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整地球十五大动力(3)

小世界(全球整合重塑中国商业模式) 作者:周国辉


14世纪末以后,南北船特点开始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大型船只“卡拉克”(carrack)船。卡拉克船最先出现于威尼斯、热那亚和西班牙等地,船体既深且宽,有一个很高的船尾,巨大的前船楼凸出了船头,船身平滑,整个侧形颇似过去的北方船,有一条优雅的圆弧形线条。船舵已不再在一侧,而是安装在船体中心线上。

15世纪后,卡拉克船从一桅一帆演变成为三桅大船。三桅多帆的卡拉克船,奠定了16至18世纪大帆船时代船的桅帆装置的基本样式。

指南针

指南针约在12世纪传入欧洲。它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地中海地区的航海形势。阴沉多云的天气虽然存在,但再也不是航海的障碍。全天候航行成为可能,越洋跨海的航行也成为可能。而且,有正确航向的越洋航行,使航程大大缩短,节省了许多时间,也使贸易量翻倍。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造船技术也突飞猛进,当1292年马可·波罗从中国驶往印度的时候,中国人已能造出载重1520—1860吨的大船。1405年到1421年期间,中国明朝宦官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郑和当时所用之船,大者已经为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可载1000多船员。遗憾的是这些优势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财富。最初的成就插图1583年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以前在内海航行时只需带着海图和罗盘就可以导航,后来则发展到必须配备各种天文仪器测量星体的高度来确定船只的方位,并进一步确定船只的精确位置。星盘以及弩就是用来测定纬度的。

生马六甲港口

1409年,一位马来王子拜里米苏拉建了马六甲城,马六甲的人口在四五万左右,与61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而且这个港口的居民说着约84种语言。马六甲是一个专为商旅而设的城市,世界上绝无其他城市比它更担得起这个称号:它是一些季风的尽头与另一些季风的起点。它为诸国环拱,是四方辐辏之地。周边各国之间的贸易与商业,但凡单程距离在1000里格以上的,无不要经过马六甲。谁控制了马六甲,谁就扼住了威尼斯的咽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