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第一章互联的世界(7)

系统锁定 作者:曾涛


互联网向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网络教育盛行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教育不仅促进传统教育进行革新和发展,而且补充教育的空白,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互联网的年轻性决定了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绝大多数群体,他们比中年人更能娴熟地使用互联网,老一代只得从青年身上学习新的知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互联网可看做“后喻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后辈拥有前辈所不曾拥有的知识点冲击,或许,未来的互联网还能创造出更多我们未知的奇迹。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互联网把每一台个人计算机联结了起来,开发出丰富的内容和成熟的应用,但是这些内容与应用,是针对人与人这个特定的领域并且是虚拟的,除了人与人,我们所处的世界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物体,那么人和物、物和物之间是不是也能有这样一种对话工具呢?工业时代的技术发展催生了物联网,它的出现使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有效通信变为可能。物联网的诞生,真正标志着我们所在的世界彻底地互联互通了。

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未来有一种生活是这样的:人们驾车时,只需要设置好目的地,便可以在车上随意睡觉、看电影,车载系统会通过路面接受到的智能信号行驶;人们生病时,不需要去医院,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仪器,医生就可以24小时监测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你还能通过手机在北京控制成都家中的电饭煲为家人煮饭。这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这实际上是通过放置在物体内的微型传感器实现的,微型传感器负责收集各种数据,一旦发生异常改变,数据处理中心便会发出提醒或修改信息,随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共享和传输,就能实现通俗意义上的物物相连。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只要借助物联网技术,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工具。

世界的未来会走向何处?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可能是其最终的归宿。在高科技使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将世界联结为一体,而电子技术让万物变得更加智能,这些都标志着“智慧地球”时代即将来临。据预测,全世界很快将有20亿的网民,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想象一下,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人与人的相连,如果系统和物体之间也可以相互“对话”,数以万亿计的事物将通过一定的设备紧密相连——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城市道路、超市、机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在物物相连的基础上,现代计算模式可以掌控日益激增的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传运结构,并将它们与后端系统连接,从而使我们整个社会系统、流程和基础结构都处于更加高效的状态。简单理解,“智慧地球”其实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的产物。这个意义非同寻常,我们不仅拥有了一个开放式的虚拟世界,也获得了一个真切的现实世界。看一看这个现实世界的图景,似乎它并不遥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