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在劫难逃

迁徙茂陵

侠客天下:三千年中国武侠的背影 作者:纳兰秋 著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今西安古城西北八十余里,陕西兴平县东北。茂陵是西汉众多皇陵中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封上略呈方锥形,平顶。

  茂陵始建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当时属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

  汉武帝为自己修建了陵墓,不会一个人孤单躺在里面,于是花巨资修建茂陵邑。汉武帝母亲王太后是槐里人,茂陵建在槐里县,含有光宗耀祖的意思。

  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鼓励人民移住茂陵,给每一户移民发放二十万安家费,赐田二顷。从长安至茂陵修了一条直通大道,起点就是长安北面西头第一门,称便门,又称平门。平、便二字古通用。便门,即平直方便之意。大道跨越渭水,这座渭水桥也被命名为便门桥。由于这条大道,茂陵与长安之间,交通十分方便。

  茂陵修好了,谁去住呢?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好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简单的说就是把长安附近那些豪强地主能迁的都迁到茂陵去,以免他们尾大不掉。

  主父偃这一高瞻远瞩的建议,既充实茂陵邑,又抑制天下豪强,正中汉武帝的下怀。

  于是,汉武帝立马下定诏书,让豪强们都迁徙茂陵。

  但谁是豪强地主也有一定的规定,那就是家产达到一定的数目。

  织县的郭解此时已经听到了消息,但他认为他家里的资产远远达不到所谓豪强的标准,也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迁徙名单中仍有郭解的名字。

  郭解不明白,托人问原因。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与郭解有过一面之缘,就在汉武帝面前替郭解求情:"郭解家贫,平日行侠仗义,素得百姓好评,他就不必迁徙了吧。"汉武帝却说:"正是这样的人更应该迁徙。一个小小的布衣竟然会让将军替他求情,可见他并不是真正的贫困。"郭解这样的人,曾经处处与朝廷作对,汉武帝怎么能放过他呢?在汉武帝的眼中,郭解那些侠义之举根本不值得一提,郭解这样的游侠就是扰乱社会治安的极端分子,所以,汉武帝痛恨郭解,痛恨游侠。

  这就是郭解的不幸了,他遇到了比他厉害十倍的帝王。

  汉武帝势必要找机会把这些游侠一网打尽。

  于是,郭解不得不离开织县,举家迁往茂陵。

  如果是郭解一个人迁徙那就好办得多,可是现在不是他一个人,他还有成千上万的门客。如何安置他们是一个大问题。郭解曾经为了收留逃难的人,耗尽了自己的财产。如今,见郭解有难,很多正义之士纷纷前来帮助。他们驾着自己的马车来到郭解的家门口,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载回去自己收留。这是一件很秘密的事情,每天深夜几乎都有十余辆车来拉载郭解收留的门客,可见郭解收留门客之多。

  当然也有誓死要跟随郭解的,无论郭解飞黄腾达还是穷途末路,郭解走到天涯,他们就跟到海角。

  对于这些铁哥们,郭解一一抚慰,说等他去茂陵安顿好了,他们再去也不迟。

  离开织县那天,织县几乎是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跑到大街上夹道欢送他们心目中的大侠,很多受过郭解恩惠的人忍不住流眼泪。

  这样的万民拥戴在古代似乎只有那些皇帝和青天大老爷才可以享受,郭解作为一个平民还是头一次。

  遗憾的是,场面有些尴尬,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大侠不是坐在豪华的马车上,而是被关在囚车里,汉武帝为了不让那些豪强在途中逃脱,故采用押解的方式,把这些豪强们像罪犯一样押往茂陵。

  郭解的门客们心中愤愤不平,高声嚷嚷,说郭解无罪。老百姓跟着他们一起喊,场面一时失控。在郭解的劝说下,老百姓才平息自己那颗火热跳动的心。

  老百姓又开始为郭解捐钱捐物,合计共有千余万钱。郭解当然不肯要老百姓的血汗钱,但是这些善良的老百姓跪在囚车周围,说如果郭解不收下这些钱,他们就永远不起来。

  郭解感动万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平生第一次留下了泪水。

  郭解无奈,对老百姓鞠躬三下,高声谢了他们,收下了那些钱。

  老百姓把郭解送到织县城门外,才一步三回头的朝各自的家散去。

  郭解走后,织县突然变得很寂寞,像是一座空城。

  汉武帝闻听了此事,不经大怒,小小的一介草民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煽动力和凝聚力,幸好把他迁走了,否则料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

  汉武帝很庆幸自己明智果断的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