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宇宙生命论上

万维宇宙 作者:云寒 著


第八章 宇宙生命论

如果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可以在人体内活动并使人类产生智慧的话,那么同样复杂的电子电路也可以使计算机以智能化的方式采取行动。

——斯蒂芬•霍金

一、生命悖论

1.意识基础

人是否有自由意识?

如果人单纯就是由物质组成的,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又是由原子组成的,人的外部环境也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又是受力的作用,那么根据初始条件,物质的运动方向和结果都是确定的,那么人就不应该存在自由意识。

物质的决定论如果完全能确定它的运动方向和轨迹,就等于承认人有命运,那么升官、发财、杀人、放火都是命,我们又为何奋斗、为何辛苦呢?

是否我们奋斗的本身就是命运的安排?

世界的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是确定的。一个人杀人是确定的,被杀也是确定的,甚至被逮捕、枪毙也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对好事表扬、坏事惩罚,是否表扬和惩罚也是被确定下来的呢?

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

如果自我意识是物质一种形式,那么每秒钟我们身上都有成千上万的细胞诞生和死亡,物质的改变意味什么?从受精卵、胎儿一直到垂死的老人,无论是形体和思维都有巨大的差异,是什么东西能让这一切紧紧连接,仍然认为是一个不变的自我呢?

一个人年老和年少身体之间能形成巨大的差异,与同卵细胞分裂的孪生子同一时间相比,为什么前者差异这么大还能算是一个人的意识,后者差异这么小却形成了两个人的意识呢?

特别是未来科技很发达,我们有可能完全复制一个人。不少科幻小说描绘远程输送机器,即将一个人粉碎,掌握其各种参数,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制造出来,这样是否相当于将人运输到那儿去呢?

复制人的自我意识和母体的自我意识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也许有人说,一个人身体的各种参数太多,很难复制。可很难复制并不表示不能复制,何况人体自身的变化那么大,不还是被认为是同一个人吗?

将来肯定会有一天复制人之间的差距,不会大于人随时间自身变化的差距。那么如何解释这个推论呢?如果复制人与母本人之间进行战争,云寒杀死了云寒,怎么判刑呢?假如云寒被判死刑,那么法官能不能搞清楚,被判的是母本云寒,还是复制云寒呢?

2.起源之点

生命是什么?又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现在的理论似乎已经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说地球上的生命是不断进化的,人是从古猿进化的,而古猿是从其他生物进化而来,最初的生命是自然界自发产生了蛋白质、单细胞,最后发展成多细胞生物。

无论怎样解释仍然回避不了一个本质问题,如果物质没有生命,那么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中间过程应该如何解释呢?即地球上第一个生命是如何产生呢?它是石猴出世,无因无果,还是物质突然开了窍?就算开窍,也说不通,谁给它开的?宇宙为什么选择在地球上产生生命呢?

意识起源也存在问题,即人的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说意识是在大脑中,因为大脑才是我们思考的工具,也就是精神统帅。有人说脑细胞的活动就是自我意识,那么自我意识是在多少个脑细胞的情况下出现的?大脑细胞大约有几百亿个,所谓人的自我意识是在大脑有多少细胞才出现呢?是1个,2个,还是1亿个,如果是1亿个脑细胞才能产生自我意识,那么为什么是1亿个,而不是1亿零1个。同样,不管你说是多少个脑细胞才能产生意识,那么云寒仍然要问,是谁规定这个数呢?

意识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一开始是谁发现自我存在的呢?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如果搞不清第一个生命如何产生,那么一切生命理论又如何说自己的理论正确呢?

3.意识分裂

意识的分裂更是奇特,有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将病人或者动物的胼胝体完全切除,使大脑皮层的两个半球不能进行互相联络。那么头脑的两边仿佛实际像两个独立的个人那样行为,每一半都可分别与实验者联络。由于右半球缺乏口语的能力,它比左半球的联络要困难一点。

这样一个人就出现了两个意识,是否表明,我们同一身体里居住两个独立意识的个体呢?

