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学专业并非经济,也没好好研究过经济学,但在看凯恩斯相关书籍的时候,发现了"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这个概念,感觉有如醍醐灌顶。我甚至还感叹:"为什么现在才让我知道这件事?"我认为一般人在捕捉理财机会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概念,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应该常常能获得很好的投资结果。2002年发生的LG发卡公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后面会详细说明。利用当时状况,投资了该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与附认股权公司债券的人,应该都赚了不少钱。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的状况。假定所有国民都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将收入的八成存起来。那么一年赚300万的人就会存240万,赚100万的人就会存80万。如果大家都这样拼死拼活存钱,那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将会如何?大概大部分的企业与商家都会完蛋。消费者只知道存钱,那么企业的产品都卖不出去,小吃店里也只剩苍蝇飞来飞去,当然下场都会很凄凉。
产品卖不出去的企业,接下来就会发不出薪水,造成消费进一步萎缩。店铺接连关门,房东的租金收入也没了,只好勒紧裤带生活。大家都为了将来而勤俭刻苦地生活,结果就是招来国家经济危机这种矛盾的下场。
虽然有点极端,但这就是合成谬误的典型例子。对个人有利的事情,合起来并不见得对整体有利。这种个体与整体利益相冲突的状况,就是所谓的合成谬误。
凯恩斯认为对一家企业有利的事情,对于整体社会不见得有利。他利用合成谬误这个概念引导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大部分个人都努力增加储蓄,到头来反而会造成经济规模萎缩、个人所得减少甚至失业的结果。伊东光晴教授指出,这个观念不是凯恩斯自创的,而是他向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时认识的哲学家乔治·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借用来的。摩尔的哲学理论当中,对凯恩斯造成巨大影响的,就是"整体并非个体的单纯算数加总,而是互相之间具有复杂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凯恩斯以此观念批判既存的金融市场理论。
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在理财上面看看。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02~2005年的LG发卡公司危机。
由于滥发信用卡,加上延迟还款比率暴增,且消费大减,使得韩国的信用卡发行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这些公司为了调取现金,只好大量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时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只剩4%左右,但是饥不择食的发卡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率都在8%~9%左右(以期满保证收益率为基准)。发行的对象是一般大众,政府则向大股东及银行等债权人要求增加资金支持。结果就是大股东都参与了增资,而银行也在政府的压力下将手上的公司债券转换成股票,另外一部分债权则延长期限,来对各发卡公司进行融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民银行等等金融机构出现了极大的反弹。他们认为LG发卡公司根本是个无底洞,对政府的命令有所不满。那时公开表示反对的代表人物,就是国民银行行长金正泰。很多其他的银行虽然在政府压力下不敢说话,但其实对支持LG卡这件事也一样满腹怨言。这可以说是一种合成的谬误。
政府将LG发卡公司的危机当做韩国整体金融系统的危机,然而大部分银行则认为那是个别公司的危机。根据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待的方法也会天差地别。
如果这是整体金融市场的危机,那么无论如何也必须把LG发卡公司救起来。但是政府此刻却无法像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投公家的资金去拯救。发卡公司并不是位于金融系统中心的银行,拿公众的金钱去拯救它,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在国家财政已经处于赤字的状况下,如此做法也不妥当。
所以政府要求银行等债权人进行支持,将债权转为股权,延长债券的还款时限,并且将LG发卡公司整编成公营银行之一"产业银行"的子公司。金正泰行长等人因为站在保护本公司股东权益的立场上,所以主张不应该支持发卡公司,最后要求政府约定帮助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果按照这些银行行长的主张,认为这只是个别公司的问题,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LG发卡公司必须进入清算程序。后来LG集团与产业银行等债权人之间的角力,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发生的。
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一合成谬误呢?LG卡危机一爆发,现存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额10000韩元)价格就大幅滑落,直跌到6000韩元左右。如果LG发卡公司最后没倒,到债券期满时为止,每年可以获得20%以上的收益。因为虽然买入价只有6000韩元,但是收利息的时候一样是按照面额来计算,只要LG卡不倒,投资收益率就一定很高。
政府认为LG卡事件是整体金融系统的危机,从它成为产业银行的子公司那一刻起,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格马上开始回升,LG集团与债权人之间的拔河告一段落,确定获得支持之后,债券又恢复到面额的价格。如果运用合成谬误这个概念,在LG发卡公司成为产业银行子公司的那一刻,就买进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时价格大约在7000韩元左右),买进的人在不到半年之内就可以获得高达30%的收益率。
类似这样的状况,等于给了善于利用合成谬误的人搭顺风车的机会。金融市场中如果发生类似的状况,我们就可以开始做投资准备了。不管亚洲金融风暴还是现代建设危机,能够从这种观点切入并实践的人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我自己就是靠着现代建设公司与LG卡的危机,赚到了平均30%以上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