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下)

万维宇宙 作者:云寒 著


  六、相对本元

  1.缘起成相

  单元宇宙万物万相为什么存在相对性呢?相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方便阐述宇宙相对论,云寒定义:物体在参照系中的特征定义为“相”,一个特征就是一种相。参照系可以定义为一个观察主体,简称“主体”,而物体本身则定义为一个被观察客体,简称“客体”。

  万维宇宙是真如一境的,它不存在能觉的主体,也不存在被觉的客体,所以是没有任何参数可以描述其特征。万维宇宙连无相都谈不上,因为所谓无相,仍然说明存在主体和客体。

  结论:单元宇宙的物体是有相的,但这个相却是无相之相,即物体的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缘起生成的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具有的,也不是主体凭空产生的。

  2.客体无相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世界是有颜色的,但这个颜色是有存在基础,即是要针对是谁在观察,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颜色不是幻觉,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气味也如此,我们认为很臭的东西,对苍蝇来说就是美食,这不仅是因为同样的气味生物喜欢差异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嗅觉系统和苍蝇的嗅觉系统组成结构就不一样,也许它们闻到的粪便就是千里飘香。

  狗的嗅觉可以分辨的气味比人多很多,我们认为差不多的气味狗却能分清,那么我们闻的气味还是气味本身的特征吗?

  人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识等感觉,人类的这些感觉是否就是宇宙的全部感觉呢?肯定不是。地球上就有很多生物具有其他的感觉,比如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判断物体,地震前动物有敏锐的洞察力,那么宇宙中其他生物是否有更多的感觉、更高深的观察工具?那么同一物体在更广泛的感觉观察下,与人看到的是一样的吗?

  远小人,近君子。小人是什么,就是坏人吗?可好坏也是相对的,它也要依据主体来看。

  水泊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对穷人来说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对富人来说他们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一个人率领全国人民去攻打他国,在本国人民眼里他是民族英雄,国家强盛的象征;在被侵略、被屠杀的国家人民眼里,他是禽兽是刽子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个不曾发动侵略战争、屠杀生灵?

  从历史上看战争是很难判断对错的,一方面它残酷屠杀人民,有时甚至使一个民族被灭绝;另一方面,它使胜利者统一疆土,发展成为强国。

  同为人类,一个民族活着,另一个民族消亡,这公平吗?

  秦吞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对后来中华文化的统一发展是有利,但对于被消灭的六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实。秦末各路起义军推选六国国君的后人作为名义统帅,就是想利用六国人民心中的旧恨。

  人类自己看待地球,觉得地球一天一天的进步、文明、美丽,可在动物眼中人类比魔鬼还要可怕。自人类诞生以来,地球上少了多少生灵,无数的珍禽异兽因人类改造自然而丧失生存的空间,剩下的有限品种却被关在动物园内,失去自由和本性。

  伴随我们文明的进步,老虎不再杀生,秃鹰不会飞翔,动物变的可爱温顺。无数珍贵花草树木因人类毁林造田而绝迹尘世,现在植物园中的植物品种究竟是地球历史记载品种的万分之几呢?我们大呼绿化自然,其实现在推广的那些绿化植物也只是能适应人类现有环境的有限品种,并不是真正为自然而绿化的。

  结论: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3.主体无相

  那么相是主体凭空幻想的吗?

  也不是。因为红色如果是眼睛的本色,就如同人带上红色眼镜,那么人应该看任何物体都是红色,就看不到多彩的世界。

  为什么我们还能看到其他颜色?原因红色也不是眼睛凭空产生,它是某个物体发出的光与眼睛的视觉细胞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种相。

  就人的视觉系统来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颜色,而且可以看来物体的明暗、深度、立体等感觉。这些感觉系统是人具有的,但产生的感觉却不是人自身具有的,所有的感觉都是人的感觉系统与被观察物体共同产生的,它并不是主体和客体原先的本相,也不能脱离主体和客体而独立存在,它是主体和客体缘起成相。

  结论:单元宇宙中同一主体观察不同的客体,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主体凭空生成的。

  4.相对起因

  单元物体均具有大小、好坏、对错、快慢、善恶、有无等许多的相对特征。相对特征是互动互生的,大是相对于小而言,善是相对于恶而论,如果没有相对的一面,那么另一面就无从知晓。全球都是好人,没有坏人,那么我们就丧失什么是好人的判断标准。