虽然在分裂手术后,只有左半球能讲话,但是两个半球都能理解语言;右半球后来也学会讲话。两个半球很明显地都是有意识的,而且由于他们有不同的爱好和需求,所以显得有各自的意识。例如左半球描绘说它希望成为制图员,而右半球希望能成为赛车手!

如果说每一个分裂头脑的病人在手术之前只具有单独的意识,但在此之后就有了两个意识!原先单独的意识被某种形式分叉了。如果两个意识后来又被合并在一起,困惑就更加恶化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技术进行胼胝体的神经连接,可如果用药麻醉或者冷冻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胼胝体重新激发,结果又只有一个意识,那么如何解释过去的一个时刻你曾经拥有两个不同的“我”。

到底哪个“我”才真正是你的意识呢?

二、生命定义

1.定义问题

生命之谜一直是人类探索中的核心之谜,从无生命的物质如何形成有生命的物质并不断地进化发展的,对这中间的过程解释首先涉及到生命的定义。

恩格斯曾经对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生命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之间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恩格斯的生命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即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体。

可是以蛋白体为基础的定义本质上就将生命的范围缩小了,这样即使出现比人类更了不起的智慧生命,比如来了个外星人,只要它不是由蛋白体组成的,管它多聪明、多有本事,我们人类就是不承认它是生命,这难道不是歪理吗?

因此定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的基本元素,本身就大大缩小了生命的范围,从而导致生命是稀有的,甚至可能仅是地球上的事。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生命都具有和人一样的特征,这就如同我们不能强求人类的生活方式一色化。

这样的定义就很难解释生命的复杂程度,导致生命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变成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简单问题。

其他各种生命定义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生理学定义:生命是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

新陈代谢定义:生命是具有界面,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但不改变其自身性质。

生物化学定义:生命是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蛋白。 遗传学定义:生命是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

热力学定义:生命是个开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

加内部秩序。

这些定义仅仅是基于本学科的理论,它只解决了生命在某些领域的特点,但不能解决生命的系统本质,它们限制了生命形式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生命理论出现矛盾。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独立的自我繁殖,有的病毒甚至只由一个可复制的蛋白质环构成的。

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进入人体的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出子代病毒。换句话,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

病毒算不算生命呢?它能控制人体细胞的自我繁殖,这本事应该不小,现在却将它放到非生命的微生物。

所谓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必须借助于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病毒等。

结论:认真研究微生物的特点,它们其实只是部分结构与细胞不同,比如缺少细胞壁、细胞质等。我们将它们区分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将它们不当生命,这就说不通了,实际上它们是细胞进化过程中的不同产物,就如同人和猴子的关系。人和猴子都是同源进化的,人比猴子聪明是肯定的,但人也不能狂妄到不承认猴子是动物的程度吧!

2.粘菌社交

自然界有一种叫粘菌的奇怪生物,它是介于一堆单独的细胞和一个有机整体之间。它妙在有时候是多细胞体(十万个左右),而别的时候,这些细胞独立地来来去去,像蚁群中的工蚁一般。它一如蚁群,是一个“超有机体”,一个遗传一致的整体,由独立的、不自私的单元,为着集体利益组织在一起。

粘菌细胞以细菌为食物,周围食物多的时候,每个单独的细胞都尽情狂吃,以直接分裂方式繁殖。

当周围食物不断减少,出现断粮的时候,某些细胞开始活动,成为领导,有节奏地发出一种催化剂,名为环腺苷单磷酸(cAMP)。细胞开始向领导细胞的方向蠕动,那也是cAMP浓度最高的地方,信号被放大、传递,形成反馈,更多的细胞集合,细胞以脉动波的形式向中心聚集。

细胞一旦形成粘腻的一团,便开始分化,形成一个尖顶,从那里面cAMP不住溢出。整个一团组织成了一个光亮的、多细胞的“鼻涕虫”。

这个虫有一个头,一个尾巴,能向前蠕动,主动找光、找水。这群细胞形成这简单有机体,前后一共要数小时。它身长一、二毫米,在尖头的领导下向前爬行,过后它竖立起来,形成一个杆子,杆子顶上托着含有孢子的囊袋;最后囊袋破裂,风将孢子吹到远处,形成新的生命循环。

对于这样的生命,以前的所有定义都不能解释,原先的细胞算不算生命呢?如果算,那么后面那条虫算什么呢?生命怎么合并后还能形成生命?

