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好运可以提前感知:心灵理论(2)

运气调控术 作者:(美)冈瑟


超心理能力存在吗?

如果超心理能力果真存在,就会对运气的解释有很大帮助。但心灵现象的研究是桩奇特的买卖:支持者都想将它归入科学(本书也是这么归类的),但别的科学又不想对它完全敞开大门。时至今日,它充其量只算个临时的二等成员。

有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或别的科学家认为,心灵现象的确存在,超心理是个值得研究的领域。但也有人认为,研究或许值得,但态度还是以怀疑为主。还有人觉得这就是披着学术外衣的超自然研究。其余人则觉得这完全就是老掉牙的垃圾货色。

问题在于,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非可以测量、可以给出理想描述的力量——至少现在还不是。更坏的是,就算假设这些力量的确存在,要想象它们的工作原理也绝非易事。要是H·B真能坐在纽约预测下个月拉斯维加斯或索拉库的轮盘赌局,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进入她的头脑中去的呢?这是何种能量形式?又以何种方式传播?通过何种渠道输送?超心理学家一直在给出新答案,但结果只是让这个问题更蠢罢了。

拜耳博士在《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杂志中悲哀地写道:“超心理学所研究的,是无法以现代物理的概念框架予以解释的现象。”换言之,就算超心理现象的确存在,也不是现代科学能解释得了的,至少我们所知的西方科学没法解释,在某些东方科学和哲学中还有容身之地。西方科学家无不坚持实验应该可重复进行,也迫切?望对观察到的效应一一做出合理解释;在他们看来,心灵现象是个叫人困惑的谜——如果承认或假设其存在的话,就成了一桩可恶的麻烦事。他们宁愿对方走得远远的,别来烦他们。

但心灵现象是不可能走开的。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可能得到科学家或大众的一致支持;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尚无可能。保险起见,还是预测有关争论将会继续下去吧。超心理学家将继续寻找证据,以证明传言不虚,而别的科学家也将继续对这些证据进行批驳。

关于超心理学,迄今获得的证据大多来自实验室内的测试。测试中,实验人员让被测试者在视听范围之外猜测?翻开的是哪张牌。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莱恩博士普及了这个猜牌程序,由此为超心理学打下了基础(在他之前,这类现象都归于“超自然”名下)。莱恩及其追随者不断推出新的人类展品:他们个个具有诡异的超能力,能知道不可能通过五官感知的事情。

每个超心理学家都有青睐的展品。莱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爱的是一个名叫休伯特·皮尔斯的神学学生。莱恩和皮尔斯玩的是一套特殊的测试牌,共25张,5种花色,每张一种。如果你没有超感知觉的才能,只是随机猜测纸牌翻转的次序,那么按照统计学概率,每翻25张,你会猜对5张。但皮尔斯一度达到了每轮10张的平均正确率,有一轮甚至猜对了全部25张。光靠运气猜对全部花色的概率微乎其微,莱恩因此坚称:“这不可能是完全随机的,一定有什么别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们只能承认超感知觉的存在。”

别的超心理学家也纷纷推出更为神奇的展品。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最为神奇者,是1936年由纽约州亨特学院的伯纳德·赖斯教授推出的。他的头号展品是一位26岁的女子。赖斯声称,在用25张卡片进行的74轮测试中,她猜了一次全中、一次24中,平均正确率是18.24张。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估算,猜中这个平均分的概率为10-200。赖斯教授自然也响应了莱恩博士的说法:“这不可能是随机发生的,所以……”

“所以也没什么嘛。”别的科学家同声说道。随机论者华伦·伟弗博士就是不为所动者之一。他会提醒我们前面的两条概率定律: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可能的事迟早会发生。他说,休伯特·皮尔斯等人得到的高分可以看做是随机运气中的反常运势。他也承认这些运势的概率很小,因此显得“奇异”,以纯粹随机性的角度来看难以置信。但他坚称,莱恩博士的说法比随机性解释更难以置信。

莱恩必须在两种“奇异”的解释中抉择,结果选了那个他觉得最可能对的解释。伟弗博士则认为莱恩选错了:“这个解释我接受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