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创世史上说,神首先创造了一个贝壳,并且把它放在了海底。在海底,贝壳觉得生活很无趣。它每天无所事事,能做的只是打开贝壳,放入一些海水,然后再将壳合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重复着开盖、合盖、开盖、合盖的动作……
后来,神创造了鹰,并且赋予鹰飞翔以及达到最高山巅的自由。鹰的生活似乎没有了任何约束,可是鹰要为它的自由付出代价:它每天必须自己捕食。没有比这更适合鹰的事情了。当鹰有了孩子之后,鹰常常得用一天的时间才能捕获足够的猎物。但是鹰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最后神创造了人。神先将人带到贝壳面前,接着又将他带到鹰的面前,然后要求他自己决定选择哪一种生活。
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们可以在这两种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贝壳代表着那些错过了机会扩大自己眼界的人。代价是,他们不得不一辈子重复做一件事。拿破仑·希尔说过:“有些人因为吃得太多而早逝,有些人因为喝酒太多而早逝,还有一些人忧郁而死,因为他们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选择了鹰的生活方式的人,走的肯定不是一条轻松的路。要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们必须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变得越成熟,我们拥有的自由才越充分。这样看来,挑战与困难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不断学习和成长——这种生活哲学建立在4种认识的基础上:
1. 成长是我们基因密码的一部分。
我们怎样才能判定一个事物是否有生命呢?答案是: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在成长。依据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将一块石头和一棵活着的珊瑚区分开来。当一个事物停止生长和变化的时候,它就死亡了。成长体现了生命的原则。但是,进化并不只是纯粹的生长,还意味着有目的的成长。成长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更具有生命力,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2. 不断学习和成长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当我们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整个人生旅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的天性。孩子总想研究点什么,认识点什么,调查点什么,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当他们经历险境、承担风险的时候,他们并不懂得保护自己。人们会自问:孩子怎么会有如此充沛的精力?人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精力,也许的确如此。
与孩子相比,我们来观察一下不再学习与成长的成年人。虽然他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时光,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起来并不快乐。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停止学习和成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意义而变得空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也就丧失了生活的情趣和精力。
3. 所有的宗教都追求人的“更佳”状态。
这里我要说明的并非宗教教义,而是一个事实。世界上的各种宗教表达的都是人类的内心渴望。宗教称自己可以帮助人类实现这些渴望:解脱、领悟、神圣、和平、更美好的生活以及爱情,等等。实现所有这些愿望的前提条件是我们自身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教导人们:“你不应该改变你自己。”
4. 适用于所有的经济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
停滞的状态绝不可能出现,一家公司非盛即衰。如果有谁想尝试保持某种水平的话,他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在商业领域谋生的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否则他就会变得弱小。爱德华兹·戴明博士①是这样定义质量的:“质量不仅仅意味着达到某种水平,它还指在一个充满生命和活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进步。”
如果我们违背生活法则、违背进化规律、违背我们的需求、违背我们的渴望、违背所有的经济理性而生活,我们又如何能感到幸福呢?学习和成长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得到的体验,是毒品或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