这个案例曾经是云寒以前推论的一个结果,一直希望能找到实例,结果真的在《时间之箭》这本书中找到,它说明云寒的生命理论是成立的,即生命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生命组成了生命。

结论:生命的定义必须要解决生命的最基本特征,这样才能建立广泛的宇宙生命观,从更大的范围去思考生命的问题。

以元素组成来定义生命,肯定狭窄;以繁殖功能来定义生命,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将来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多数人可能不愿意自己生小孩了,或者多数人是通过克隆、细胞培养、实验室里产生后代,按照这样的定义人就不能算生命了。

那么生命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3.自由意识

生命最大的特征是具有自由意识,即自己能改变自己和环境,其他特征包括繁衍后代的功能,只是生命自由意识的进一步体现,因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和环境,所谓繁衍行为的意义就类似化学反应的必然过程,生命的意义将丧失。

拥有自由意识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想想看,作为一个人,最自豪的是什么?是自由意识,即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能自由地选择目的和行动。

如果人没有自由意识,那么人的一切行为就等于命中注定,是一个看起来活的实际却是死的机器,生命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所以自由意识是人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以自由意识定义生命抓住了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一方面扩大生命的范围,我们不再是单一、孤独的生命;另一方面扩大生命的形式,即生命的形式是多样的。

结论:自由意识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三、生命本元

1.定义生命

是否具有自由意识来定义生命,则将生命的特征普遍化。因为如果我们单纯认为只有像人类、动物、植物这样的生命体具有自由意识,那么就存在微观和宏观的矛盾问题,如果构成生命的物质没有自由意识,那么它们的组合物质又是如何形成自由意识的?这样的问题就如同人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提自己的头发能否将自己提起来一样,实际是提不起来的。

同理,如果构成生命的物质是没有自由意识,那么它们之间的变化必定严格遵循物质之间力的作用,这样生命体就不应该存在自由意识,因为生命体的任何变化实际是受整个系统(包括环境和体内)的影响而产生行为,如果物质的变化严格遵循力的作用,那么生命体通过行为表现的自由意识仅是假像,实际上并无自由意识。

这样的推论就会导致人的行为完全受控,也就不存在谁的行为应该受表彰或惩罚的问题,甚至连出现的表彰或惩罚也是受控的结果,也就不存在生命的意义。

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物质运动虽然是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但同时该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意识,可以微弱改变自身的运动规律。

自由意识是一切物质的基本特征,物质自由意识的强弱程度应取决于物质内部系统的有机结合程度,物质内部构成越复杂、内部变动越有序,它的自由意识就越强,反之自由意识就越弱。

这样的定义导致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征,只是受内部的结构表现出自由意识的程度不同。

根据宇宙模糊论,生命是模糊的,存在两种定义:

一种定义万物都是生命,即万物有灵;另一种定义将万物进行分类,将自由意识较强的物质算生命,较弱的物质则看成生命的组成部分。

这两种定义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本质,后者只是将现象进行模糊分类。

本书中云寒选择第一种定义,主要是阐述理论的方便。

结论:以自由意识为特征来定义生命,是宇宙生命论的核心基础。

2.万物生命

生命的广义定义赋予宇宙万物的生命意义,在这一定义下,人是一个生命,人可以自由思考、判断、选择,人的行为是受自己控制。

假设从A到B有很多路,那么走哪条路、怎样走?

