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逆众而行的力量

8 别装聪明,要投资你懂的东西

走进富翁图书馆 作者:(韩)李相健 著;王中宁 译


  理财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分别是?我认为在于"平常是否关心理财"。如果能累积小小的关心,长期下来,量变会转化为质变。你关心多少,就有多少信息能进入你脑中。对理财开始关心之后,我的人生真的改变很多。最让我打开眼界的有两件事。首先是跟女朋友约会的方式,其次是购物时的态度。

  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做到,但近来我跟女朋友约会的时候,常会提早半小时到一小时到,然后去拜访附近的房屋中介公司。如果时间还有剩,就会到附近的商店街逛逛,看看哪几家店生意最好。

  我原本是宁死也不想去百货公司的人。小时候如果妈妈说要带我去买衣服,我马上就会把穿在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叫她照上面的尺码买就好了。虽然我也不是完全不喜欢穿漂亮衣服,但总觉得花时间买衣服是件很烦的事情。早期我跟女朋友去约会,如果要买东西,我会让她自己去买,然后找个角落坐下,或者到咖啡店里看书报。但我现在非常喜欢去百货公司。因为我很关心哪个摊位生意最好。如果发现某个地方生意真的很好,我会进去询问这是哪家公司在经营。若是上市公司,我回家之后就会检索相关的报道,并查询其业绩。

  让我发生这种转变的人,就是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在他的书中不断强调常识的力量。他说:"我每年会跟几百家公司的人见面。我跟公司的最高经营者、证券分析师、投资信托的同行们见面,在没用的谈话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成功的股票常常是在意外的状况下发现的。"他常常在意外状况下挖掘到大赚的潜力股。对于这样的经历,彼得·林奇是这样描述的:

  "我有一次去加州旅行,吃到了塔可钟(Taco Bell)这家快餐店的墨西哥卷饼(Buritto),滋味让我很感动。有一家拉·群塔酒店(La Quinta Motor Inns)不错,而且这还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假日酒店(Holiday Inn)的人告诉我的。沃尔沃(Volvo)是我跟家人,还有我朋友开的车。苹果计算机我家里有一台,我们公司的系统管理员还装了好几台。美国国际殡葬服务集团(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这是我们公司的电子行业分析师(总之,是跟葬仪业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人)去德州的时候得知,这一家公司的服务非常不错。邓勤甜圈饼店(Donkin Donuts),我很喜欢喝这家店的咖啡。一号进口码头公司(Pier 1 Imports),这是我太太推荐的公司,最近有了长足发展。其实我太太卡罗琳,是我的最佳顾问之一。因为告诉我L抏ggs裤袜有多么流行的人就是她。"只有彼得·林奇是这么做的吗?沃伦·巴菲特也是如此。他认为值得抱一辈子的几种股票之中,大部分都是他非常了解的企业。在1988年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10亿美元之后,《纽约时报》的记者问他:"你希望持有这批股票多久?"他回答:"永远。"表达出他对可口可乐股的热爱。他选择可口可乐的理由为何?虽然理由有好几种,但最大的理由是他喜欢喝该公司出品的樱桃可乐。当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樱桃口味,巴菲特就放弃原本常喝的百事可乐,改喝樱桃可口可乐。刚开始他只是喜欢这种饮料,但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可口可乐公司。《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问过他:"为什么要买可口可乐股票?"他的回答表现出"重视生活中的发现"这样的态度。他说:"我只是把钱投向自己嘴巴喜欢的地方而已。"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金收购了生产、售卖巧克力的茜氏糖果公司(See抯 Candy Shops),而他喜欢这家公司的理由,就是因为他喜欢吃这种巧克力。他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打工送报纸,利用当时的经验,他后来选择了《华盛顿邮报》以及《水牛城新闻》进行投资。

  从生活中获得投资灵感的巴菲特,以"不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而闻名。在美国科技股疯狂上涨的时候,他还是因为自己不懂技术这个理由,所以不去投资。他连自己好朋友比尔·盖茨经营的微软股票都不碰。以他的社交关系而言,当然能拿到一些微软的内线消息,但他只说自己不懂,还是不愿意投资。

  90年代末期,他所经营的伯克夏·哈瑟威控股公司,有很多股东抱怨他不投资科技股,当时他还是没有动摇,坚守自己的原则。巴菲特说:"投资必须理性。不懂的东西绝对不要碰。"他还补充一句:"无知跟借来的钱结合在一起,将会产生很有趣的结果。"而在全球投资成为大势所趋之后,他还是主要投资美股。他嘴上常说,如果有好生意他哪里都去,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投资还是在美国国内。

  "我们很喜欢国际市场,特别是开发程度较低的市场中,表现出优异绩效的企业。如果可口可乐的根据地不是在亚特兰大,而是伦敦或者阿姆斯特丹,我们还会继续买进它的股票吗?答案当然是'会'。如果真在国外,我们还会这么喜欢可口可乐吗?应该会稍微不这么喜欢。这是因为如果它在英国,我们对于当地的企业经营、税赋、对资本家的态度,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都不会像在美国一样这么清楚。"伟大的投资家,就是像这样相信"常识的力量"。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依靠常识来投资呢?因为远处的幻象更吸引人。

  这样想想看好了:家人们给的建议,大部分的人只觉得是嗦。太太如果担心先生的健康,要他少抽点烟,先生可能马上当做耳边风。但如果是医生说的,自己就比较会认真看待。虽然是一样的内容,但一个是废话,另一个却成了诚挚的忠告。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太亲近,而否定身边人所说的话具有权威。这跟人赚钱的时候喜欢某些特定方法的心理类似。如果有人通过自己独创(真有这么独创吗?)的方法赚到钱,大家都会急着跑去学。但这类独创的方法,常常在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了。

  各位再想想看,90年代末期叱咤一时的那些网络投资高手们,如今还有几人安在?他们到处巡回演讲自己的独特投资方法,但现在根本没有人会再提起他们了。但是利用常识的那些伟大投资家们,一直到现在还被人称颂着。真理常常戴着陈词滥调的面具,因而一直受到我们的轻视。

  我个人几年前曾靠买房子赚过两倍的利润。从收益率上来说,这已经算是很成功的投资了。但其实我本来还可以赚更多,如果当时能更细心一点就好了。

  我买的房子就在京畿道安阳市的旁边。安阳一带有很多老旧的公寓。我每次去爬冠岳山,都是从安阳三圣山那个方向下来。看到那里的公寓,我都会想"把钱投在这里应该不错"。如果将未来的租金收入考虑进去,一户大概只要2000万韩元左右即可买到。但我都只是想想而已,却没有付诸行动。

  后来我买了其他地方的重建公寓。结果安阳那里的旧公寓价格上涨得比我买的房子还要多。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将伟大投资家所说的"生活中的发现"付诸实践,于是可以多赚的几千万韩元就这样飞了。

  投资要成功,必须养成在生活中观察的习惯。首先你可以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房地产。然后逛百货公司的时候,不要只顾着买东西,也看看有哪些店生意特别好。因为零售业就是消费的镜子。累积这些努力,相信常识的力量,获得投资灵感之后,也许可以获得超越许多专家的成果。这就是多位伟大投资家给我们的教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