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饭吃八分饱

0.8生活 作者:陶涛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佚名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为了维持生命,人们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等,但是对任何营养的摄入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古人常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就是这个道理。

还记得英国的托马斯吗?这位农民活了152岁,被英王发现后召进王宫传授长寿之道。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托马斯居然去世了。当医生解剖他的尸体时,发现他的各个器官并无衰老征象,问题在于他每顿都是大吃大喝,每日吃得太饱、无节制的饮食导致他迅速死亡。

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

将同年龄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饱食终日,其寿命为1年,一组每顿只喂七八成饱,寿命为2年。可见人们节制饮食,每顿吃八成饱可延年益寿,少患疾病。

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研究。我国的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一书就大力倡导“饮食有节”;日本的《食物养生法》中也写道:“食愈少则身愈健;身愈健则体愈轻;体愈轻则心愈爽;心愈爽则智愈明;智愈明则才愈精。”言简意赅地揭示了食量与健康的关系。当然,饭吃八分饱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因为太少不能满足身体所需,太多又可能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勒紧裤腰带和吃撑了还继续吃的做法都是无益的。

饭吃八分饱有益大脑健康

饭只吃八分饱的最大“受益者”非大脑莫属。如果人们每顿饭都吃十分饱,可能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衰老。人们吃饱后,往往会陷入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这是由于饱餐后,人体内的血液都流到胃肠系统帮助消化,导致大脑缺血。研究显示,如果人吃得太饱,一种名为“纤维芽细胞长因子”的物质会在大脑中迅速生长,这种物质可引起脑动脉硬化。

如果人们长期每餐饱食,“纤维芽细胞长因子”就会在大脑中不断积存、增多,当它达到一定量时,大脑动脉便会发生硬化。脑动脉硬化是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因子,因此,平日里每餐只吃八分饱,可益智延寿,有益大脑健康。

饭吃八分饱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疾病,是肝硬化的前奏,人之所以会患上脂肪肝,就是因为肝脏中脂肪增多。在日常生活中,导致脂肪肝的最大原因是每餐都吃得十分饱导致营养过剩。养成饭只吃八分饱的饮食习惯可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出现脂肪肝,为了保护肝脏,年过四十的人最好每次吃饭只吃七八成饱。

饭吃八分饱可延缓衰老

尽管人体的衰老是所有生物体必经的过程,但人体衰老的时期和速度会受制于多种因素,而营养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人们为了维持生命,需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也就是所谓的能量。如果人体消耗的能量与摄取的能量能长期保持平衡,人体就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但如果人们长期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取的能量,则会出现体重减轻、身体消瘦、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且极易患疾病;反之,如果人们长期摄取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则会导致人体内能量过剩,将出现脂肪堆积,身体超重,甚至因肥胖而患上各种慢性病的结果。由此可见,能量的过少或过多都会有损健康,加速人体衰老。

饭吃八分饱有益于肠胃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吃饭时吃到八分饱的感觉最舒服。因为这样不会增加胃的负担,还有益于血液在周身的平衡循环,而不只是集中在肠胃帮助其消化吸收。

如果人们总是暴饮暴食、狂饮海吃,吃到十分饱,甚至十一分、十二分饱,势必会给肠胃造成严重的负担,加大肠胃的工作量,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肠胃病。

既然饭只吃八分饱有益健康,那么怎样掌握八分饱的度呢?

吃到八分饱就是感觉自己还能稍稍进一点食物时,立即停止进食的一种吃法,也就是比全饱稍微少吃一些东西。这必须依靠自己的感觉,掌握进食的量。因为每个人的饱胀感是不同的,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感觉饱了,而有些人要吃很多东西才会感觉饱。吃饭时,可根据自己的长期经验,控制好食量,就算不吃全饱,也要在感到稍有饱胀感,但自己还能吃的情况下停止进食。

需要指出的是,吃八分饱并不是说少吃或者不吃。过度节食,只会导致营养不良,使人体内维持营养代谢的物质缺乏,水电解质等失去平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形成“厌食症”。而患上“厌食症”的人,会对食物更提不起兴趣,甚至看到食物就感到恶心,如此发展下去只会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吃饭八分饱,一定要掌握好度,过少、过多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健康提醒●

吃饭一定要把握好八分的“度”,遇到喜欢吃的食物也要控制住自己的嘴。如果有一顿饭吃得过饱,饭后半小时后一定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运动,消耗掉多余的热量,防止其转化为脂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