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节:从众投资:"随波逐流"的秘诀(2)

炒股就是炒心理 作者:付刚


更有趣的结果还在后面,当心理学家的同谋离开,被试者是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再问他相同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被试者还是坚持回答线条B才是正确答案,看来群体的压力不仅仅能够改变个体的行为,连个体的思想也能改变。

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类有一种认知协调的本能,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最好要协调一致,现在既然口头上已经承认了线条B,那么他就会改变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使得内外协调一致。换句话说,他不会承认自己是迫于压力才改变的想法,而是认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经过心理学家的反复试验,他们发现超过70%的人都至少表现出一次从众行为,只有约25%的人从未表现出从众行为。要知道,心理学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简单、一眼能够看出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1/4的人愿意坚持。

那么,从众行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容易出现呢? C.A.基斯勒在1969年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引发从众行为的四种需求或愿望:

(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2)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4)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总之,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个体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多于性格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我们了解人的从众心理,并恰当地处理其行为,是很有意义的。

股民从众的心理因素

一位资深股民炒股已经有十多年了。有一次,他看中一只股票,左分析右分析都觉得这是一只黑马股。但与他一起炒股的人都说这只股不会有大作为。于是他开始退却了,认为既然大家都这么说,就应该有一定的道理。结果没过多久,原先被他看做是黑马股的那只股票竟然一路飙升。那一刻,这位资深股民追悔莫及。

这位资深股民当时这种认为“既然大家都这么说,就应该有一定的道理”的心理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服从多数是现代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的一项准则。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从众心理。

导致股民从众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