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该找找北——代后记

找不着北 作者:赵强,郭桐堃 著


  张桦

  两位作者及一位策划都算是老熟人,尤其是赵强,彼此一直同事,此意可作解为干同样的事,五年前都业于笔耕,只不过他是编辑兼记者,而我属既被其负责也要对其负责的自由撰稿人。后来或被迫或自愿先后跳海,自己当了自己公司的法人,别人叫自己老板,自己却觉得四不像,因为撑了数载有余,可还没干出什么名堂,笔杆子却生疏许多,所以只好和企业家同堂时标榜自己是文人,而面对文入时又号称自己是办企业的,这很有些林语堂先生在美国讲中国,回中国又谈美国的味道,只不过林老前辈练得都是真活,而我辈颇有点儿贩水货的嫌疑。不过赵强似不该入此列,此兄早先在北京报界就有一号,从《中国经营报》到《北京青年报》大特写,两三天抢一版如家常便饭,时不时还客串新闻或文学奖,可最终大概还是认为精力过剩,听老板们撺掇下了海,最先在"百龙"公关部诸多大侠中不显山不露水而最终执牢"百龙绿色公关广告公司"总经理之牛耳,将矿泉壶大战在中国大陆各城市逐一点燃,捎带着还捧过"新大地生命源"、"多灵多""脑黄金"、"绿叶"空气清新机等诸多产品的场,很快就在北京新闻圈中有了"赵百万"的传闻,让颇多昔日记者同行羡艳不已。

  正当赵总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忽言知了广告当探索销售和开发产品而告别百龙,以个人股东身份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研制"小先生"美容仪,办公室也随之由富丽堂皇的北京展览馆辗转进蒋宅口旁一终日不见阳光的地下室,若非极自信者,绝难承受如此跌宕。果然不到两年,在先喧嚣后渐销迹的闲言碎语中,赵强和其同事终于把几十万北京女人的脸贴在"小先生"上。据说最火的一日一个商场竟卖349台。每每提起,赵强总按捺不住兴奋。自问兼问人道:"产品要卖到这份上该是个什么数儿?"可聚酒时又常见他暗自悲哀,认为"玩明白企业固然不错,可还是误了自己的材料。"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谈起文化,他的胖脸便会陡然生光。

  其余二人亦均不凡,郭桐堃纵横捭阖驰骋大江南北为众多保健品开拓市场,李崇在京都电视新闻群中堪称"名记"。正因仨小子不凡,于是方才都有了许多成成败败的经历。在这差不多什么都堪称资本的年代,经历当之无愧该算资本,有资本就得用活,有经历就该倾诉。于是一手摆弄计算器,另一手就击着电脑键盘,三位商海健将高祭文心,以自己及周围人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敲出一个寻找又没找到感觉的故事,且将之命名的《找不着北》。

  "北"是什么?信念、信仰、信任?当然肯定不是钱,没钱不行,但钱绝非人生目的,至多只能算一种人生旅途。几位主人公都是青年知识分子或算知识青年,起初正因不满足于自己的"北",的确,除了钱,似乎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尽于怀中,所以才相互拉扯着踏上觅钱之路,想弥补这最后一憾,为自己和朋友、情人的灿烂添一道完美的光环。但在商海中煮一遍、炖一遍再熬一遍,终于挣扎到滩涂后,才蓦然发现除了遍体创伤和远不足圆梦的金钱之外,原先拥有的一切已荡然无存,按哲学说,这也许算异化,按粗话说,就是找不着北了。

  这个找北失北的故事试图证明金钱的确不是万能,它不仅不能买到许多人之精华,且常会令人得而复失,这是钱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哀。作者正是笑着用现代市井北京俗话讲述了这悲哀及由此产生的结局,没有谁在故事中拥有美满结局,尽管不是谁都像鲁军那样自毁,可是精神世界却日见灰暗、脆弱以至倒塌。表现的是怀念过去、不满现在、怀疑将来,实质则代表了在旧伦理框架崩溃,却没有新境界来支撑的转换期,相当一批中国青年的迷惘。它有些类似五十年代西方"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的味道,但又明显地不是垮掉的愤懑和绝望,因为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所遭遇的毕竟是前进中的挫折,不是无路可行而是多歧路的困惑,因此不能简单划一。

  在这个找北失北的故事里,电视台记者舒凡可谓色彩最浓。他认认真真地办荒唐事,荒荒唐唐地办认真事,骨子里严肃,摆出的却是玩世不恭的神态。就论其恋爱,跟多少女孩儿上过床恐怕连自己都记不清,甚至连撞入怀中且一往情深的漂亮女主持人也用完就扔,可偏要爱男朋友的女朋友,又爱得像个初恋的绅士。这色彩这性格令人喜欢,见他上当,让读者笑口大开,继而读到他落魄又禁不住有些凄然。

  这故事缺少女主角,也许是作者不想让纯洁的女性在商战中为铜臭所污,也许是作者尚不了解商场女强人的精彩细节。而作为第一女配角的何琪,则生动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悲剧性心态的若干面,这种心态在众多女作家的笔下显得格外凄楚哀怨又无可奈何。她们时时想像男性一样强大甚至比男性更强大,从而使自己的爱人成为完全听命于自己情感驱使的侍者,但同时她们又指望在自己软弱无力时,侍者能陡然变成一座山峰托住自己的身躯。这矛盾心态本身就意味失败和悲剧,表现在何琪身上,便是自始至终的哀哀怨怨。张桦林不光写作不行,经商也不行;没钱没房没户口不行,都有了也不行。贫困的崇高不行,富有的媚俗也不行。所以无论她嫁给谁都注定难以幸福,何琪将之归于自己红颜薄命,其实这种"薄命"透露出的正是中国一部分知识女性的心态。也许这心态是一种进步,但肯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绝不只是女性为之牺牲。

  这个故事中最锋利者当属主角张桦林,可惜的是仍然感觉不够锋利,尤其是在如何脱颖而出和如何败而不馁上。

  另值得一提的是这小说的语言,不失王朔之幽默,但又不光是调侃,处处闪着发笑的腔调,品后却让人感到苦涩。其弱点是几位小哥儿们常有雷同。这在出身经历相似者中是常事,而于读者看便略有遗憾了。

  如果放任自流地对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评头品足,恐怕还能再议论出许多万字,只不过它绝无小说本身叫人喜欢。况且几位白天黑夜周旋在商战中,能将心静下来创作,且一上手就是大制作,即使是再有多少不足,也难掩其光彩。平时见报头刊尾总在呼唤儒商,也常见商人埋怨涉及商事的文学牛头不对马嘴,可又有几个人敢坐下来能坐下来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呢?赵强等人在中国和北京商界开了一个好头。也许他们这次不会引起轰动,但辛勤下去,他们之中必有成功,这是无可置疑的,所以我敬佩他们,也准备向他们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