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中国股市的根本矛盾(5)

短线赌钱与长线赌命 作者:何之


中国股市的根本矛盾

我刚才说过,“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一个问题,甚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有解决的必要了——我大概可以因此而避免被指责为“否定股权分置改革的伟大成果”),但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中国股市最根本的矛盾不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矛盾”。

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另一对矛盾:“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全体股东的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才是上市公司(主要是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诸多通病的根源!

想想看吧,为什么有那么多好端端的上市公司会陷入“一年优、二年平、三年亏、四年重组”这样的怪圈?为什么那么多看似优秀的上市公司会犯下胡乱担保、草率投资等等相当低级却损失惨重的“经营失误”?如果你知道自己不应该低估那些管理者的智商的话(尤其是当一些“失误”看起来实在是太“弱智”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其中一定另有原因。

如果我们把“管理者”的概念略为延伸,跨出在上市公司任职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范围,延伸到那些代表政府行使非流通股股东权利的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上市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具有足够的影响力,也符合管理者的概念),那么,股市上常见的、在政府官员主导下的“拉郎配”(为了解决当地的某些问题——实际上是某些官员个人的政绩问题,让经营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兼并”当地的部分亏损企业)之类损害全体股东利益的行为,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还是中国股市的上述根本矛盾的再清楚不过的表现。

由此可见,把股权分置当作是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的说法,实在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

我曾经在2002年写文章专门分析过上述观点,当时,我读到《财经》杂志“破解股市迷思”一文(2002年第14期)后颇为感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怀疑。文章对全球主要股市中的流通股比例做过计算,发现全球七大发达股市的流通比重以美国的93.9%为最高,香港的48.5%为最低。中国股市的流通比例是多少呢?33.2%。文章把中国股市的流通比例与美国的相比,说明中国股市股权分置带来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我看了文章以后觉得很奇怪,香港同样被列为发达市场,作者怎么舍近求远、一定要把中国股市与美国去比而不就近与香港去比?

如果与香港去比情况如何呢?大陆股市的33.2%这个数字固然很低,但是,与香港的48.5%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差距,因为都是占控股比例的股票不流通(大陆股市的非流通比例为66.8%,香港股市的非流通比例为51.5%),如果大比例股票不流通是所有股市乱象的根源,那么,香港股市与大陆股市的状况之间,应该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但实际情况是,两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市场的成熟与规范程度也相去甚远,这15.3%的差别就足以造成两个市场的天壤之别吗?不可信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