我们通常是经过思维判断取舍来决定如何走,我们走的这条路是经过我们自由选择的路。有时实在不好取舍,我们会随意选择一下或者赌一下。

动物也如此。

狮子遇见鳄鱼也要权衡一下,思考能否吃掉和怎样吃掉的问题。著名的黔之驴典故,说明老虎遇见陌生的动物也要先多次试探,然后才大吼一声,断其喉、尽其肉。

植物也如此。

植物生长向光和找水的功能也充分说明它们是有自由意识。

地球也是生命。

如果说大海是地球的心脏,江河是地球的血管,森林是地球的毛发,雨水是地球的眼泪,山脉是地球的骨骼,地壳是地球的大脑外壳,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地球不是生命呢?

太阳也是个生命,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我们整个的单元宇宙都是个生命。

细菌是个生命。

它与人的关系类似于人与地球的关系。细菌征服人类,人类征服地球。人类不断惩罚细菌,地球不断惩罚人类,暴风雨、龙卷风、沙漠、洪水、火山爆发、地震,多么类似于人类对细菌的惩罚。

原子、电子也如此,比电子小的物质还是生命。

承认微观和宏观物体的自由意识,解决了三大难题:

一是解决了物理学的一个大困惑,为什么物体都沿着最小力的方向运动呢?万物生命论认为物体是自由判断决定的,这样的解释要比上帝的安排或者遵循某种规律更有说服力。

二是解决了无生命的物质是怎样形成生命过程的问题,一般的生命书就解释不好这个问题,而万物生命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已经承认物质本身就是生命了,是生命组成了新的生命。

三是解决了量子不确定性的原因,量子理论已经证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的原因就不知道,而万物生命论就可以解释这样的原因。所有的物质都是生命,它们都有自由意识,自由意识就说明它们存在不确定的运动规律。

万物生命论实际上包含万相生命论,即不仅是物质具有生命的特征,物质的种种表像也具有类似的生命特征,所谓国家、爱情、企业等这样的抽象事物都具有生命的特征,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结论:万物都是生命,是生命定义无限延伸的结论。

3.多样生命

承认万物是生命,必然导致有人问:“石头是生命吗?它有自由意识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分两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石头是生命,有自由意识。

第二:石头的自由意识很弱,因此是较低级的生命。

这就如同说人类的智慧也存在等级之分,人有聪明和愚笨之分,不可能每个人的智商都一样。

那么一块石头的自由意识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从微观看,电子的运动是极其不确定性,用量子理论的话来说,它是无处不在,又不在一处。原子的运动也有无规律性,一团气体原子的运动是很乱的,也就是说原子具有向允许它到达的地方自由运动的本能,即单个原子自身的运动方向并不是确定的。

将10个原子放在1立方米的空间,随着这空间变成10立方米,10个原子也扩散到10个立方米的空间。这样的扩散并不表示永远的不变,10个原子还是可以集体重新回到原先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几率是存在的,是可以通过排列组合公式计算出来的。

因此存在10个原子能集体回到原先空间的可能,出现这样的行为可以看成它们自由意识的反映。同样类比石头,石头内的原子之间尽管有分子力的作用,但仍然有运动,一个原子是可以自由向左或向右运动,只是幅度小一点而已。

如果石头中的原子全部集体自由地向左运动,那么就必然表现出石头是自己主动向左运动的现象。这样的结果是存在的,仍然是几率多少的问题。

石头存在能自主向左或者向右运动的几率,这就是说它存在着自由意识,只是这样的几率很小(实际如果考虑运动有很多方向和模糊一致的问题,这个几率要大很多倍),也许要过多少亿年才能出现一次,因此,它的自由意识很弱。

这样用原子的自由运动就说明了石头存在微弱的自由意识问题。

万相也可以看成一个生命。

什么是百年企业?

如果单从企业本身看,100年的对比,无论是领导人、员工、产业、经营理念等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GE公司和100年前的GE公司一样吗?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它仍然是GE公司呢?

