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借力生财的学问(2)

看故事学理财 作者:邹华英 著


然后,图德拉又到中东地区找到一家石油公司提出条件说:“我愿购买2 000万美元的丁烷。”石油公司见有大笔生意可做,当然非常愿意。

图德拉又话锋一转,“条件是你们的石油必须包租我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运输。”

在产地,石油价格是比较低廉的,贵就贵在运输费上,难也就难在找不到运输工具,所以石油公司也满口答应,彼此又签订了一份意向书。

由于图德拉的周旋,阿根廷、西班牙和中东国家都取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售了自己亟待销售的产品,图德拉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细细算起来,这项利润实质上是以运输费顶替了油轮的造价。三笔生意全部完成后,这艘油轮就归他所有。有了油轮就可以大做石油生意,图德拉终于梦想成真了。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所谓生意的成功、财富的积累,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来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和财富。

图德拉没掏一分钱,便拥有了一艘油轮,这是因为他深谙“借”的奥妙,善于“借鸡生蛋”,靠自己的“借”功,走上了发财之路。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很少有富人不是白手起家的。世界上有许多巨大财富的起始都是建立在借贷之上的。很多事实证明,聪明的赚钱者充分了解并能利用借贷。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的力量。

26“借鸡下蛋”的沈鹏冲兄弟

沈鹏冲、沈鹏云两兄弟是1955年来到巴西圣保罗市寻找致富之路的。有一次,沈鹏冲到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雷格里港旅行,在一间餐馆吃饭时,发觉一种意大利肉鸡美味可口。他饱餐了一顿,同时还打听到,这种意大利肉鸡是一种有名的肉食,当地人十分喜爱。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沈鹏冲顾不得旅行,火速赶回圣保罗与弟弟商量怎样养意大利肉鸡一事。

一番商议后,兄弟俩觉得此事虽有前途,但可惜自己没有资金,怎么办得起鸡场?连续几天奔走求人借钱都无门。在苦思之中,弟弟沈鹏云突然想起了中国兵书《兵经百篇》,于是有了借鸡下蛋的妙计。

沈鹏冲兄弟根据“最巧妙的借”的方法,策划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社形式,在其相识的朋友、邻里、工友中招募人员参加。他们反复讲明凡参加互助会的成员投入的本金及利息可按时归还,并将会获得较好的分红,因为互助会所筹集的资金是用来创办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肉鸡场的。经他们俩声嘶力竭地宣传和东奔西跑地登门游说,虽说没有多少人参加,但总算筹到一万美元。

他们就凭这一万美元在阿雷格里港郊区办起了一个养鸡场,取名为“阿维巴农场”。

由于资本太少,初期该农场规模不大,每星期只能供应200只肉鸡。但沈氏兄弟却充满信心,认为养鸡场正如母鸡一样,由小到大,然后下蛋,再孵出小鸡一群。如此反复循环,很快就会繁殖出千千万万只鸡来。

现在,沈鹏冲兄弟的公司每周可供应180万只鸡,仅此一项业务,每年营业额就达165亿美元。随着养鸡业的发展,沈氏兄弟的财富不断增多,他们乘势拓展业务,先后又办起了四家贸易公司,这方面的年营业额也高达两亿美元。

沈氏兄弟用“借鸡下蛋”的计策,掘取到发展的第一桶金。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勤劳、吃苦和敢于拼搏的美德,与中华民族本性中的睿智和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结果。

27房产预售

朝鲜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他苦苦地思索改革房地产经营的方法,却没有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