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中医养生的原则(3)

养生到底养什么 作者:孔令谦


《黄帝内经》中就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经典教诲。古人也说过:不药而治为上医。据我所知,许多有本领的老中医自己尽量不吃药,也很少让家里人吃药,即使是中草药也尽量不吃。比如我一个师弟王彤曾经治过一个扭伤后右小腿肿的病人,五服药见效,又吃了三服药拖了一年的病就全好了,他后来发现那病人从来是不吃药的,有病一律挺着,活了40多岁了,中西药从来就没吃过。他平时身体力行,注意养生之道,从饮食起居、七情六欲等方面调养身体,提高免疫能力。有时候药用得太多,或仅仅根据一知半解的猜测而吃药,这种做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还有一次,我这个师弟王彤的一个老病号给他打电话问能不能吃牛黄安宫丸。他问您家谁病了,病人说“不是你们中医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我打算先预防一下,吃它几天预防预防。”我师弟赶紧叮嘱病人不要随便吃药。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医从来都重视中药的毒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副作用,其实在《本经》、《本草纲目》中许多药的后面都注有“毒”或者“大毒”,其中有的“毒”就是指副作用;二是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饮食生活规律,不被七情所伤、六淫所惑,才是强身却病的最高境界。这一点才是中医的精华。

中医治病提倡三种境界,所谓三种境界就是上医、中医、下医。所谓上医,简单地说就是在病症出现之前就及时处理,因此,最终的“上医”就是我们自己。

在中医看来,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偏重局部,是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理论,只对发生了病变的身体感兴趣;而中医则偏重人体的宏观整体,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主张,讲究对身体功能的调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愿等到身体的毒素发生了质变时才去问诊,而希望把时间花在健康养生上,而养生的概念却唯独出现在中医理论中,从它的治疗体系到文化溯源,处处隐含着“治于未病”的养生概念。

所以养生的原则,一言概之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宏观地告诉了我们养生的目的。我再把它浓缩一下,实际上就是两个字“防病”,依靠养生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原则二:中医三线防病论

既然我们明白养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明确防什么病,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在哪里容易产生问题,容易导致何种疾病,把防病与我们身体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知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做到养生。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在养生、健康、保健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祖父和我父亲,他们在长期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根据多年的临床总结,结合中医的理论,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分成上中下三线来防病。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上中下三线防病。

其中“上为心肺、中为脾胃、下为肝肾”。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首先就必须了解我们人体结构大概是怎么样的,哪里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才能更好地提前预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