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论分工(4)

国富论(全译本) 作者:(英)亚当·斯密


第二,工人不再需要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如此节省下来的时间,通常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一个人如果有两种必须在不同地方进行,而且也使用不同工具的工作,事实上就不可能很快地从其中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乡村里兼职耕作一小块地的织布者,一定会把许多时间浪费在从他的织布机走到田地,又从田地走回织布机。如果这两种工作能在同一场所进行,那么损失的时间无疑会少很多。然而即使如此,还是很可观。人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会溜达一下。刚开始新的工作时,人很难既敏捷又用心。他的心真是所谓“尚未就位”,会有一阵子他是在“摸鱼”,而不是在真心工作。乡村里的每一个工人,与其说自然而然,倒不如说必然,都会感染到这种闲逛溜达与偷懒“摸鱼”的习惯,因为他每半小时必须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他一生中几乎每天都必须从事二十种不同工作。即使面对的是最紧急迫切的状况,这种习惯使他老是怠慢懒散,提不起劲。所以,纵使他在手脚灵巧方面没有不如别人,光是这种习惯就会大大降低他所能完成的工作数量。

第三,也是最后要说明的情况就是利用机器。无需举例,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利用适当的机器能简化与节省劳力到什么程度。所以我只想在此说明,人们之所以会发明那些大规模简化与节省劳力的机器,追根溯源似乎也是由于分工的缘故。如果人们的心思全部集中在某个目标,而不是分散到许多五花八门的事情上时,人们比较可能发现更简便的方法去达成目标。分工之后,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倾注于某个简单工序。所以工序只要有改良的余地,在执行该工序的工人中,迟早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简便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目前那些分工最细密的制造业所使用的机器,大部分原本是某些普通工人的发明;他们每个人都只操作某种简单的工序,自然而然会把心思花在设法找出较简便的操作方式。不论是谁,只要他常去拜访这种工厂,一定会看到不少巧妙的机器,它们都是普通工人发明的,原本只是为了要让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更轻松快速地完成。最初的蒸汽机,原本必须请一个小孩看着活塞升降,交替打开或关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其中,有一个小孩特别喜欢和同伴玩耍,他发现,只要用一条绳子,将通路开关活门的把手和蒸汽机的另一头系起来,活门就会自动开关,他就可自由自在地与同伴玩耍。一个小孩为了让自己省事而发明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发明以来最重大的改良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