并不是因为它的名称没有变,主要是我们将它当成一个生命体,将生命的延续概念移植到企业的概念上来了。

什么是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1000年前的中国吗?差距太大,我们为什么认为中国是存在的呢?因为我们是将生命的特征引入到国家的概念上来了。

生命是万物的基本特征,它说明万物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意识。万物内部的组成不同,自由意识的程度不同,内部越是分工明确、越是有机的联系,就越像人这样的生命体。所以越大的国家、企业、各种组织,它的内部结构与生命的组织结构越接近。

将国家和人进行类比:人有口,国家有宣传部;人有眼睛,国家有情报部;人需要食物,国家有复杂的物流系统;人有神经系统,国家有中央政府、各级政府组织。政府就是代表国家行使内部的管理、服务职能,这样类比概念到处都是。

上述类比说明:越大的国家与人越有类似的结构,但不可能全部一样,因为生命的多样性说明各种生命的构成应该不完全一样。

《生命是什么》这本书中薛定谔谈到生命的精确性问题,由于原子是无序运动的,生命体如果不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的,那么就不能形成稳定的生命结构。这个原理是符合宇宙生命论的,生命组成了生命,新生命体的次级生命数量越多,就越能形成较复杂的新生命体。

至于无形的东西,比如爱情,它也是生命体产生的概念,因此它就是不能算生命,也同样要承认它具有生命的特征,具有生、死、变、坏等系列特征,也符合爱情相对论的观念,爱会慢慢的变老。

生命的多样性也解开了极端生命之谜:

自然界存在很多的极端生命,它们是依赖于一种或多种极端物化因子的特殊生命形式,在100℃以上或0℃以下、近饱和的盐度、pH>10或pH<2等极端环境下,都具有极端的生命世界。已发现的极端生命形式包括嗜热菌、嗜冷菌、嗜碱菌、嗜酸菌、嗜盐菌、嗜压菌等,它们构成了地球生命形式的独特风景线。

嗜盐生物: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欧文斯湖,这是一个含盐量极高的湖,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9倍!此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湖水呈红色,湖水制成盐后也呈粉红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科学家发现即便在含盐量如此高的湖水中仍有微生物存在,它们以盐作为自己的食物,称为嗜盐杆菌。这种微生物是粉红色的,大量生长的微生物将湖水染成了红色。

喜温生物:已经发现的最喜温微生物是延胡索酸热球蛋白菌,它们生活在海洋喷气孔的岩壁里,那里的温度高达113摄氏度。

嗜酸菌: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名叫蚀固硫杆菌的细菌生活在浓度高得足以溶解金属的硫酸里,实际上它们离开浓硫酸就活不成。

嗜放射微球菌:有一种名叫嗜放射微球菌的细菌在核反应堆的废罐里过得怪舒服的,吃着钚和别的残留物过日子。嗜放射微球菌似乎真的是杀不死的,几乎不受放射作用的影响,要是你用放射性轰击它的DNA,那些碎片几乎会立即重新组合,就像不死的人到处乱飞的四肢。

还有的细菌生活在沸腾的泥潭里和烧碱池里,岩石深处,大海底部,冰水池里,以及压力比海面上高出1000多倍的太平洋深处。

这些生命的不断发现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一般的生命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些生命存在的基础,而在宇宙生命论看来,多样生命是非常正常的事。

结论:生命是多样的,是生命等级层次无限推论的结论。

4.生命起源

单元宇宙中的生命都起源于另一个生命,人是由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的受精卵分裂发展而成的,精子与卵子本身就是生命,是细胞。因此人起源于细胞生命,是细胞生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命体。胎儿在母体内的演变过程也映射出原始生命演化的过程。

动物、植物也如此。

细胞是由基因分裂、原子加盟而成的,细胞起源于基因及原子生命;原子中的质子、电子等粒子均起源于更小的粒子生命;最小的粒子应该起源于万维宇宙。

这样就解开了单元宇宙起源于奇点的物理学推论,奇点生命经过膨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单元宇宙,而奇点生命源于万维宇宙。

万维宇宙是永恒的,它不存在开始和结束的问题,一切生命源于它。

生命起源于生命还成功解释生命的演化问题,最初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现在关于生命的起源,经常要说什么条件,即在原始海洋上、存在什么雷电等系列的条件下。

