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援助法案到期之日

清算谎言经济学 作者:(美)托马斯·伍兹


政府根本不可能像变魔术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援助计划所需要的资金要么是借来的,要么是再创造的,又或者就是从大众那里征来的。有些钱是靠常年或是最近的高税收得来的――政府称之为借。财富生产者可能还算是比较贫穷的,他们创造的财富都用于支援那些快要破产的企业,以至于自己根本没什么钱。实在没有办法的话,政府只好自己又创造货币,这正是货币贬值的原因。政府发行货币开始于2008年末:从9月到12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从9000亿美元急速上升至万亿美元。《纽约时报》指出,至12月中旬这一数据会激增至3万亿美元。我们可以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不断上升的数据中看出政府为了使援助计划顺利进行已经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多少货币。现在银行手中已经握有足够多的新货币,然而一旦贷款活动开始,消费价格必将激增,特别是由于美联储每凭空创造1美元,银行就会跟着无中生有地创造出10美元。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美联储必定会突然紧缩货币供应,但这么做只会使事态变得更糟糕(我知道大家很难相信这样的做法会引发更多不稳定的因素。个中原因我会在第6章详细说明)。

不管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其结果都是从财富生产者那里搜刮资金、破坏健康的经济活动以及减少私人经济自愈所需要的资源。由于大家几乎注意不到哪一个边际企业(marginal firms)会为了国家大计被榨干吃净,所以这种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几乎是不可见的。殊不知正是这些小型企业提供的“微不足道”的资助才使援助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所谓滴水聚成海洋,上千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就是这么来的。但美誉最终只会落在奥巴马总统的头上,而真正做出贡献的企业只会被人忽视。

如果政府真的打算支撑整个金融体系,而不是让企业自然破产的话,他只能借更多的钱来填这个无底洞。但是这笔资金实在是太大,而且美国政府可能永远无法偿还,所以根本没有人或国家会借给他。另外,由于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不得不提前消耗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资金,这必将埋下另外一次危机的种子。每个人都不愿正视这一现实,但窗户纸总有一天会被捅破。

同时,我们也无法指望2008年两党的总统候选人。毫无疑问,他们都赞成援助计划的实施。“财政保守主义者”(fiscal conservative)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甚至提议政府再拿出几百亿美元来收购不良资产。但几天后他因反对为芝加哥一个天文馆提供300万美元的资金而遭到批评,因为这点钱只是他承诺的援助资金的百万分之一而已。

激发政府实施援助计划的思维过程我们已经不觉得新鲜和吃惊了。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 在大萧条时期就发现:“面对货币市场、商品市场以及金融公司和公共债务所涉及的广泛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央银行和政府直接想到的解救之法就是支撑不良资产。”在更早的时候,耶鲁大学教授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就指出:“300年来我们的历史一直在‘兴旺’与‘贫穷’中沉沉浮浮。一旦大萧条来临,靠商品和土地(以及股票)过活的人们总是失控到不知所措,每每这个时候政府就会出面干预。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滥发货币,一次又一次地抬高价格直到能摆脱负担为止……没有一次政府能够真正制订出复苏经济的好计划。”

政府并未吃一堑长一智,他们从未停止过做同样的尝试。现在美联储照样认为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大幅降低利率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警告道:试图通过信贷扩张不断降低市场毛利率的办法来对付危机,只会让繁荣和萧条反复更替。信贷扩张带来的这种繁荣过后的萧条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自愿放弃信贷扩张,让危机自然降临;二是继续实施这种措施,等待货币系统最终崩溃,然后承担更大的灾难。换句话说,创造财富的捷径是不存在的。通过将利率降到市场不允许的程度根本不能让国家变得昌盛。能够点石成金的魔法棒根本就不存在。利率是市场根据需要自动调整的,政府和中央银行人为地将其调低只会误导投资者进行冒险投资。当投资者缺少资本的时候,鼓励他们投资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与此同时,自由市场却在为政府措施的失败承担责任。殊不知这与自由市场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不允许市场自身去协调生产与消费,才使事情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境地。

哈耶克因指出中央银行――政府而非自由市场的产物――在试图走捷径实现经济复苏时引发了盛衰循环(boom-bust cycle)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发展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最初提出的一个观点。捷径根本不存在,而中央银行故意忽视这一点,就使得灾难的发生在所难免。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情况:美联储人为的降息政策鼓励了毫无意义而且没有未来的投资行为。

美国人民应该关注一下像哈耶克这样的经济学家。下一章我们将详细介绍哈耶克的观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