  物体的各种特征本来都是没有名称,相的名称是依据主体确定的。比如红色,它是一种颜色,我们人类定义这样的色彩是红色,于是红色就对应了这样类似的物体特征。红色名称是因主体确定的,文字不同则不一样,比如中文称红色,英文称red。如果起初中文定义这种色彩是黑色,那么今天黑色就被翻译成为red。

  相的名称是主体定义的,相的范围是主体先产生了辨别标准,然后以此标准判断物体的相是否符合标准,符合标准即归入该相的范围之内,不符合则归入该相的范围之外。

  以人类为例,人类首先产生人这个概念,然后再用人这个概念的特征来区分人及非人,有了人的概念,那么我们进一步定义人的群体概念,即人类。

  如果人类开始就将我们这种特征的生物叫龙,龙的群体称为龙聚,那么我们今天就会以龙聚自居,而不是称人类。

  姓名也如此,我们首先给自己起名是为了与其他人区别,然后加上父亲的姓产生自己的姓名,并以此姓名自居。但主体凭空命名导致相的名称一旦产生,却并不完全对应于相本身。

  比如每个人起姓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分我与非我,为写这本书作者特意起了个笔名云寒,但姓名一旦产生却并不对应唯一的我。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其他人也完全可以以云寒自命名,因此如果说笔名叫云寒的人就是作者,实际仅仅是模糊认同,并不完全对应。

  佛曰:我有三十二相,但见到三十二相却不一定是见如来,因为转法轮王也有三十二相。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能说出来的名称,就不是永远对应的名称。其实不仅道是如此,单元物体的任何特征也符合这句。

  结论:相本无名,是主体凭空命名,这就导致任何相从命名开始就是相对的,形成宇宙相对性的起因。

  5.客体无定

  单元宇宙中物体是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物体的特征也受自身变化而变化。以人的形态为例,从受精卵、胎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人,这期间人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身高、体重、面貌等特征都在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某个具体时间,说他长的高、身材胖都是有问题的。

  恒星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太阳是由原始星云演变过来的,现在处于壮年期,未来随着聚核反应的结束,太阳会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最终会吞噬掉地球与附近的行星。太阳最后的归宿是核心主体成为白矮星,比太阳大的恒星有的能成为中子星,有的能成为黑洞。

  原子也是不断变化的,电子云本身就说明电子的运动轨迹是不可测的,原子有的寿命很短,很快衰变,有的较稳定,但也都有被毁灭的时候。

  人性也如此,人并没有恒定的个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恶,这个论述是没有依据。人之初应该是性本无,人的个性是后天形成的,我们说这个人好或者坏,其实仍然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和事件。

  我们能意识到人的形态不断变化,但有时往往忘记人性也在不断变化。自古以来,多少山盟海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排除这中间不少的誓言有水份,有的在发誓的时候就有欺诈。但应该看到很多薄情男、无情女起誓时并没有那么坏,他们当初心中也是真立下誓言,要海枯石烂,只是时间的变迁,改变了承诺或者无法实现承诺。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民族英雄在攻无不克、直捣黄龙时却被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于狱中。

  历代人民都以宰相秦桧是奸臣,为求和而害死岳飞。其实真正害死岳飞的人只能是皇帝赵构,老百姓只不过不敢说皇帝的坏话而已。

  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原是五代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因为有自身的前车之鉴,赵一直担心军队的将领会拥兵为王,这样的戒备心作为祖训持续到南宋。

  赵构害死岳飞原因很简单:一是担心他名声在外,于国于民有大功,一旦拥兵自重自己的皇位不保;二是担心他真打胜利了,真的将徽、钦二帝救回来,自己的父亲、哥哥就会回来抢江山,江山没了也罢,就怕小命也难保。

  岳飞起初打败金国是保住了赵构的皇帝地位,应该嘉奖。后来岳飞打垮了金国计划反攻时,赵构主和了。说不定金国这时也派人传话,你小子要敢让岳飞再进攻,我就把你的父亲和哥哥放回来。

  岳飞之死核心是:爱国和忠君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他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因为存在两方面的君,一面是徽、钦二帝,一面是赵构。他只知道都是一家,其实利益差别太大,前者释放回来,就等于后者开始坐牢。

  岳飞当时的处境很难:

  要忠于徽、钦二帝,就应该不听召唤,拥兵不理,打过去救出徽、钦二帝;但又害怕万一金兵将老皇帝杀掉了,又没有救成,自己反而成为杀死先帝的凶手,而且对赵构这边来说又成为反叛。

  要忠于赵构,就应该服从他的利益求和,但又爱国心切,而且老皇帝又在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所以他是被精忠保国的思想困死了。

