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打造36°7的完美丽人(1)

健康美人36.7℃ 作者:安欣


我国古代的人早就说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窈窕”,首先要身形苗条、婀娜多姿,如果腰腹的赘肉太多,跟杨玉环似的,无论怎么看都没有曲线美,也不窈窕呀!因此,我们不仅要窈窕,还要有点儿肌肉,须知,肌肉是塑造健美身材不可缺少的角色哦!

1.你为什么“腰”娆不起来?

我国古代的人早就说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窈窕”,首先要身形苗条、婀娜多姿,如果腰腹的赘肉太多,跟杨玉环似的,无论怎么看都没有曲线美,也不窈窕呀!

现在的都市女性,每天掐着点儿起床,起床后便匆忙往单位赶,一整天的时间都坐在电脑前辛苦工作,尤其是在吃完中午饭后,也没有运动的时间,于是就接着坐在电脑前工作。由于缺乏运动,很容易使腰腹的脂肪堆积起来,长此以往,小蛮腰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赘肉,严重影响身材不说,更给自己的健康留了巨大的隐患。

据美国的研究人员对4万多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大肚腩比大腿和臀部的赘肉危害更大,腹部大量堆积脂肪会增加女性早死的危险性,即使对于不肥胖的人也是如此。腰围大88.9厘米及以上的女性,比腰围在71.12厘米以内的女性早死的危险性提高了79%。该研究报告认为,与腰围小的女性比起来,即便体重正常,腰围最大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还是达2倍,死于癌症的危险性高了63%。

使得腰腹脂肪堆积的原因,除了缺少运动外,还有就是由于现在不少女性喜欢穿低腰牛仔裤,导致腹部赘肉上身。牛仔裤自打流行以后,就深受国内年轻人的喜欢,穿起来舒服,也显得很苗条。毫无疑问,低腰牛仔裤露出小蛮腰、肚脐眼儿确实很性感,但是,低腰裤容易使脂肪上移,低腰牛仔裤挤压式的穿法,很容易让骨盆腔以上、耻骨以下腹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变差,出现皮肤过敏、便秘等代谢症候群症状,或是因为大肠挪动空间变小导致肠燥症,有些还合并胃食道逆流等症状。

运动

看看那些当兵的人,个个都身形苗条,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腰板倍儿直。因为使脊背挺直能训练腹肌,使腹肌有力而不易松垮。如果你参加过军训肯定知道,教官在训练的时候会不止一次地强调“走路要抬头挺胸、双臂自然下垂、摇摆”,这样首先是看起来非常精神,另外摆动手臂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NO.1 仰卧起转体

仰卧起坐打小我们都做过,记得我小时候跟同学比赛的时候一分钟能做四十多个。我们这里讲的是仰卧转体,顾名思义,其姿势跟仰卧起坐一样,但是双手就不要放在脑后了,而是轻触耳垂,然后,上身抬起45度,分别向左右转动身体,转的时候尽量将左右肘关节触到膝盖。每次做50次。这个动作有助于锻炼上腹和下腹的肌群,使腹部平坦结实。

Tips:做的时候上体要保持垂直,速度也不能太快,动作要连贯。

NO.2 仰卧收复举腿

预备动作跟上面一样,区别之处就是脚要离地约10厘米,小腹用力使腿部举起,臀部离地,还原成基本姿势,做30次。此运用有助于锻炼下腹肌群。

Tips:手臂不要用力,当腹肌感到吃力时,手臂可以给一些助力。

饮食

一年四季相对来说,秋冬季节都是脂肪肆意堆积的时候,因为秋冬季节女人与夏装说拜拜了,开始换上厚衣物,也不注意自己的体形变化。再加上女性们不注意饮食,为了驱寒保暖,什么火锅啊、小肥羊啊就开始大吃海吃。还有些女性缺血体寒,此时很容易会不自觉的多饮食来增加热量,一不小心,水桶腰就会找上门来。

因此,在饮食上要增加矿物质的摄取,多吃富含钙、铁和锌的食物,这些矿物质能帮助你平衡荷尔蒙,避免这种经期前综合症。比如像牛奶、水果、干果,以及瘦肉、鱼什么的。另外,还可以多喝乳酸菌饮品清理肠道,困为乳酸菌可以对抗便秘,提高肠胃的活动机能,更强有力地将体内的废物清除。还有就是避免盐分过多,我们都知道,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比较肥胖,而引发高血压的最魁祸首便是盐。因为盐分如果摄入过多,就会损伤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心肌梗死或肾脏功能衰退,同时,盐也是造成体内积水的重要因素。

我们平常最容易见到的土豆多吃也无妨,可炖可炒,不用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有0.1%的脂肪,与其他食物相比是脂肪量非常少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摄入,使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

虾泥薯球:土豆、青虾、糯米粉适量,盐、鸡粉、胡椒粉,先把土豆去皮切成4块煮熟,然后压成泥备用;青虾去壳洗净,用刀拍成散,用刀背将虾剁成泥备用。将虾泥、土豆泥、盐、鸡粉、少量胡椒粉、两瓷勺糯米粉伴均。用手将混合好的原料搓成薯球,放入蒸锅中蒸5分钟后,出锅,撒点葱就可以吃了。

除此之外,你在吃饭的时候还可以采取站式,甭那么悠闲地坐着了。根据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着吃最科学,坐式次之,而且站着吃饭比坐着吃饭消化快20%。既能减少脂肪堆积,还能帮助消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