宇宙生命论认为:外部的条件是需要的,但内因更重要,物质本身是生命,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组成了新的大生命。

生命起源于生命还可以解释其他的现象:化学钟、生命钟、耗散结构、混沌等。《时间之箭》这本书中提到很多美丽的图像,它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非常美丽的结构,这样的情况是很难用简单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来解释的。

设想一辆载满网球的卡车,一半是白的,一半是黑的,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卡车开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突然自动排出一个规则的图案,好比说,所有的黑球和白球突然分开了。这样出现的大规模秩序是令人注目的,它意味着巨大数目的个别分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行动。

现有的生命起源理论,都是将原子、分子当成没有意识的物质,难以解释生命的起源之谜。

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的起源就如同人类是怎样形成国家一样,最初起源在海洋中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液体分子运动比固体分子运动快,这样发生碰撞组合的几率大一点。

最初是由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根据其意志形成自组织系统,在演变过程中,随着分子数目的增加,分子组织内部进行协商分工,形成意识更强的大分子结构,出现DNA等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随着意识进一步增强,DNA开始建立自我保护系统,形成细胞壁等系列物质,最后形成单细胞生命。

单细胞的意识比分子的意识强,它们已经开始具有繁殖功能,即能选择吸收其他分子、原子转化为体内物质,当细胞内部的物质增加一定程度后,细胞内部进行协商分家形成2个细胞,2个细胞再分裂4个细胞。

当细胞生存受到限制,就如同人类社会的产生。一个原始人要与老虎进行搏斗,危险很多,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选择群居,内部之间合作分工,共同采摘果实、捕捉动物、种植植物等。

细胞也如此,几个细胞开始进行资源共享,同一细胞分裂后的细胞具有血缘关系,它们联合起来。

最初的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更多细胞的联合就可以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光合作用,有的负责储藏能量,这样细胞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多细胞体,多细胞体在生命进化中能取得竞争优势。

因为细胞发展很快,有些细胞可能被其他的细胞压在水底,突然有的细胞发现最懒的办法不是进行光合作用,它开始思考如何不进行光合作用,直接侵略一个细胞,将它的物质占为己有。

最懒的细胞发觉如果联合自己的同源细胞是可以吃掉一个其他细胞的,于是有意识的联合同源细胞进行侵略战争。

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多细胞生命的雏形开始,随着多细胞数目的增加,内部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决策,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消化,有的负责捕捉食物(植物性细胞群有的负责光合作用)。

多细胞之间分工越来越系统,于是各种更大的原始生命开始出现了。

因为这样的分工导致更大的生命出现,这些细胞又是同源细胞,它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大生命中更有前途,就如同人找到了组织,感觉生存更有安全感、不再孤独。所以,它们将形成的组织特征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就是通过基因来记录的。

以后的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说了,云寒就不重复,提一个遗传观念:

基因是遗传的密码,但也不是全部密码,因为宇宙生命论承认一切物质的生命意识,因此人体受精卵的其他非基因物质也同样存在控制人的遗传作用,只是作用小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

本段生命的演化不是云寒凭空想象的,因为从微生物的构成情况看,它们都是原始生命,它们的结构存在不同形式,充分说明了当初在形成细胞这样的阶段中,分子们研究出很多的大生命组建方案,有很多种分支生命,只是后来细胞这样的生命在激烈竞争中更有优势,所以形成核心蓝本,形成一系列的大生命。

从人、动物、植物都是细胞构成情况看,原始生命中细胞这样的形式是取得了竞争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地球上目前多数生命都是由一个原始细胞演化出来的。这个解释也说明了宇宙对称论中的手性问题,为什么人和动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分子都是左旋型的,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却都是右旋型的,因为都是从一个原始细胞演化的,原始细胞最初的手性决定现在生命的手性,这才最吻合宇宙对称论的解释。

