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 (2)鸦片战争:炮火掩护下的自由贸易(1)

贸易战争 作者:韩青


由于拥有无可匹敌的工业优势,自由贸易政策让“英国制造”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制造品的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但英国在推行自由贸易的时候,靠的并不完全是英国产品的竞争力。正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如果某个国家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理论,那英国就会坐在谈判桌上与之进行谈判;如果某个国家拒绝,英国就会用武力来解决。其中最为典型、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例子,就是开启中国近现代史的鸦片战争。

1840 年,英国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遭到了中国查禁。为什么当时自称最文明的国家要向中国走私毒品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的产品无法同中国的产品公平竞争。

从清朝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却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但是,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一直很小。同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限制了对外贸易的规模,这让英国商品在向中国输入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得十分严重。

尽管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化,中国仍处于手工业阶段,但中国的手工业品制作的水平非常高。曾经有位英国商人将中国手工制成的纺织品拿回英国本土,问一位纺织业主,能不能用相同的价格织出同样的产品。这位英国纺织业主仔细看了看说:“我做不到。”

英国的产品在中国没有销路,但英国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保持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 年代初,中国出超额仍在每年200 ~ 300 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英国人想尽办法要改变这一局面。不久之后,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想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英国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甚至不惜采取贿赂官吏或武装走私等卑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19 世纪最初的20 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平均每年约4000 箱。到19 世纪30 年代数量激增,到1839 年更是达到了4 万箱。除了英国以外,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鸦片来中国,但为数不多。从19世纪30 年代起,在英国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贸易额就占到1/2 以上。

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而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在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英国在广州的贸易活动始终处于亏损状态,“1821 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 以上,1826 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 左右。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大利益。

鸦片贸易使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以上,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平衡,并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恶果,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鸦片贸易也加剧了清朝统治机构的腐败,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随着鸦片泛滥的日益加重,清朝统治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于是,禁烟问题被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道光皇帝经过一番权衡,召见林则徐进京,深入讨论禁烟问题,最后于1838 年12 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于1839 年3 月到达广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他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收受贿赂的水师官兵。并且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掌握了内幕情况。与此同时,他对外国鸦片贩子也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责令外商将船上所存的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并具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林则徐坚决地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2 万余箱鸦片。

1839 年6 月3 日至6 月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销毁收缴的鸦片,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