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选择快乐享受危机(4)

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 作者:綦彦臣


2.3旅游一定花一堆钱吗

坚持锻炼是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选择,但它不是唯一的。在旅游方面投入一些金钱也是增强身体素质的途径之一。不过,增强体质的旅游不是去著名的景点。这样旅游的好处是:旅游者的密度相对较小,空气质量与环境安逸程度较高;成本相对较小;选择空间较大,即避免被旅游团强行安排。特色旅游是多元化的,至少存在以下3种选择:(1)在100千米的距离内,全家人去看一些相对于全国著名景点来说名声很小的景点。(2)骑单车到乡下去,看看田野、树林,亦不失为惬意之旅。其中的条件选择是:一大清早出发(避免公路车流高峰),能穿梭乡村小路而不走公路更好。在实施计划前,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出发前的一周的每天早晨骑车锻炼5千米。(3)在特殊的天气里,享受自然之美。比如大雪纷飞的冬季早晨,不是站在阳台上看银色的世界,而是穿好防寒服到城市郊边跑一圈、转一番。这样的选择是中小(三四线)城市小资的专利,而大(一二线)城市的城中小资们则要受到限制。

2.4富和尚取不到经,股市上赚不到钱    

人要进行自我交易、实现个人选择,首先要对付的是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此前说到的“公务缠身”的那位先生,他的不良习惯是喝酒比较多,第二天出现宿醉,即便时间很充裕也无法提笔写作,双休日或许就在麻将桌边度过了。久之,就不得不为自己不好的习惯找借口,所谓公务缠身,云云。再比如,进行长期锻炼,是对不良习惯的革命,第一个问题是能否早起或抽出傍晚的时间。无法改变不良习惯,必定发生无形资产方面的损失,也会发生有形的损失。比如,一个急需现金的人,手中有两只股票,一只赚钱不多但能赚点,一只不赚钱但赔钱不算多。一般情况下,他会卖出稍赚点钱的那只股票来换取现金,而不是卖出那只赔得不多的股票。掩盖自己以往的决策错误(仍如此前所讲的“认知失谐”现象),也是具体到卖出不赚钱股票换取现金的真实动机。卖掉赚钱的那只股票,等于丧失了更多的赚钱的机会;等待不赚钱的那只股票升值,等于为未来承担更大的风险。人们要改变习惯,何其难也!不过,天下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即便不是外力强迫,如果在某个时点上信息量忽然增大,也会使人改变不良习惯。清朝末年,湘军将领、桐城派文人刘蓉(1816—1873)写过一篇名叫《习惯说》的短文。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室之不扫,何以扫天下”励志用语就化自这篇短文,其原话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刘蓉在《习惯说》中讲了他少年读书时的感悟。他读书的屋子里有一个直径一尺的小坑,天长日久,坑变大了;他读书思考时,要在屋里踱步,踱步就得绕着大坑走;起初,不太适应,后来也就习惯了。有一天,他父亲来视察他的读书情况,见他绕坑而行,就笑说:“一间屋子还收拾不利落,怎么会对天下国家作出贡献呢?”并命童仆取土平整,平整后,刘蓉往上面走,总觉得平平的地面起了个大土包。过了好一段时间,就又适应了,感到地上没有大土包而是平坦无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