  从岳飞能被召回的情况看,他是忠于赵构的,但从赵构角度考虑看,一天能降十二道金牌说明,内心深处很害怕他不听话。岳飞能回来就说明他现在是忠于自己,但以后能不能忠于自己就很难说,将来无论是造反或者救出老皇帝,继续留他在身边问题仍然很大,保住自己的皇位要比错杀一个大功臣重要的多。所以真心想杀岳飞的是赵构,宰相秦桧对国家对人民来说是大奸臣,但对赵构来说是个忠心于己的大忠臣。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自古以来,我们说对人的评价要盖棺定论,从生到死全部结束后才能完整评价,就是因为人性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凭借一时的现象来判断概括一生的行为。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是持续变动的,这导致同一客体因自身的变化在同一主体看来,客体的相是变化的。

  6.主体无定

  科技进步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变化,科学工具的发明使我们的观察手段也不断变化,导致更进一步了解宇宙。

  我们曾经认为星星很小,至少比月亮小,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我们才知道它们都是和太阳差不多大小,很多恒星比太阳还要大。

  我们曾经认为物体是坚固的,至少存在不可分的粒子,随着显微镜的发明,我们才知道固体原来处处是空隙,宇宙哪有无缝的物体呢?原子曾经被认为不可再分,结果原子里面的电子比原子小的太多。

  人心也会变化,同样的事情因为人自己的心变了,看法就不一样。

  春秋时代,卫灵公的男宠名弥子瑕,聪明漂亮,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卫灵公自然对弥子瑕千般宠爱。有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君王的马车,按法律是要砍掉双腿的。得知消息的卫灵公非但不怒,却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初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吃下肚,还洋洋得意地说:“弥子瑕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我尝尝是否酸涩的,乃是关心主上的无上表现。”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时间长了,卫灵公对弥子瑕便心生厌烦,看上了更年青漂亮的对象。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都成了他秋后算帐的原材料:这个家伙,从前居然敢私驾我的马车,目无主上;还把他吃剩不要的桃子塞到我手里,蔑视君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用说,弥子瑕能有什么样的好下场?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是持续变动的,这变动也包括主体自身的变动,受观察主体的变化、观察手段和标准的变化,导致同一客体因同一主体自身变化,客体的相是变化的。

  七、相对永恒

  本书理论既是相对的也是永恒的,因为它本身不属于对错范围。

  本书理论的相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即能够说出来的道理,它就不是永恒的道。万维宇宙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是连无相都谈不上,从命名开始,万维宇宙理论的任何描述都不完全对应它。因此本书理论的相对性同样符合命名相对。

  万维宇宙是没有时间概念,它不存在因果逻辑问题,因此用严密的逻辑来描述它,只是接近它,并不能完全对应它。云寒为了阐述它的本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引用了很多科学依据,这样导致大量的逻辑推论并不符合万维宇宙的本身,这不仅是客体变动导致相对问题,根本就是文不对题。

  人类的思维模式也是变动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也许在更高级的生命看来,存在更直接的认识宇宙的方式,那么本书的理论就是蚂蚁的智慧。

  本书理论的永恒性也表现为三个方面:

  万维宇宙理论是奇点理论,它是以意识存在为基础,它的前提就是人有意识,如果你不承认你是人,那么你还是推翻不了它,因为它的定义是人类永恒终极宇宙理论,不是神或者非人的理论。

  万维宇宙理论是以宇宙异质论为核心,它不排除本书的部分说法存在相对性,任何反对这个理论又能成立的理论也属于这个理论。因此,它不属于对错概念,理论是超越对错的。

  万维宇宙理论是有更神奇的宇宙映射理论,这个理论才是真正的终极宇宙理论,当人类逐步认同万维宇宙理论的时候,那么宇宙映射理论就会被慢慢地出现被大家所认同,那时更大的震撼才真正开始!

  结论:本书是天经的现代版,随着本书的内容不断升级,读者可以看到万维宇宙理论的延伸发展能力,它是生命理论神奇的特征。

  章结:本章通过相对悖论,引出相对万相,论述人才相对、科学相对、万相相对、真理相对四大范围,包含人才、数学、物理、迷信、神话、时间、语言、爱情、管理等全部领域。

  阐述宇宙相对的本元,一切相是缘起成相,命名开始就是相对的起因。客体无定和主体无定说明一切相对是永恒的真理。

  宇宙相对论是一把开天斧,只有打垮一切理论的基础,才能震撼人类的心灵,为神奇的万维宇宙理论铺开天路。

  本章核心:阐释万物相对的本元,显示一切相对的真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