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拉尔夫·阿卡姆波拉(4)

金融异术:与顶级技术分析师的对话 作者:(美)罗闻全


您如何处理早期信号鉴别和提高随机噪声敏感度之间的权衡问题呢?首先,假如你是短期交易者,我指的是日交易者(daytrader)或仅持有几周时间的交易者——我当然不属于这类人,你就更有可能看到随机噪声带来的干扰。在我工作过的所有公司里(我曾为三家大型经纪公司工作过),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我们保持12到18周的持股范围,其实,这正是基本面分析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不在乎不起眼的波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我还是要关注市场回报的,因此,异常的市场动态还是会让我们提高警惕,因为它们有可能歪曲市场的本来面目。但很多市场噪声还是可以消除的;它们不应该破坏或干扰我们对长期动态的把握。我根本就不做短期交易。即使必须要做短期交易,而且能做,我也不愿意去做,因为一定要这样的话,我就必须要应对这些噪声。市场上的噪声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我们通过止损(stoploss)措施保护自己的原因。

技术分析在单独使用还是与基本面分析并用时更有效?如果我负责投资组合或共同基金的话,我一般都会从基本面分析开始。如果要让我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要给我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但是在选择买进时机和买进方式的问题上,我就得完全依赖技术分析方法了。因此,在这类情况下,我还是喜欢两者并用。但是,一旦你走进我的图表室征求我意见的话,那就是100%的技术面问题了。我们在撰写行情报告时,实际上是在撰写技术性行情报告。除技术性因素之外,任何其他外力都不能主宰技术行情报告的基本观点。但是在向投资群体、尤其是普通大众讲解投资行情时,我就要想方设法通过基本面分析证明自己的投资观点,因为这样有助于更轻易、更深入浅出地说明观点。我绝对不会说,“听着,你一定要买这只股票,现在绝对是探底了。”实际上,听众根本就不会买这个账。我可以对职业技术分析师这样说,因为他们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和理由。但是对那些不够专业的听者,就一定要注意你的措辞了。这也是技术分析最大的问题所在;问题的真谛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怎样解释自己的工作。技术分析的术语经常会把人们搞得一头雾水,因此,我从来不用那样的语言。我喜欢用“价值低估”或“价值高估”、而不是“头”和“底”这样的词语。“底部”是指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头”实际上就是价值高估的股票。请相信,基本面分析师肯定知道这些词汇的含义。

所以说,您的方法是纯粹的技术分析法。只有在向非专业技术型听众解释您的纯技术分析法时,您才会引用基本面分析的观点,对吧?在保德信证券的时候,我开发了一种独特的产品:首先,我们要对公司追踪的所有基本股票进行研究;然后,我会从中只挑选出被评定为“买入”级的股票。此时,我会问,“在这些从基本面上看属于买入级的股票中,通过定量评价,有多少可以评定为增持级或减持级的股票呢?”于是,我拿着这个买入级股票清单,再逐一进行定量筛选。比如说,开始的时候,这份清单上有500只股票,经过基本面分析,其中的200只股票属于买入级。再经过定量分析,在这200只股票中,最终有100只被评价为可增持的股票。于是,我会以这100只股票为基础,对它们逐一进行最后的技术分析。在这100只股票中,可能有75只通过技术分析被认定为优质股票。现在,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股票进行第三轮筛选。因此,我把这些经过基本面分析、定量分析和技术分析的股票称为“受三重庇护”(triceblessed)的股票。我们每月都会撰写一份这样的报告。我们还有基本面分析师为撰写股票做宣传工作。被评价为“卖出级”的股票,我们称之为“受诅咒”的股票,相应的,它们可能“受双重诅咒”(twicecursed)或“受三重诅咒”(tricecursed);也就是说,在基本面分析、定量分析和技术分析中的二或三个层面上被否定的股票。客户都喜欢这个系统,因为客户知道我们是用三重技术为他们把关。尽管我本人是技术分析师,但是在做出技术层面的投资推荐之前,还是要借助于其他两种评价标准。因此,我不仅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而且需要利用其他研究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