元帅长史,实际主持军务。高熲自知责任重大,一心奉公,毫不顾忌汉王同文帝的关系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对汉王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一律不予采纳,汉王因此极为不满。后来淫雨连绵,道路受阻,军粮不继,疾病流行,隋军不利而还。独孤后趁机拨弄是非,对文帝说:"高熲本来就不想出征,陛下硬派他去,我早就知道他不会立功报效国家。"汉王又哭着对独孤后说:"我能免遭高熲杀害,就算是幸运的了!"文帝因而对高熲更加不满。

  开皇十九年,上柱国(用以表彰功勋的最高军事勋官)王世积被文帝处死,在审理案情中,发现有宫廷秘事,说是从高熲那里得知的。又有人上奏高熲和几个高级军官都同王世积有交往,接受过王世积馈赠的名马。文帝于是罢免了高熲的职务,让他以齐国公的爵位回家赋闲。后来,文帝让他出席过一次宴会,但文帝却对侍臣们说:"自从高熲罢官,我就把他给忘了,好像世上本来就没有他一样。作为臣子,不能以身要挟帝王,吹嘘自己为天下第一。"接着,又有人揭发高表仁曾对高熲说:"司马懿当年托病不朝,司马氏后来便推翻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父亲这次倒运,哪知道就不是一件好事!"文帝大怒,将高熲囚禁起来,加以审讯。后来又得知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曾对高熲说过文帝活不过这一两年的话,文帝更是愤怒之极,对群臣说:"当帝王须有天命,岂是力求可得的!高熲自比西晋帝王,是何居心?"有关部门提请杀掉高熲,文帝说:"这几年连续杀了王世积一批人,现在再杀高熲,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我?"于是将他除名为民。开皇二十年,文帝终于将废立太子的计划付诸实行。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起用高熲为太常卿,掌管礼乐郊庙社稷等事务。炀帝登极前,高熲同他已有过两次冲突。当年平陈时,杨广曾请求高熲把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留给自己,高熲说:"周武王灭商,杀了商纣王的宠妃妲己。现在平陈,不该留下张丽华。"就把她杀掉了。杨广愤恨地表示:"古人说无德不报,我一定会报答高公的。"后来,高熲又竭力阻止立杨广为太子。然而当他在炀帝手下供职时,他没有考虑这两件事会诱发对自己的不利而曲为容身,反而刚正不阿,恪守职责。炀帝沉湎声色,下诏在全国征集散乐和前代遗留下来的乐工伎人。高熲上奏说:"这些乐曲早已废弃,现在要征集,恐怕一些无知之辈纷纷舍本逐末,互相教习。"他又对太常丞李懿说:"天元皇帝因为好声色才丢了江山,殷鉴不远,现在哪能再这样做!"炀帝很不高兴。炀帝对待突厥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高熲议论道:"突厥颇知中原的虚实和山川形势,恐怕会有后患。"还说:"近来朝廷纲纪紊乱。"有人把这些话汇报给炀帝,炀帝便以诽谤朝政罪,于大业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高熲处死,把他的儿子都流放到边远地区。

  高熲当朝执政将近二十年,当时人们议论起他,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宰相,国家的安定富庶,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对于他的悲惨下场,莫不感到悲哀惋惜。直到唐初,人们还在为他鸣冤叫屈。

  (《谋士传》专稿,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再版改名《中国历代谋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