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评说

唐代长安大慈恩寺史事钩沉(四)

洛阳隋唐研究(第二辑) 作者:郭绍林 主编


  四、大慈恩寺与唐代社会生活

  慈恩寺修成以后,成为名重一时的游览胜地,众多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乃至平民百姓,都到此地游玩、观赏。因而它与唐代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栽培、观赏牡丹

  唐李肇笼统介绍中唐时期以来,长安观赏牡丹的狂热风气,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师尚牡丹》,第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具体到慈恩寺,文献对于牡丹的栽培和观赏,有多种细节方面的披露。宋钱易说:"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后诸牡丹半月开。"(《南部新书》卷丁,第319页)宋王谠说:"慈恩浴室院有花两丛,每开及五六百朵。"(《唐语林》卷七,第2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南宋计有功说:裴潾作《白牡丹》诗,题写在慈恩寺墙壁上。大和(827-835)中,唐文宗"驾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宫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唐诗纪事》卷五十二,第786-787页)权德舆作有《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诗。(《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七,第3664页)郑谷《题慈恩寺默公院》诗,说僧人"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第7731页)唐段成式说:慈恩寺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酉阳杂俎》续集卷六,第263页,中华书局,1981年)唐康骈说:慈恩寺"有殷红牡丹一窠,婆娑几及千朵",是这里的一位老僧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后来,这丛红牡丹被人强行掘走,以"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以为酬赠"。(《剧谈录》卷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册第1481-14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这些情况说明唐代慈恩寺牡丹非常著名,社会各界都来观赏。

  2. 看戏

  《南部新书》卷戊云:"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南部新书》卷戊,第330页)唐代皇室经常到慈恩寺来看戏。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十一月,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在父皇的约束下,能按照庶民之礼孝敬舅姑。后来,郑颢的弟弟郑顗病重,她依然到慈恩寺去看戏。宣宗知道后非常生气,"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很害怕,一直哭着谢罪。宣宗指责她说:"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第8034页,中华书局,1997年)这件事说明,慈恩寺是皇室经常看戏的地方,它的娱乐功能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上层。

  3. 斋戒

  慈恩寺迎合皇室的需要,经常举办斋戒活动。上述显庆元年的僧斋即是一例。武宗出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一日,开成五年(840)登极之际,中书门下上奏获准,以六月一日为全国性节日庆阳节,休假两天,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斋,素食宴乐,在京城,宰臣与百官到大寺中,共设僧一千人斋。会昌二年(842)五月,"敕今年庆阳节,宜准例,中书门下等并于慈恩寺设斋,行香后,以素食合宴。仍别赐钱三百贯文,委度支给付"。(《唐会要》卷二十九《节日》,第547页)

  4. 寄居

  慈恩寺给社会上的人提供住宿之便,许多人都曾在此寄居过。郑虔即是一例。唐人认为,"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阴(荫),三无鸟窠,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一《柿》,第3337页)所以柿树的种植量很大。慈恩寺里也种了许多柿树,白居易《慈恩寺有感》诗有"柿叶红时独自来"(《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二,第4938页)之句。当柿叶落地之后,寺内僧人便将其收集起来,集中堆放,时间一久,竟填满了数间房屋。"郑广文(郑虔当过广文馆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树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尚书故实》,《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册第1170页)他竟拿肥大的柿叶作为练习书法的纸张,真可谓既经济又方便。贾岛也曾在此住过,他的《宿慈恩寺郁公房》诗云:"病身来寄宿,自扫一床闲。反照临江磬,新秋过雨山。竹阴移冷月,荷气带禅关。独住天台意,方从内请还。"(《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第6667页)

  5. 避暑

  慈恩寺是佛家胜地,深邃清幽,一到夏日,许多人也来这里避暑。卢纶《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诗云:"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九,第3172页)李远《慈恩寺避暑》诗云:"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全唐诗》卷五百一十九,第5935页)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诗云:"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僧真生我静(一作敬),水淡发茶香。坐久东楼望(一作上),钟声振(一作送)夕阳。"(《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四,第6297页)当时的情况由此可想其仿佛。

  6. 收税场所

  在国家危难之际,慈恩寺以佛教圣地的身份作为国家收取赋税的办公场所。"建中四祀(783),……国家多故,河北幽冀,猥毛蜂起,三辅两畿,征兵日继。皇赫斯怒,爰整其旅,……虽王师频胜,而寇亦不衰,胜负相参,杀伤万计。时军用既多,不遑远略,户部侍郎赵赞上封事,请税三辅、两畿居宇间架,及取两市富商大贾,于西明、慈恩二寺置院检纳。"(《奉天录》卷一,《丛书集成初编》第3834册第1-2页)

  7. 释俗交往

  慈恩寺的僧人与政治上层人物发生了广泛的联系。玄奘法师与唐太宗的交往是正面事例,也有反面事例。慈恩寺僧人辩机与合浦公主交往、淫乱,终酿成杀身之祸。最初,辩机"庐主之封地,会主与[其夫房]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新唐书》卷八十三,第3648页,中华书局,1975年)太宗将其腰斩。

  慈恩寺中不乏奇僧、怪僧,有的僧人还从事相面。德宗时,赵憬拜相,他的旧知前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新淦令王蒙前来拜谒,他就想为王蒙谋一个御史的差事,王蒙很高兴。一天,王蒙到慈恩寺游玩,有一个"气色僧"给他占卦后说,"观君色,殊无喜兆。他年当得一年边上御史矣"。王蒙不相信,"大笑而归"。后来,由于裴延龄从中作梗,德宗最终没有听从赵憬的建议提拔王蒙,"后数年,边帅奏为从事,得假御史焉"(《太平广记》卷七十九《慈恩寺僧》,第498页),果然应验了气色僧的说法。

  (作者附记:拙稿在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得到恩师郭绍林先生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侯振兵,男,1983年出生,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2006级隋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