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公权市场: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作者:徐宗威


第八部分,特许经营面对新的形势。讲了进入21世纪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新的政策要求。这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深化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实际讲了市政公用事业公权运用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公共财政,为市政公用事业公权的运用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九部分,特许经营合同。讲了特许经营合同的行政合同性质。分析了地方实践中的一个真实合同。实际上讲了在市政公用事业公权的运用中,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以及政府作为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一方,必须保留调整、变更和直至终止执行合同权利的重要性。

第十部分,特许经营的政府监管。讲了在实行特许经营中,政府应当在九个方面加强监管。特别是对合作伙伴的监管,既要坚持收支平衡原则处理双方利益,又要坚持长期友好伙伴关系,保障市政公用事业生产和服务的稳定性。实际上讲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开展的合作,不意味着政府公共职能的弱化,更不意味着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开展的合作,必须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特别是对项目资产转让、项目运营安全、委托经营期限、产品服务价格等涉及公权重要利益的事项,要加强政府的指导、检查和监管,以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十一部分,一个荒唐的特许经营。讲了发生在地方的一个真实故事——城市管道燃气项目特许经营“一女二嫁”。对这个故事的分析,引发了对全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思考。实际上讲了在市政公用事业公权的转移和运用中,缺乏公权运用的市场规范,对地方实践中可能发生的市场混乱、城市安全、显失公平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问题,敲响了警钟。

……

四、书中的主要观点

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是市政公用事业实施的重大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成为可能,并得到广泛的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这一改革与合作,关系到公共部门的职能转变;关系到私营部门的作用影响;关系到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的前途;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说到底是关系到公权作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观点之一:公有制经济在市政公用事业中应当占有主体地位。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其目的是改变长期以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发挥国有经济应有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效益,把国有经济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公用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敏感产业。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在公用事业中应当占有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

观点之二:政府在实行特许经营中其公共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改革,吸引和接纳了大量的民营经济和非公经济从事公用事业,使市政公用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繁荣了市场公共产品供应,提高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但是这样的改变,不等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弱化。中央提出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的要求,表明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角色。

观点之三:市政公用事业中国有股权转让必须坚持国有控股。

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部分产权向非公经济实行转让,民营经济和外国资本大举进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一些地方大有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股权退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之势。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即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要求在市政公用事业中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并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市政公用事业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能用行政命令国有企业退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

观点之四:政府必须解决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失灵部分的有效供给。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机制已经在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市场机制是有缺陷的,相对于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发挥着相反的非积极的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体制和机制不能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全部问题。中央提出加强宏观调控,表明对市场失灵部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求必须通过政府行为解决市场中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供应失衡的部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观点之五:政府公共职能要求政府应当成为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

温家宝总理曾讲过,经济建设和社会?业,叫“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解决公共服务能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也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关注社会民生和弱势群体。中央提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求加大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政府作为公共职能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应当发挥投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市政公用事业其产品、供应和服务的能力。

观点之六:政府寻求的市政公用事业合作方一定是战略合作者。

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在较长的经营期内会遇到各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风险。选择合作者、投资者或承租者是战略合作者至关重要,如果不是战略合作者,没有良好的业内经验和社会诚信,投资者或承租者急功近利,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市政公用事业的长期平稳运营将面临严峻的短期逐利挑战。在政府与合作者之间,合作的重要基础是项目经营的收支平衡。双方认可收支平衡才可能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观点之七:既然是公共财政,政府就应当承担市政公用事业的资金支出。

建立公共财政的依据是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市政公用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当然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依据之一。市政公用事业既然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依据之一,那么市政公用事业支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财政预算和决算的科目之一。中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从体制上和理论上解决了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和事业经费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市政公用事业支出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主要的支出内容。

ⅩⅧⅩⅦ观点之八: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市场经济带来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呼声会越来越高。市场越发展,越要求政府关注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市场越发展,越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服务的投入,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市场越发展,越要求政府切实解决社会公众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大体相同或均等化。中央提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明确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共服务属性,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共职能的责任。

观点之九:发展是检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改革的重要标准。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49%,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市政公用事业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只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只追求效益和质量的发展也不是科学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判断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重要的标准是看市政公用事业是不是发展了,是不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些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感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为本书写了序言。

徐宗威

2009年3月28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