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则之十三 不因拒绝而灰心

赢家法则 作者:(德)博多·舍费尔


杰菲特和许多人一样,崇拜一位闻名遐迩的演说家,演讲让他心潮澎湃,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

紧接着,杰菲特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听众对演讲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一群人觉得演说家很可笑,并抨击他的讲演;另一群人觉得他不是特别好,但也不是特别糟糕。可是,绝大多数人和杰菲特的观点一致,对演讲传达的信息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要将听到的内容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杰菲特走到演讲家面前,他要亲自问一问,为什么听众对于同样的内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演讲家答道:“这样3种人是每个演讲者都会遇见的。虽然比例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规模较大的听众群中都会有发表批评和嘲讽的人、持中立观点的人以及被演讲内容打动的人。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人将批评和否定看成是他们毕生的任务。打开心扉接受新事物也需要勇气,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勇气。

“我发现,当我开始从容面对这3种人的存在时,心里轻松多了。我只把注意力放在赞同我的观点的听众身上。自那以后,我演讲时的状态有了很大的好转。”

3种人

每个赢家都懂得如何面对拒绝。他知道总是存在3种人:

?誗 第一种人拒绝你。

?誗 第二种人犹豫不决,最终不采取任何行动。

?誗 第三种人接受你以及你的项目或你的想法。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会遇见这样3种人。这是客观事实,与你的项目、你的服务、你的公司或者你自身根本无关,这是人的天性。

3个阶段

每一种设想和每一个项目都要经历3个阶段,这与项目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3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嘲讽。项目得不到重视,有些人会冷嘲热讽。

第二阶段:批评。嘲讽的态度已经不合时宜,因为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现在有人持批评态度。第二阶段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进步,因为批评是人们首先必须面对的。

第三阶段:认同。对于坚持不懈且锲而不舍的人,别人会渐渐地改变原先批判的态度,认同取代了批评。尽管还会有一些喜欢指指点点的人,但是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也不会有许多人附和。

幸亏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上述3种人。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冷嘲热讽,但是你也不会得到所有你期望得到的支持。无论如何,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人对你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

不因批评而气馁,在困境中成长

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这3个阶段,也会遇见这3种人。问题是,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常常会注意到两种极端情况:一些人面对批评完全采取封闭的态度,然后暗自审视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吸取教训;而另一种人却非常在意别人的批评并因此立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些人总是在努力让别人满意,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对自己的背叛。

行为的艺术就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一方面,我们不应当对正确的批评置之不理,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某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当忘记,失败是难免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不因批评而气馁,在困境中成长。

明确区分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考虑一下,别人的批评是建设性且合理的,或只是无理的指责。

当你无法作出明确判断的时候,你就不必理会这些批评。脸皮厚一点的人肯定会比脸皮薄的人更有成就。

赢家学会了不把无理的批评放在心上。他们认识到,这些指责的人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同样也知道,冷嘲热讽的人、持反对意见的人总是存在的。众口难调,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我们自己选择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东西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这样也好——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但是我们有权决定是否让自己受他人意志的阻挠。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喜欢我们所做的事,这并不可怕,只是我们不能让他们改变我们的想法。

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说道:“离开一幢房子的时候,倒干净鞋里的沙子。”其实,人们在进入房门之前清除鞋中的土,这种做法似乎比箴言中所说的更符合逻辑,可是这句话有着其他的含义:人们在一幢房子或其他的任何地方是被接受还是被排斥,这其实并不重要。根据平均原则,任何一件事物总会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它。

可是,也会有许多人拒绝同一件事物,而且他们还会不吝笔墨地赘述自己反对的理由。有一些论据听来如鞋里的沙粒一样让人生厌。开始的时候,一些小沙子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你走了几公里之后,即使是很小的沙子也会把你的脚磨破,让你最后不得不停下来。赢家有能力把无理的批评像沙粒一样拒之门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