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没有钱不是理由,没有投资意识才是根本(1)

每天学点投资学2 作者:丹阳


第二章:没有钱不是理由,没有投资意识才是根本

——做好规划富有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持有“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观念。他们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应付日常开销就差不多了,哪里还有余钱进行投资。其实,没钱不是理由,根本原因是没有投资意识。思想观念陈旧及个人投资方式滞后,将导致财富的匮乏与生活水平的降低。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做好投资规划,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财富。

从800元到500万,距离并不遥远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读者可能会频频摇头:800元到500万,距离还不遥远吗?有的人甚至会感叹,500万,这可是我这个工薪阶层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事实上,两者之间,距离并不遥远,通过投资就可以把800元变为500万,甚至更多。

比如,你现在30岁,预计在30年以后退休,也就是你60岁的时候。你想在自己退休的时候,为自己准备500万元的退休金。那么,从现在开始进行投资,每月投资800元,选择年回报率在15%以上的投资工具,看看30年之后,你将得到的收益。

表1每月投资800元,退休变成500万

如果你能够再节省一点,每月多储蓄400元,用1200元进行投资,并将这1200元投资在一种(或数种)年回报率在15%以上的投资工具,30年后,你就能储备700万元的退休金,给自己更舒适的退休生活。

表2每月投资1200元,退休超过700万

投资箴言:

单纯靠打工能够达到的财富级别是十分有限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才能较快地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钱进银行,只会越存越少!  以前,提到理财,人们的观念就是存钱,人们习惯手头一有闲钱,就往银行的定存账户里头放,有时候甚至连利率是多少都不关心。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钱存银行,只会越存越少。

很多读者或许会感到纳闷,钱存在银行,定期拿银行的利息,而且年底拿到手的数字确实多了,这怎么能说越存越少呢?比如说,1万元存进银行,按当前2.25%的年利率计算,年底一共可以拿到10225元。从表面上看,钱的总数的确是增加了,那么,为什么说钱会越存越少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通俗地说,现在我们吃的、喝的、用的一些物品,很多价格都在涨,那到底涨了多少呢?这就需要统一的标尺来衡量,这个标尺就是CPI。

CPI作为一个固定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商品质量的改进或者下降,对于新产品也不考虑,它所考量的只是和居民生活相关的一些商品及劳务的价格。

当CPI升幅过大的时候,表明居民生活成本较之以前变高,如果你的收入没有增加,那么相对社会大环境来说你的收入实际是降低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说去年你得到100元没有花掉,而今年CPI上升了6%,那么,你现在的这100元其实只能买到相当于去年94元就能买到的商品及劳务。

众所周知,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存款利率是对储户支付的时间报酬。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储户所得到的利息报酬应该高于同期的CPI。如果利率高于CPI,我们就说利率是正利率,这时候,才能说存进银行的钱是真正意义上变多了;如果利率低于CPI,也就是负利率,这时候,存进银行的钱只是表面上变多了,但事实上,同样的钱的购买力已经降低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5月份CPI同比增长3.1%,对比现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2.25%,我们不难发现,把钱存银行已经是负利率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把钱存进银行,不仅不能增值,甚至还要赔钱。

除了CPI在侵蚀你的银行存款外,还有一种针对小额存款征收的管理费也在侵蚀着你的银行存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