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心较比干多一窍:经济学的思维(10)

趣味经济学100问 作者:黄典波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第二种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了钱,所以不应该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作的决定不是后悔买了票,而是决定是否继续看这部电影。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不计沉没成本也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昨天的成本已经付出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其实是非理性的,是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

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

知识链接

生产经营中的沉没成本

一般来说,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她为什么要“东食西宿”——机会成本

轶闻趣谈

《艺文类聚》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户人家的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父母一时间陷入了两难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因为无论选择哪个都会有所失。

于是父母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你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可能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以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