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如何理性地看待制造业的危机(1)

营销突围策略 作者:丁兴良


有人提出冬天来临之际需要寻找棉袄(强大的资金保障)。

有人建议需要降低成本。

有人呼吁构建企业的品牌体系……

很多专家、学者的建议和观点都具有可执行性,但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应该理性看待,才能够做到乱中求稳。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冬天确实是影响超乎其大。然而,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理性地看待冬天的到来,运用有效的“防寒”方法,安全顺利地度过制造业的冬天,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没有成功的事迹发生过,强大的美国也是如此。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美国的制造业过去也曾经遭遇过寒冷的冬天。与我们唯一的区别是,美国的危机管理比较强,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启动了7000亿美元来救市;在过去制造业冬天时,美国也是积极处理冬天发生的一切困难,做到转危为安。

自工业化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制造业在与日、德等国制造业的竞争中,经历了一个“绝对强大——渐次衰落——重塑优势”的过程。在此期间,美国各界对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达成了共识,即无论什么时代,制造业都是一个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创新的重要生产部门。美国大力促进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通过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顺利渡过冬天的成功经验,对正在遭遇冬天的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制造业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虽然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据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仍在GDP中占有较大比例。1987~2005年,制造业对实际GDP的贡献率为15%,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

二是制造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岗位。2006年,制造业提供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1420万个就业岗位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另外还有600万个就业岗位与制造业间接相关。同时,制造业几乎提供了所有的高技能、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岗位。而且,制造业的工资也远高于其他行业,2004年制造业的年平均工资为65000美元,其他行业为53000美元。三是制造业仍然是美国出口的中坚力量。2005年,制造业的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61%。制造业的贸易总额占制造业经济总产值的40%;相比之下,全部非制造业行业贸易总额只占其总产值的6%。

二、2000年:美国制造业的寒冬时代

2000年开始的经济不景气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制造业和产业工人,制造业产量平均下降了6%,2000~2003年的就业岗位减少了260万个。当年美国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迅速发展的技术和适应全球经济的调整造成严重的制造业结构性挑战。

(2)国家贸易壁垒被迅速打破。

(3)通信、计算机和物流领域的创新大大加速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流通。

(4)不断改善的生产工艺在全球迅速扩散。

(5)投资者为了获得高回报率而造成大量私人投资跨国界流动。

以上几点在当时加剧了美国制造业冬天到来,而且当时的制造业主与美国政府还存在一些相互沟通顺畅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如表1 4所示。

再加上近年来,围绕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美国各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普遍认为,美国制造业要维持其竞争优势,企业不断遭受调整创新的困境。人才短缺也威胁美国制造业,以及未来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趋势,美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压力。

社会成本过高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高昂的社会成本,美国制造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资金大量向国外转移,由此引发了财政赤字的增加、失业率不断提高等社会问题,促使2000年的美国制造业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寒冷季节。表1 4制造业主与美国政府相互沟通顺畅的问题美国制造业企业美国政府希望获得企业本身竞争力的关注政府缺乏意识,导致纷纷放弃制造行业的发展企业强调巩固技术领先是确保未来地位的关键要素政府税收过重,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企业关注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的需求,以确保制造业领域全球竞争的自由、开放与公平有段时间美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紧张,国外的贸易壁垒导致企业很难对外开放三、美国政府六大政策措施确保制造业安全渡过冬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