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5)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金融危机严惩了曾经被贪婪蒙蔽双眼的世界,复苏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多人认为,复苏可能只是表面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就表示,IMF仍维持2009年全球经济负增长1?4%的预期。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截至2009年9月,全球银行业还有1?6万亿美元的有毒资产没有剥离。这些有毒资产如同幽灵挥之不去,威胁着世界金融体系的安全。而商业地产和信用卡的风险又兴风作浪,成为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次贷危机开始起,近2000亿美元的恶性房产投资化为灰烬,美联储给金融市场注入数千亿美元的“血液”,同时还启动紧急贷款窗口,为一级交易商信贷打开融资渠道,这是美国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国家所采取的最积极的财政刺激手段。美国的金融系统是否已经摆脱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了呢?

嘉宾李?凯勒润美国金融博物馆首席执行官。:美国的银行业正在缓慢地恢复,但是非常缓慢。为什么?政府已经注入了近7亿美元,但这些银行资本还不够,它们的资本结构不够好,而且在许多资产负债表上,还可以看见很多不良的房债,那是很糟糕的。同时也有统计的问题,银行说他们的借贷款有1000万美元,事实上这些贷款可能只值200万美元,这些贷款还没有按照市值来计算,不过他们迟早会承认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人们将会说,哦,我原以为情况正在好转,实际上另外一个鞋子还没有落下来。

嘉宾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还存在大规模的坏账,按照政府最后的评估至少是在2万亿美元以上,我想应该还不止这些。美国政府有金融稳定方案,即通过政府给私人非银行机构贷款,让它们来收购这些坏账。这个操作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始。当它要开始收购的时候,我估计美国政府的赤字,或者美联储的货币信贷可能还要大幅增加。

对于美国金融系统的企稳,究竟有何判断依据?经济学家许小年分析认为,金融体系恢复正常功能,起码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资产价格跌到底,投资者在确认到“底”之后,才敢放心买入,反弹才具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干预资产价格的调整,只能增加市场对是否到底的疑虑,于信心的恢复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金融机构充分暴露其不良资产,并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和清理坏账,修复资产负债表。

第三,发达经济国家尤其是美国,家庭储蓄率从危机前的近乎为零,回复到历史正常水平。在抛弃了借钱消费的生活方式后,一定的储蓄是消费复苏的必要前提。

从这三个条件来看,发达经济体虽仍有下调的空间,但距底部已经不太远了。例如,关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美联储经过“压力测试”,基本上摸清了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缺口,但资本金的补充需要时间,银行与资本市场恢复正常融资功能则会更迟一些。同时,美国家庭储蓄率虽已从零反弹至4%,但要达到7%、8%的历史平均水平仍需时日。

金融体系的泡沫尚未挤干,而为复苏经济,世界各国采取的救市政策,在拉动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裹挟了风险。在过往的数月中,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出现新一轮流动性过剩局面,通货膨胀压力日显,也增大了出现“滞胀”的可能。这成为导致危机复发的另一个隐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