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到底有多好(1)

世界的人民币 作者:孙兆东


笔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将出现“人民币美元”,之后将转变为“美元人民币”。在21世纪的前30年,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之一。到了21世纪中叶,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一道,共同完成一项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变革——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的目标。人民币国际化的美好愿景或许今天还是人们的梦想,但是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终将国际化,“中国的人民币”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人民币”。

有句话说:“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如果没有得到,也就不会有失去。”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有些人永远不会想到。在得到人民币国际化结果的同时,我们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还有一句话说:“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承担选择。”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承担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

那么,就让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必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一番利弊权衡吧。

如今,已经实现国际化的货币,如美元、欧元等,正在享受国际化带来的种种好处与便利。若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分享同样的好处也是必然。

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内外兼修”

在2009年7月初中国政府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杂志社总编辑孙淮滨表示:“这个政策出台,对我们纺织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008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对我们的出口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下半年对欧元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孙淮滨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一家国内企业想从境外进口价值50万美元的货物,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如果按照这个汇率计算企业应该付出的人民币是340万元人民币。但一般货款都是等到10天后对方货物运到时才支付,这个时候汇率已经变成了1∶5,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美元升值了,境内企业最终支付的人民币其实是万元,比原来增加了万元。孙淮滨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汇市极为动荡的2008年,不少企业深受其害。不过,如果是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话,就不涉及汇率波动的问题了。

以往,我国绝大部分对外贸易均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和结算,汇率波动风险也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

深圳一家主营眼镜生意的外贸公司,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洲,这个公司的任小姐说,2008年5月,她接了一笔200多万元人民币的订单,接单时只收了30%的定金,还有70%的货款要等出货前才给。结果到2008年9月份收款出货时,欧元汇率跌了12%左右,她损失了20多万元人民币。任小姐说,如果能够以人民币结算,公司就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外贸企业普遍的担忧,那就是国际贸易和投资需要借助国际货币结算和计价,如果是以美元等国际货币结算,中国企业要担负太多的风险。而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就可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避免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国际货币被广泛用于国际间的计价、支付和结算,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用国际货币来进行的,这就使国际货币成为一种非常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发展贸易往来,进行经济合作。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简捷方便,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中国也不例外。例如,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

其实,对外向型企业来讲,出口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报价结算,不仅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可减少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减少一次汇兑,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缩短了结算过程,这样,企业就不必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从而减少了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

随着人民币的普遍被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欧元等货币进行国际结算。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还能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