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化下的国家变革路径(7)

小世界(全球整合重塑中国商业模式) 作者:周国辉


能够关心社会大众,并愿意回报自己的祖国,或是对国家的贫穷置之不理,只顾在国外捞钱?

国家文化的外向程度越高,越容易吸收国外的新思想、新技术并把他们同自己的传统相融合,印度、美国、日本和近年来的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能力就很突出。比如在印度人看来,蒙古人来了,当中国皇帝把英国外交官赶走,谁最终受到了伤害?蒙古人去了;英国人来了,英国人去了。但印度文化却仍然屹立,印度人仍然吃咖喱饭,印度妇女仍然穿纱丽,印度人仍然以家庭为单位,几代人在一起生活。这正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最佳范例。一个更加开放和不排斥新元素的文化将会更占优势。

当中国皇帝把英国外交官赶走,谁最终受到了伤害?是中国。固守自己的文化是十分危险的。

只有适应性和包容性强的文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想一想本·拉登主义者的指导思想。他们要把所有的外国人和来自外国的影响从沙特阿拉伯清除掉。这恰恰是开放与合作的对立面。部落文化和思想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仍然占支配地位。在平坦的世界,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人与他们不认识甚至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合作。如果你想参与到现代的劳动分工中来,你必须对陌生人有更多的信任。

2004年,沙特阿拉伯记者在他的《需要等多久才能迈出第一步?》文章中就表示了这一担心: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接受其他生活方式,却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从4年级到12年级,我们不告诉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文明,不告诉他们我们只是全球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反反复复地强调伊斯兰帝国是唯一的。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当谈论到经济活动时,人们很容易忘掉对一国发展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是文化的容忍度。当宽容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人都会因此得到好处,因为宽容是彼此信赖的前提,而彼此信赖又是创新和企业精神的基础。增进不同群体、不同公司、或社会之间的信任水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印度教的本质就是教人学会宽容,这种文化导致了印度整体的繁荣。中国人和印度人到了一起总是会形成一个群体,共同繁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