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紧紧抓住赚钱的机遇(3)

看故事学理财 作者:邹华英 著


摩根得此绝密消息兴奋异常,拍案叫绝:“天赐良机啊!买进黄金。”他立即大量买进黄金,次日皮鲍狄果断地大量买进黄金,金价暴涨,摩根趁机抬价,又全部抛出黄金,他再度发了一笔横财。

十年以后,摩根成为华尔街最大的金融寡头。他可以让白宫甘拜下风,让总统俯首称臣。从此时一直到他去世的那段时间,美国人习惯称之为“摩根时代”。

你一生中能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然而,机会却常常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把握住机会,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

76化“危”为“机”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速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顷刻之间化为废墟。

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恰在那条闹市中。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辈子的心血眼看将毁于一旦。但他并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舍命地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挥他们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神态,令众人大惑不解。

然后他不动声色地派人从长江沿岸平价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用材。当这些材料像小山一样堆起来的时候,他又归于沉寂,整天品茶饮酒,逍遥自在,好像失火压根儿与他毫无关系。

大火烧了数十日之后就扑灭了,但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杭州,大半个城已是墙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几日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营销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裴姓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其数额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

投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也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投资方向,尤其是在遭遇危机时。扑天而来的大火是一场危机和灾难,可偏偏有人能从危机中发现机会,大赚一笔。学会从危机中发现机会,运筹帷幄,就有可能化危机为机会,化损失为收益。

77温州人赚钱,“抢”字当先

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证,订单被温州抢走了;邮电部要印特快专递的信封,订单被温州抢走了;香港回归要给警察换的警徽,订单被温州人抢走了;美国海陆空三军要在军服上做的军徽,订单还是被温州人抢走了……温州人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生产出产品,第三天就能收到订单赚钱。敢“抢”、善“抢”是温州人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1983年的一天,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来电话说:“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每人两套,需要130多万幅标章。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人抓紧时间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长牟新生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愠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两位警察署的专员来到温州,温州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半个小时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

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的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于是就将这笔买卖交给了抢得先机的温州人。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温州人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做成的。

市场竞争激烈、瞬息万变,一旦发现商机,就必须雷厉风行地进行实质性的商业运作,以敏捷快疾的脚步去实现赚钱的目标。

78那是一只“百宝箱”

3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乡下木匠走进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他的脚步在一处柜台前停住了,货架上的一件商品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只木箱——樟木箱,不用尺子量,以木匠的眼光,一看便知有28寸长。出于好奇,他叫服务员取下来看看。香樟木制成,箱面上刻有“龙凤呈祥”图案,漆的是枣红漆。问价,答曰:“260元。”服务员还算耐心,补充说,“这种箱子是进口货,已脱销了,这只是样品。”

年轻的木匠无心再逛商场。一只木箱260元的天价让他吃惊不小。在他的家乡,樟木箱的价钱是以“寸”来计算的,一寸一元,28寸28元,而这一只,一经雕刻,竟然能卖出近10倍的价钱,而且供不应求!他想,服务员不是说已经脱销了吗?我何不试试?这么想着,他抑制不住心跳,壮了壮胆子,对服务员说,他是一家木器厂的厂长,他们厂也生产这种樟木箱。服务员说:“你拿几只来看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