本文中提到的奇怪粘菌,实际正是反映细胞是如何形成大生命的过程,它说明粘菌是没有完全进化到其他多生命体的一种中间阶段,它的存在就说明本文的理论是成立的。

结论:生命起源于生命,是生命起源的核心之谜。

5.生命存在

人这样的生命体是生活在地球生命体内,细菌生活在人的体内。同样推论,地球生活在太阳系这样的生命体内,太阳系生活在银河系这样的生命体内。目前所看见的各种星系、超星系都生活在我们所处于的单元宇宙。

我们所处的单元宇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生命,它同样生活在万维宇宙中,至于万维宇宙本身,奇点特征说明它不存在内和外的区别,它是生命的本元,它既包含一切生命,又组成一切生命。

单元宇宙是活在万维宇宙的海洋里,在这个海洋里不仅有无数个单元宇宙,还有与它对称的反宇宙。我们之所以找不到反宇宙,原因在于宇宙与反宇宙均生活在万维宇宙内,我们不能在宇宙中找到反宇宙,就如同我们不能在地球上找到月亮一样,如果能找到的话,那也仅仅是月亮的影子。

如果我们抬起低俯的头去观瞻无限天空时,就会发现月亮原来是在我们的天空中。同理,当我们理解了万维宇宙理论后,我们就会理解反宇宙是在万维宇宙的海洋中。

结论:生命存在生命中,是生命生活的基础条件。

6.生命组成

人体是由很多的器官和细胞组成的,没有这些生命体就无从说起人是什么了;器官、细胞是由分子、原子生命组成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生命组成的;地球是由人类、动物、植物、山川、大气层、海洋、地壳、地心、地幔等组成的;太阳系是由太阳、大小行星、彗星、尘埃组成的;银河系是由1000多亿的太阳系及太阳的同源兄弟组成(黑洞、白矮星、中子星、红巨星、星云等)的;我们所处的单元宇宙正是由上述众多的星系生命组成的。

生命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以蚂蚁为例:

群蚁具有一种社会结构,既复杂又有高度的组织,其社会结构是以分工和集体负责为基础的。虽然每一个单个蚂蚁的行为种类非常有限,或许连某些现代的微处理机都不如,可整个蚁群却显示出很了不起的智能和目的的层面。

建造蚁穴牵涉到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没有哪一个单个蚂蚁在其脑子里装有这样浩大工程的设计图。每一个蚂蚁都只是一架自动机,按程序完成一套简单的动作,这就与电脑硬件层面的描述相似。一旦把蚁群当成一个整体,复杂的图形就显现了。

我们习惯认为个体的蚂蚁是首要的生命体,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体的蚁群也是一个生命体。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个大的细胞群,是几千万亿个细胞共同合作产生的大生命,人体细胞内部的联系比蚁群中的单个蚂蚁之间联系要紧密一些,但就其分工和集体负责而言,其基本原理显然是一样的。

在蚁群中存在着显现的整体特性一样,在细胞群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特性。如果说蚂蚁群不过是一群蚂蚁而已,那么就忽视了蚁群行为的实际存在,其荒谬程度就如同说电脑程序不是实在的,因为它们不过是电脉冲而已。同样,如果说一个人不过是一堆细胞而已,这些细胞不过是DNA之类的片断而已,DNA也不过是成串的原子而已,那么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生命的存在是模式,是整体现象,生命的发展就是生命组成了新生命。

结论:生命组成了生命,是生命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复杂的核心之谜。

7.生命循环

宇宙生命论是从万维宇宙角度来论述生命的本元,如果我们孤立地谈论生命是如何起源,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包括自由意识的由来、生命的演化等。

宇宙生命论中最难以理解的是生命的超级循环

构成循环的基础是万维宇宙,即万维宇宙产生一切生命、组成一切生命又包含一切生命,这样的循环是不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它是很难被三维空间生命的思维所理解,但却又是真实的生命现象。

原因在于:万维宇宙是永恒的,它本身不存在维度概念,它的空间是没有内外之分,更没有中心和不中心的问题,它具有一和多相等的特征。

一切生命其实可以理解为万维宇宙本元的一个生命变化状态。

结论:生命形成超级循环,是生命最难以理解的核心之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