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国辉序 全球整合下的中国选择(3)

小世界(全球整合重塑中国商业模式) 作者:周国辉


2006年11月,IBM将其最大的部门之一——全球采购部门的总部从纽约州索默斯迁往中国深圳。这是IBM首度将集团的某一部门、机构的总部迁移到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IBM称,“这一决策可被看做是IBM从一家跨国公司向新的模式——全球整合企业转型的有效例证。”

IBM全球首席采购官约翰·彼得森,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

真正发人深思的是随后全球商业寡头的鱼贯跟进。

英特尔公司将全球五大事业部之一的渠道平台事业部落户上海,理由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的联想,将全球总部迁往美国,目的是“能摆脱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的视野局限,更好地从全球的角度来掌控PC业务的发展”。

如果说,跨国IT企业正在上演一出“企业无国界”的舞台剧,以实现全球资源整合,那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也只争朝夕,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

这一切,预示着一场全新社会浪潮的到来。

全球整合可谓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变革之最。无论是国家、地区、民间机构、企业还是个人,无一不被这股洪流挟裹着前行。仅以企业举例:

宝洁公司从1997到2000年,每股收益以约2%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增长。从2001到2007年,当全球整合工作的力度大大加强时,该指标飞跃到22%。在同一时间段内,5年股价增长超越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及其竞争对手的表现。

IBM研发工作已经完全整合到6个国家中的8大研究院和15个国家中的61个开发院之内。全球9个主要制造中心都已经整合到一个网络之内。21个全球呼叫中心处理着来自客户的每月300万次呼叫。

位于香港的利丰贸易集团,创建了横跨37个国家,涵盖7500家企业的全球处理网络,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应对每项客户需求而无需进行垂直整合,使得利丰的股东价值在过去10年中得到1200%以上的增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