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对外开放”关系到美国的生死存亡

再见吧,美国 作者:(日)大前研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三个轴心国获胜的话,压迫和独裁就将成为自由和民主的敌人。

在冷战时代,美国的对手主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是“看不见的敌人”,彼此之间有一道“铁幕”,对立面就是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还有一道“竹幕”,对立面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虽然美国不战而胜成为冷战的赢家,但美国却误以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了胜利,似乎是前苏联的“独裁”和“计划”在美国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面前缴了械。

但我却说未必是美国战胜了前苏联,因为前苏联主要是从内部崩溃的。正好在前苏联出现制度疲劳之际,诞生了戈尔巴乔夫这个缺乏战略意识的领导人。他上台就全力推动改革和信息公开,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在当时都还不那么突出。于是就导致前苏联公众怒不可遏,再加上青年人对西方文明的羡慕,国家便一蹶不振。因此与其说是美国战胜了前苏联,不如说是前苏联自毁长城,自废武功。

于是美国便喋喋不休地陶醉于这些胜利。于是在熏人的暖风之下,美国出现了一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看看这100年的历史吧,美国见谁灭谁,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谁还想以卵击石?那就来试试看吧。美国已根本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了。

1989年柏林墙倒塌、“铁幕”被拉开后,美国的主要假想敌已变成以“竹幕”遮挡的中国。

1992年,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视察深圳和上海,呼吁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开放。在“南方讲话”的鼓舞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歌猛进,并主动拉开了“竹幕”,表明无意挑战美国。应该说这是关系到美国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