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业大吉——店主的商圈分析学(6)

玫瑰面包营销学:妙趣横生的开店妙计 作者:邢群麟


开报摊给路人的印象往往就是维持生计的一个手段而已,饿不死撑不着。有不少书报摊,不过由于销量都不太好,大都处于微薄利润状态,单月盈利超过1000元就很是不错了。为了增加盈利,很多书报亭便兼职运营公用电话、文具、饮料、电话卡等便民服务,但即使这样,很多报亭盈利还是只能停留在2000元左右。但是在东昌路,却有一家名为“四海书报”的书报摊,一枝独秀,专门经营书报,每月平均盈利基本维持在8000元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刘小姐是当地人,“四海书报”报摊的老板,自从2002年在东昌湖附近开设了这个书摊,她不同寻常的创业历程就开始了。

有一天,刘小姐的书报摊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们拿出一个刊物清单,开始翻看书摊上的杂志,后来就一口气要了十几本,刘小姐觉得很奇怪,通过询问,她了解到,他们是城郊工业园区工厂的工人,进城一次不是很容易,于是工人们纷纷托他们带书和杂志过去,所以两个人每次进城都会买很多书、杂志和音乐CD。那位顾客走后,刘小姐开始琢磨,他们那里要买杂志往往发愁买不到,我这里有杂志却发愁卖不出去,把杂志直接送到那里卖,满足双方的需求,不就解决这个矛盾了吗?

过了几天,她就用电动车驮着一大捆新出的杂志到那家工厂,选择工厂下班的时候在厂门口摆起了书摊。果然,很多人从厂区出来的时候,一看到她的书摊马上就围观了过来,不到半个钟头,她带过去的杂志就销出了一大半,回来一清点,那半个钟头的营业额比守在城里看摊一天还多。

这件事情使她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机:这个城市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区,工厂大多是零星地分布在郊区各地,交通不是很方便,工人比较繁忙,生活设施也不是特别健全,这就为她的杂志零售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市场。由于销售点太过于分散,大的书商不愿意开展上门售书业务,她决定去开拓这片市场。她把书报摊的营业时间改变了一下,上午在城里守摊;下午四点关门,轮流去各地工厂摆流动书摊卖书。这一改变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书报摊的杂志销售额由最初的每月不足1000册一下子猛增到了3000多册,而且还在继续扩大。

刘小姐为了经营好书报摊动了很多脑筋,吃了很多苦,但是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书报摊的业务在不断地扩大,从2004年开始,店里又先后增加了三名员工,一名员工负责看摊守店,两名专门到各地流动送货,她自己当起了小老板,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市场和组织进货,短短几年时间里,刘小姐的书报净赚了将近30万元。但是刘小姐并没有懈怠,因为她知道,随着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她的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小,她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实现更先进的经营模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