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钱人的心理学

6 抛弃比较意识与平等意识

走进富翁图书馆 作者:(韩)李相健 著;王中宁 译


  我知道有两种方法,马上就能让人陷入不幸当中,偶尔我自己也会丧失幸福的感觉。各位如果想要立刻陷入不幸,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做准没错。第一种方法就是执著于过去,第二种方法就是跟别人比较。过去就已经过去了,再怎么想也于事无补。但人们对过去还是会有所执著。这样的人铁定会凡事怪别人。

  我有个专科毕业的小妹,跟我提过,她因为学历问题而感到压力很大。在此附带一提,对于重视学历的社会,我个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我的想法是,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学历,就去改变。如果没办法,除了接受之外,又能怎么样呢?我只会把学历当做一个参考的资讯。

  当时我对小妹是这么说的:"有人阻止你去念首尔大学吗?有人叫你不要念书吗?别再想这件事了,想想你现在所站的出发点吧。很多人没读过首尔大学,还不是一样吃好的用好的。整天怪学历,最后只是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罢了。"老是跟别人比较的人也很不幸。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比较意识太强的人,理财都很糟糕。他们只会一直把"我很努力过日子"这句话挂在嘴上,事实上我根本看不到他们努力的样子。特别是拿钱来比的时候,人特别不幸。当老婆说"隔壁小美他爸为什么赚得比你多这么多"的时候,恐怕是男人最难受的时刻了。如果是我自己碰到这种状况,我一定会被惹毛的。但若是因钱被老婆唠叨而发火,最后男人一定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感当中。你认为自责的丈夫到外面去会好好工作吗?没这回事。现在社会竞争之激烈,连带着自信感去工作,赚到的钱有时都仅能糊口了,带着自责感要怎么把事情做好呢?(有一件事我想在此拜托各位女性读者,就是别打击你们男朋友或丈夫的自信。男人其实像小孩子,多称赞几句他们就做得更好,一味责怪只会让他们状况更糟而已。)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曾经沉痛地指出:"我们的不幸,大部分都来自别人的想法。"有些人很会有效利用对比较敏感者的心理,这些人就是骗子与商贩。骗子常常会说:"大家都这么做,所以你也应该这么做。"房产诈骗者通常目标都只是小钱,不会是大钱。诈骗大钱的人会被拿去当成电影题材,但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骗子几乎都只骗些小钱。为什么房产诈骗者目标是小钱呢?因为要拿一块价值两三百万的土地骗一个人,还不如分成价值二三十万的土地来骗十个人,会比较稳当。骗子会说:"你看,已经有这么多人都投资了,你再不加入就太迟了。"以此来刺激人的比较心理。

  比较心理如果遇上钱这样东西,就会更加强化。依照一项美国的研究,一个自己年收入11万美元、他人都赚20万美元的环境,以及一个自己年收入10万美元、他人都赚8万美元的环境,大部分的人倾向选择后者。通过与他人比较获得满足,对人来说是如此重要的事情。

  在记载了犹太人集体智慧的《塔木德》(Talmud)这本书中,曾经指出比较心理的危险性。书上说:"虽然穷困,还是要排到有钱人那一排去。"这意思是说,与其在穷困的地方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如想办法排到有钱人那一排,即使排在最后也没关系。因为长期来看,这样才是累积财富较快的道路。

  我认为比较心理危险的另一个理由,是它与群众心理相连接:"其他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要跟着做",这种心理常常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失败的原因。平常对房地产或股票不怎么关心的人,某一阵子老是从媒体上看到股价或房价大涨的消息,突然就开始关心了。听到别人都赚了钱,相对上会感觉自己亏了。他内心一开始急,就盲目投入了投资游戏中。

  这类人刚开始都会尝到一些甜头。因为很多人都有"新手的好运(Beginner抯 Fortune)"。不管打牌还是玩股票,图个好玩下海试试手气的菜鸟,常常会赚钱。这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具有前所不知的能力,开始积极投入。但后来因为这样而真正赚到钱的人,我几乎没看过。如果你第一次投资就赚钱,通常钱不是"你"赚的,而是市场刚好帮你赚的。

  比较心理如果与平等意识结合,就会衍生出过度消费。看到隔壁邻居的小轿车换成了休旅车,自己还是依然开着破旧小车,难免会感到自尊心受损。所以就算是借钱也要换部车,这样一来往后几年之内都得努力赚钱乖乖付车贷。上班看到同事都穿名牌,自己也要穿。尤其是看到长得比自己还丑的女同事穿了名牌之后到处炫耀,心里会很不痛快。因为内心中"人生而平等"的强迫观念牢不可破,就算得背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卡就刷下去。不晓得各位清不清楚"名牌族"当中,有多少人债台高筑。韩国代表性的案例是,某服装品牌公司的公子哥,跟一个漂亮的名牌族同事结了婚。但没过多久两人就离婚了。因为那个女的光是买名牌,就欠了好几亿韩元。

  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人权上的平等"之外,其他的平等对人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想要幸福,就别跟人比较,也不需要拼命争取平等。我的意思是,人本来就是有差异的。诚心想要好好生活的人,要像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说的"在自己的优点之上设计自己"。有时间不要花在跟人比较上,而是要用来琢磨自己的优点。要怎么做,只有你自己能判断。

  "当停止跟他人比较的时候,我们就能轻易接受自己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这是美国著名的财务顾问苏姿·欧曼(Suze Orman)所说的话。

  哲学家叔本华的话到现在还是掷地有声--"按照别人判断自己的标准来生活的人,只不过是邻居的奴隶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